首页 | 新闻速递 | 悼念·评论 | 滚动消息 | 相关图片报道 | 背景资料 | 央视报道   返回首页>>
>> 视频报道
更多>>>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原中顾委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同志的遗体,30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火化。
>> 新闻速递 更多>>
>> 汪道涵简历
>> 相关图片报道 更多>>
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汪道涵当选为协会会长
·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汪道涵当选为协会会长
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办公大楼二楼举行仪式,悼念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
·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办公大楼二楼举行仪式,悼念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
1998年10月15日,83岁的汪道涵(右)和81岁的辜振甫在会晤中。
·1998年10月15日,83岁的汪道涵(右)和81岁的辜振甫在会晤中。
1993年4月27日“汪辜会谈”前汪道涵(左)与辜振甫握手
·1993年4月27日“汪辜会谈”前汪道涵(左)与辜振甫握手
>> 汪道涵:儒士风范
汪道涵生平

  汪道涵是安徽嘉山人。早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

  一九八○年后,汪道涵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副市长、市长。是中共十三、十四、十五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九八五年汪道涵曾获美国塔夫茨大学授予的公共管理学荣誉博士称号。  

  汪道涵极爱读书。尽管时常工作到深夜,他也要从堆满床头的书堆中拿出一册看。逛书店是他的最大嗜好。此外,汪道涵还喜欢欣赏外国古典音乐,爱看京剧,下围棋。  

  2005年12月24日上午7时许,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上海逝世。>>汪道涵生平

第一次汪辜会谈:1993年4月27日上午10点,“汪辜会谈”准时在新加坡海皇大厦4楼会议厅举行。当祖国大陆海协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越过不足两米的会议桌把手握在一起的时候,隔绝40多年的海峡两岸关系,终于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二次汪辜会谈:1998年10月14日,久违大陆53年的辜振甫先生携夫人严倬云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汪道涵与辜振甫在上海再度会晤。“汪辜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双方达成了包括继续进行政治、经济等广泛内容的对话及汪道涵会长应邀访问台湾的四项共识。
汪道涵言论

汪道涵会见连战一行时说20多年来,我们始终抱持着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的良好意愿,为两岸民间交往的发展和双方政治关系的改善进行艰辛的努力,以满足两岸同胞的要求与期待。尽管两岸之间存在政治分歧,但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共同的血缘、文化把我们连在一起,应该推动两岸关系走和平发展、合作双赢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作出贡献。

汪道涵会见宋楚瑜一行时说: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脉相通,骨肉相连,没有化解不了的恩怨,没有抛不开的成见。和平发展难能可贵,民族振兴弥足珍贵。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两岸关系理应走和平发展、合作双赢的道路。在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的问题上,我们的立场和态度始终是一贯的、明确的。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的领土,两岸同属一个中国。1992年,两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是两会对话与谈判的基础。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做的努力,我们都欢迎。

追忆汪道涵
其人:心系两岸统一事

  学者风度,务实性格,平易近人,这是海内外媒体对汪道涵先生的一致评价。

  汪道涵儒雅睿智,具有浓郁的徽人气质。辛旗与汪道涵有十余年的交往,他告诉记者,逛书店,是汪老一生的最大嗜好。他几乎每月都要购置新书,从文学评论、历史专著、名人传略、音乐、美术,到科技专著、经济理论等,古今中外几乎无所不包。而且,还经常给别人推荐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是汪道涵一生的真实写照。“因致力于两岸事务而创造出的业绩,是汪老此生最大的成就之一与人生慰藉之所在。”辛旗如是评价。

其事:“万事莫如沟通急”

  “汪辜会谈”本身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对两岸关系影响深远。“两会”为两岸民间交流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7年底,长达30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九二共识”正是为促进两岸协商奠定了政治基础,使之在一个健康的轨道上进行。

  在坚决抑止、反对“台独”的前提下,汪道涵能实事求是地了解双方分歧,充分理解台湾民众的心态,注重解开历史心结,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湾民众优惠的政策。

媒体评论
网友评论

[江南时报]汪辜已逝 来者可追

  汪道涵儒雅睿智,长期担任要职,上海市长任内,赴美国参访,邂逅辜振甫先生。在辜振甫先生出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后,1991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德高望重的汪老被推举为会长。面对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汪道涵展其大智慧,勇敢面对历史的挑战。两会经在香港多次私下磋商,达成“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口头共识。

  “汪辜会谈”的两位主角先后辞世,使得十余年来的“汪辜会谈”终成绝响,从此走入历史。哲人西去,来者可追。海峡两岸主政者均有所更迭,但汪辜二老的名望仍然备受两岸各界推崇。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两岸人民应该彼此体谅互助,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共享发展的成果。

  两岸政冷经热,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已中断多年,循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的方式处理一些民间事务,仍然存在着诸多障碍。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仍然是岛内的主流民意。两岸交流衍生出大量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两岸直接“三通”。汪辜二老的睿智与风范足供我们借鉴。

未来接任两岸工作的人,应该学习汪道涵对两岸关注的精神,维系两岸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逐渐将僵局中的两岸关系导入坦途。两岸主政者虽然存大异,亦应求大同,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尽快恢复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尽早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或可告慰于汪辜二老的一片苦心。

 

金秋硕果:斯人虽去,功业永存

  “汪辜会谈”的成果,推动了两岸的谈判进程,促进了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汪辜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先河。

  10余年来,“汪辜会谈”及其成果对推动两岸事务性商谈、加速两岸经贸合作和各项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产生了深远影响。2005年1月3日和现在,辜振甫先生和汪道涵先生相继辞世;但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冊。

王君文:和平统一日,勿忘告汪辜

  汪辜二老都在2005年同时离开了人间,留下了他们未竟的事业,留下了他们的宝贵经验和财富,留下了他们的渴望与期待。

  是的,他们两人是联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了其中的另一方,另一个人就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就像是台湾和大陆血脉相连一样,他们代表的是统一的潮流,代表的是两岸的民意,代表的是历史前进的方向。他们之间的接触,成了两岸关系的晴雨表,成了研究中国统一进程的重要参考资料。

他们的会谈,让我们在解决两岸关系树立了一种理念:两岸都是中国人,我们的血脉是相连的,心是相通的,应该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在会谈中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会谈有助于增进两岸的互信,说明只要双方本着“求同存异,平等协商”的原则坐下来谈,许多问题都可望得到解决。

>> 央视报道 更多>>
>> 悼念·评论 更多>>
>> 背景资料 更多>>
>> 滚动消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