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7日 06:21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消息: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提出,在全国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谈”专栏首期“清华学子激辩社会主义荣辱观”见报后,我们收到不少中学生的来信、来稿,深深感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在成为引领校园文明的一面旗帜。
诚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阶段正值人一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现阶段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八荣八耻”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分两个步骤:一个是认知;另一个是体验。中学生首先要学习和掌握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明确什么是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接着,还要把这些认知放到实践中加以体验,这样才可以不断深化对正确价值观和是非观的理解,然后再外化为每一位学生的行动,自觉践行。
为此,本期“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特摘编北京一零一中学师生的“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座谈会”的部分内容,将他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进行荣辱观教育的探索奉献给广大读者。
学习?理解?感悟?践行
郭涵(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在青少年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民族前途息息相关。要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就要结合学生特点,结合青少年的认知水平与道德发展规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走近初中学生,以深刻的理解走近高中学生。同时,我们要将这一教育融入到学校的师德建设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要强调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渗透,把“八荣八耻”落实、深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名师生真正做到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促进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
“八荣八耻”教育呼唤实践机会
苏骢(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三(1)班学生):“八荣八耻”进校园以来,在我们中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我们确实看到,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只要自己不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就是一个好人。他们对别人不理不睬,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八荣八耻”从正反两方面,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向我们提出了基本的道德要求。
我们还未走向社会。但我认为,中学生其实更需要践行这八条原则。中学生拥有家庭的宠爱、学校的关怀,但缺少来自社会的压力,有时很容易迷失自我。
祁景谋(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12)班学生):“八荣八耻”为我们提出了做人、做事的基本规范与要求,遵循有底线,高标无止境。我觉得,我们更需要从学习、课外活动等各种实际行动中去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学校在这方面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机会。
庄舒婷(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一(1)班学生):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做的,不仅仅是将“八荣八耻”熟记心头,更重要的是实践与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会如何做人、处事与求知。比如: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横冲直撞闯红灯。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中学生的基本文明素养,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曾丽军(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处主任):我们学校紧邻圆明园公园。在“八荣八耻”教育中,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圆明园这片土地上,同学们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使命与责任”、“奥运与中国责任”、“航天精神与中国梦”等专题讨论。我们还为高三学生在这里举行成人仪式。因为圆明园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太多的屈辱,我们必须从废墟与耻辱中站起!
“八荣八耻”教育一定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一定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感悟,才能更深入人心,所以要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熊永昌(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数学教师):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文化价值所在。“片面求富”以及“竞争”的极端化往往会派生出“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等社会道德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背道而驰。“八荣八耻”既是道德方向与道德目标,又是道德底线,是公民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具体准则,是学校德育完整而系统的标杆。我们的德育活动可以贯穿这一主线。
爱国情怀也体现在平时言行中
徐培新(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三(1)班学生):“八荣八耻”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渐渐流失。也许我们平常喊爱国确实很响,可那不能只是说些空话。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才是现在最好的爱国行为。
韩知白(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一(1)班学生):以“荣”、“耻”为引导、为手段,促使国民明辱知耻,提升思想境界。我们中学生的爱国应该体现在点滴小事中,比如现在,有些同学,升旗时不行注目礼,唱国歌时不出声。比照自身的一言一行,我们应该以“八荣八耻”为鉴,改正不好的行为。
万锡茂(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化学教师):提到如何进行热爱祖国教育,我想起这样一件事:我们学校一位老师的孩子去年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出国前,父母陪他在全国各地旅游了一周。这位老师说,目的就是让孩子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启迪他学成回国报效国家。我觉得,这位家长就是在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以热爱祖国为荣!
石玉乾(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二(1)班学生):在荣辱观教育中,在班主任老师的倡导下,我们提出了班级的“八荣八耻”(以刻苦学习为荣,以沉迷游戏为耻;以文明谦逊为荣,以语言粗秽为耻;以认真听讲为荣,以哗众取宠为耻;以严谨踏实为荣,以狂妄浮躁为耻;以勇于竞争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以尽职尽责为荣,以偷奸耍滑为耻;以尊师敬友为荣,以欺软怕硬为耻;以团结友爱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旨在让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科技发达之日,就是祖国腾飞之时”
钟越尘(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1)班学生):我认为,中学生尤其应当强调“以崇尚科学为荣”。在一零一中学倡导科学的环境和氛围中,去年我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今年又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带着理性的、辩证的、怀疑的态度,勇于进行科学创造。科技发达之日,就是祖国腾飞之时!
张唤(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一(7)班学生):4月7日,我们学校举办了“学生科技、人文论坛系列活动”,邀请了几位中科院泰斗级专家。虽然只是参加一个中学举办的论坛,但专家们都早早地到会场做报告准备,为我们作出了严谨求实、诚实守信的榜样。讲座时,报告厅爆满,同学们认真聆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以崇尚科学为荣”!
徐培新:前几天,我校把巴里?马歇尔教授请来作科技报告。他是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当年,巴里?马歇尔教授为证明自己的理论正确,毅然喝下一培养皿的“幽门螺杆菌”试液。当时医学界对“幽门螺杆菌”所知甚少,没有人知道喝下后会产生什么结果。可以说他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种精神,不就是“崇尚科学”吗?也许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大事可做,但大事可以化小,崇尚科学的精神却是一样的。
“荣辱观教育不仅仅是德育老师的事”
程丽(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二语文教师):对于初二的老师来说,让学生真正懂得“以诚实守信为荣”,更是我们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十三四岁的孩子,在判断一些事物的是非上容易出现问题,当自身的理想或要求与周遭的现实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当一己私利占据小小的心灵时,他们就可能怀疑诚实,学会欺诈;不再守信,食掉诺言。这样一个花季年龄的孩子如果如此现实而虚伪地生活在校园里,更多的孩子与其朝夕相处,潜移默化的后果令人害怕!我们很看重“诚实守信”这一最基本的做人的准则,因为它是人安身立命之本。
为此,我们在全年级学生中专门组织了一次写作活动,请学生们就“八荣八耻”中的“以诚实守信为荣”谈谈自己的看法。令我们欣慰的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将其看作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事的基本前提。从一个语文老师的直觉上讲,我能感受到学生发自肺腑的呼声。在写作讲评中,教师和学生继续了这种心灵上的碰撞。
毛筠(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三英语教师):荣辱观教育不仅仅是德育老师的事情,更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把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架起教学与德育的桥梁。比如,我们英语课学习环保话题时,我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怎样做才能保护环境?”(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your daily life?)有的学生说,上学尽量不坐私家车以缓解交通拥堵,节约能源;还有的同学提出了洗澡、做值日时的节水妙招。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潜移默化,点点滴滴滋润学生心灵
毛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为学生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我们年级表彰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也设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奖”,以及各项竞赛优胜者的表彰活动。但我们不仅是表扬成绩优异的学生,还设立了“道德风尚奖”。在评奖的班会上,同学们热情地表扬着那些默默无闻为他人、为集体、为学校做好事的同学,点点滴滴,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思想得到熏陶,觉悟得到提高,真心做到知行合一。我们表扬那些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努力进取的学生。大力弘扬学生中的“真、善、美”,点点滴滴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胡馨予(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一(9)班学生):学校在教室里张贴了“八荣八耻”宣传画,发给每个人一张“八荣八耻”宣传卡片,当我们刚刚接到这张小卡片时,觉得这与我们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随着学校的宣传,老师的教育,仔细一想,这与我们的生活还真是息息相关。
我们老师组织同学听了一个由北大教授讲解的关于“孝”的讲座,素材完全来自于各种儒家经典,我觉得这正是在告诉我们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精华。
“八荣八耻”对我们的影响还真是潜移默化的,就说我们班的变化吧,由原来的催做值日到自觉值日,从原来的找人静校到现在的抢着静校,仅仅一个做值日的问题,反映出了同学们辨别荣辱的能力的提高。
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就是虚的太多,实的太少,口号说的太多,做的却很少,我们不是比谁喊得响亮说得漂亮,而是能否行动兑现。人们常说,“知耻近乎勇”,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耻,问题在于如何去勇、如何去行动……
北京一零一中学简介(链接)
北京一零一中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1955年,学校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并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北京一零一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遗址,东临清华,南接北大,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环境优美,是一所现代都市中独特的花园式学校。
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按教育规律全面育人,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国家培养的3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责编: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