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江西赣州:乡村建设"以奖代补"小招数破大难题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3日 18:38 来源:
    专题: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

  新华社南昌4月13日电(记者陈建华、陈春园)如何拉动农村消费市场,一直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记者在赣州采访时发现,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后,集镇上人多了,店火了,市场热闹了,农村活了。带来这喜人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实行了“以奖代补”的措施。

  赣州市将改变村容村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们改变过去的资金拨付办法,通过实物补助的形式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家园。

  首先是对乡村规划、村容村貌改造等基础建设实行了“以奖代补”。如于都县对行政村补助规划经费6000元;赣县对新建垃圾池每立方米补助120元,对新建无塔式供水每户补助400元。有些县还对产业发展实行了“以奖代补”,于都县对新开发种植脐橙每亩扶持150元,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实物补助的方式。

  在“以奖代补”措施的激励下,政府部门的小资金撬动了大民力。南康市潭口镇金塘村农民黎明亮告诉记者,由于有政府补助,他自愿掏了12000元,把家里的外墙进行了粉刷,房屋也换上了不锈钢的大门。由于装上了自来水,家里浴霸、热水器都买了。

  潭口镇委副书记谢兴说,由于镇里规定,农民每买一个1.5立方米的水塔桶补助300元,3立方米的水塔桶补助600元,农民改水积极性非常高,镇里水塔桶一度脱销。水、电改好以后,农村买电器的人多了起来,金塘村四个试点的村小组增加了10台热水器、5台洗衣机。用电量也直往上蹿,前年金塘村用电量为19万多度,去年增加到25万多度。

  赣州市有关部门统计,通过这些办法,去年以来赣州市、县财政只投入资金6300万元、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却吸引了农民的社会资金3.1亿元,既调动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又有效地拉动了农村消费,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刘彦妤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