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央视网评] 通向"知荣辱"之路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7日 14:49 来源:
    专题: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在一个文明、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法治约束和道德倡导缺一不可。尤其对于法治力量尚有许多欠缺的中国,道德的补充对于康健我们社会的精神尤为重要。二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但是,与巨大的物质文明成就相比,精神文明的规则日益涣散甚至扭曲。官员的贪污腐败、商人的利欲熏心、青年的拜金虚无……减少道德失范,建立一个道德有序的社会如今已成为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可以说,3月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恰当其时,正指明了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倡导的道德取向。

  然而,目标的确立却不等于目标的实现,严峻的现实是社会通行的潜规则与我们的理想恰恰相反。人人皆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是令人赞赏的正确选择,"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的行径遭人唾弃。但是,面对现实中的光怪陆离,人们对于何为荣、何为辱的回答恐怕要暧昧得多。比如,一个领导干部的子女可以免费坐高级公务车办私事,有多少人会觉得眼热,又有多少人认为这该感到羞耻?一个有"背景"的学生不用担心日后发展而痛快地挥洒青春,不必像其他同学那样辛勤学习,同学会鄙视他还是恐怕会羡慕他?有机会拿公款吃点玩点,这是福利还是腐败?一次交通违章,正好找到熟人摆平了,谁会觉得自己是"违法乱纪"?出行、购物、就餐中与人发生口角,高声叫骂之余,有谁会意识到自己缺少道德风范?……不难发现,现如今以权贵为荣、以贫贱为耻,以得利为荣,以失财为耻早成了现今很多人事实奉行的荣辱观。这也正说明令人忧心的"社会风气"问题,非少数人的行为失当构成。由此可见,倡导正确的道德观念任务艰巨。

  那么,如何让人们重塑"义重于利"的价值评判?这至少取决于两个前提。其一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唯物论看来,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因此,唯发展生产力,强国富民,才能为"知荣辱"打下基础。但是,只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不是每一个衣食足了的人都道德规范,也不是每一个缺衣食的人都不明大义。事实上,大家的印象恰恰相反。这就需要第二个条件,即公平的社会规则和人们对公平的普遍信念。个人求"利"并不必然带来对"义"的漠视。但对物质的追求应以个人奋斗、公平竞争为默认的前提,每个人自己会这样做,同时相信全社会的人都会这样做。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意味着一个符合规范的基本道德框架。公平是最基本的道德,试想,倘若人们知道权势或金钱可以改变规则和结果,显然每个人都会千方百计寻找最有利的暗箱操作,以防范别人的暗箱操作。那么,还有谁会愿意遵守道德、尊重美德?还有谁会相信"义"的存在?而这一旦成为共识,这个社会必将弥漫着急功近利和道德沦丧。如今,在中国经济已经获得一定发展,人们已经比以前衣食大为丰足的情况下,道德状况反更令人堪忧,这第二点的不足,恐怕是主要原因。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以靠德靠才为荣,以靠权靠势为耻,我们正确的荣辱观才算占了上风,而那些社会上不守公德的行径才会因为一没有后路可躲,二社会舆论压力巨大而渐渐减少。

  对公平的普遍信念建立不易,当人们看到投机取巧者的成功,也都会趋向选择暗度陈仓,于是整个社会风气必是重利益轻道德。而"八荣八耻"的宣传与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引导一部分先行者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均衡,先做出表率,先给出信任,进而带动全社会。在当今中国社会,最具有示范效应的群体是谁呢?领导干部。古人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移植到今天的中国,就是党员干部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党员干部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飞奔)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刘雅虹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