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正文

揭秘中国曙光计划 首批航天员要历经12关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26日 13:16)


航天员在电动转椅上接受训练

  科学探索杂志消息:在我国神舟飞船即将实现载人飞行的时候,曾经参加过我国曙光计划的摄影师鞠浪向本刊记者独家透露了中国首批航天员训练的全过程……

  据鞠浪介绍,我国曾经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对首批航天员选拔要经过12项专门训练,最后在1971年4月,筛选出两名中国首批真正的航天员。

  鞠浪告诉记者,中国首次训练和选拔航天员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航天员的选拔不仅要考虑一些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飞行技术等基本条件,更主要的是通过临床医学、生理技能和心理功能的检测,判断候选人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

  鞠浪详细介绍了中国首次训练航天员的12项实验,低压密封仓训练,当航天员穿上特制的航天服走进低压密封舱之后,舱内的空气就被抽掉,航天员就此进入“太空”,在2个月的试验中,航天员要忍受孤寂的煎熬,就连一些摇摆幅度较大的运动也不可能,这项训练重要是模拟在低压密封的太空仓中,训练航天员的生存能力;

  低压并温仓训练,锻炼在真空和高温的条件下,航天员在身穿宇航服时的生存系统;

  航天服加压安全训练,在航天员穿着宇航服进入低压训练仓时,宇航服由于压力的原因就会膨胀成为一个球,这项训练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穿着宇航服时,身体关节是否活动顺畅;

  低压爆炸解压仓训练,这项训练主要是模拟在太空中,如果太空仓失去密闭性,航天员的生存保障系统能否确保航天员的人身安全;

  离心机训练,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拥有亚洲最大的离心机,主要用于训练航天员对超重的耐力和在超重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信的能力。训练时,航天员坐在固定的座椅上,任由离心机不停地自转和公转;

  震动台训练,考察在火箭发射产生震动时,航天员身体各个器官的承受力;

  失重训练,是在改装的歼教5飞机上训练的,训练航天员在失重的条件下的生存状况;

  电动秋千训练,电动秋千室主要用于适应空间运动和开展对空间运动病的研究。在高达数10米钢架的护卫下,一台貌似汽车的厢式秋千被四条钢臂凌空提起。电动秋千荡起时,前后能甩出15米。空间运动病和晕车、晕船症状非常相似,飞船一进入轨道后就会发生,持续2天至4天后症状自动消失。此病是载人航天事业的一大难题;

  冲击塔训练,训练航天员几秒钟从4层楼高的冲击塔顶直落而下,模拟飞船返回地球时冲击环境的冲击塔室,有一座约4层楼高的绿色铁塔,目的是加强航天员的抗冲击耐力及研究多方式的防护措施;

  电动转椅训练,电动转椅是围绕一个有主动轴旋转,一张类似牙科治疗椅的转椅不但可以做180度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快速运转,而且可以同时上下前后摆动。转椅主要用于检查宇航候选者的前庭神经功能,以了解其对震动及眩晕的耐受能力;

  飞行模拟器,模拟在太空环境下,训练航天员驾驶飞船的能力;

  天象仪训练,天象仪室是训练中的最后一个关卡,当灯光熄灭后,一个极为绚丽的太空世界——太阳系的璀璨、银河系的广袤无不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恍惚中,“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航天员要在这识别他未来行走所要经过的路线,记清引导飞船入轨的一个个路标——那一颗颗看似相同但却有着千差万别的小星星。认路是为了防止飞船在航行过程中自动系统发生故障,如果出现故障,航天员不得不用手动装置,那时就只能依靠自己重新回到地球上来了。

  鞠浪非常遗憾地对记者说:“经过12项专门训练,我国在1971年4月,最后,选定2名航天员,可是国家考虑耗资巨大,最后决定‘不搞空间竞赛’,从此,我们的航天事业转向资源、气象、通信及返回式卫星的研制。载人飞船的工作暂时中止了,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也中止了。否则,中国的航天梦想可能提早30年实现。”

责编:唐峰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