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南京六合区高级中学附属双语学校通知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必须订购11件新式校服,而在去年这个时候,学校也要求每个学生订购了两套新校服,到现在校服还是新的。学校对此解释说,推行校服利于学生养成勤俭朴素的美德,校方绝不赚一分钱回扣。(《中国青年报》1月14日)
我们的学生喜欢穿校服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不久前,就有一份对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显示,约七成以上的学生不喜欢穿校服。笔者以前是中学教师,我深深知道,当前有许多学校与老师,为了让学生穿校服,除了教师进行苦口婆心的动员之外,学校还通过规章制度来明确,对不穿校服的学生进行批评处理等。尽管如此,我们许多学生仍然把穿校服当作是“沉重的负担”。我想,这些都反映出当前校服与学生个性相悖的现实,这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
想想也是,当前中小学生所穿的校服,颜色、款式多是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领导来决定。这种整齐划一的穿着,往往是代表着教育部门和学校“统一管理”的意愿。而我们的中小学生,正值个性成长发育阶段。其个性的发展,需要自由的多元的成长环境,还需要多维的审美视角。其实,为什么不让学生穿上自己喜欢的得体大方的服装,然后用各种不同的校徽、校章来标志不同的身份呢?这样,则可以革除校服单调、乏味的弊端。实际上,素质教育讲究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需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都说教育讲究“以生为本”,可为什么不去尊重这一年龄段孩子生动、活泼、开放的天性,连对学生穿什么衣服,也不愿意留给学生自己选择呢?
不能忽视的是,当前由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统一校服的做法,还带着其他负面效应。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当前,各地的校服价格多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来与商家敲定,这实际上就形成了某种垄断,许多地方的校服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给许多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而且,一旦学生转校,原来的校服又不能穿,这是一种浪费。
比如此次南京这家学校一次就让学生订购11件新式校服,而且这样的校服还是年年“换”,学校还称这样的“校服消费”是为培养勤俭朴素的美德,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且,一些家长也认为,孩子发育很快,这样的校服,很快就不能穿,造成极大的浪费。可见,这样的“校服消费”恐怕就是说成“奢侈消费”也并不为过。而学校到底为何要如此强推校服,很显然,那句“不赚一分钱回扣”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些年有关“校服腐败”的案件,曾多次见于媒体。比如,前些年,浙江省曾查处过一起校服回扣案,涉及74名中小学校长,违纪72万元,违法31万多元。在一些地方,劣质高价的校服流入校园,都与校服采购的黑箱操作及校方拿校服回扣有关。可见,校服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采购,既有悖于市场公平交易原则,也不利于有效监督,很容易造成腐败。
既然校服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容易损害学生利益、导致腐败,为什么不取消校服呢?
责编: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