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载人飞船发射海上应急救援方案执行记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15日 18:18)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行正常,海上救援船舶完成任务,返航!”
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是收获成果的一刻。
此时,大马力救援船“德意”轮处在距上海2000多海里的太平洋上,“北海102”轮处在距上海200多海里的东海上,“德鲲”轮处于距上海900多海里的太平洋西北部。
海上应急救援方案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交通部救捞局值班室值班人员介绍说,在飞船发射后的上升段时间内,如果运载火箭或飞船出现故障,按预定程序,飞船可进行应急返回,溅落于预定的三个海上区域。在此情况下,必须开展海上应急救生,在要求时间内,完成救助航天员、搜索打捞返回舱的任务。海上应急搜救方案的执行,对于增强航天员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交通部救捞系统从2000年开始参加载人飞船海上救援工作,并参加了“神舟”四号飞船发射试验,为海上应急救援积累了实战经验。
在“神舟”五号发射过程中,按照方案,交通部救捞系统将在返回舱溅落的A区部署1艘救助船,B区部署1艘,C区部署1艘。这3艘大功率远洋救助船就是“北海102”轮、“德意”轮和“德鲲”轮。
今年年初,交通部救捞局召开了专题动员会,部署了有关工作;接着,交通部成立了救捞系统“神舟”五号专项任务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交通部救捞局救助指挥处。救助人员编写了“神舟”五号任务海上应急救援实施方案、“神舟”五号任务救捞船舶及人员训练大纲、“神舟”五号任务岗位操作须知和动作口令细则等。
三艘参加救援的救捞船是根据特殊需要进行过加改装的船舶。船舶上新加装了短波定向仪、超短波定向仪,用于搜索、定位返回舱,并实现救援人员和医监医保人员与航天员的通话和录音功能;各救捞船利用海事卫通设备实现与北京联合指挥所的指挥通信联络和船位数据等交换;还新增加了拦截臂打捞网、门型吊、返回舱座架及操作平台等高海况打捞设备。
9月26日,总装备部和交通部有关领导在上海进行了海上应急救助演练,效果良好。
10月6日、10日、12日,“德意”轮、“德鲲”轮、“北海102”轮分别从上海启航。三艘船舶按照计划,在14日22时,全部到达海上待命位置。
15日7时9分,北京联合指挥所分别通知三艘船进行发射前的2小时准备工作;8时,联合指挥所再次下达指令,进行发射前的1小时准备工作。打捞设备铺开了,电路通上了电,人员到位,随时做好下水准备。9时整,在“神舟”五号点火升空的同时,指挥所通知三艘船舶所有人员严阵以待。3分钟后,飞船到达东海上空;6分钟后,到达太平洋西北部上空;8分多钟后,到达太平洋中部上空。接着,“神舟”五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救助船舶完成了待命任务。
在交通部救捞局值班室,“德鲲”轮指挥长黄景激动的笑脸,从可视电话屏幕上显示出来。他挥舞着胳膊说:“这是我们最激动的一刻,我们能参与这一切,感到自豪。”(记者林红梅)
责编:刘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