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惊叹中国人登天 关注背后各有所想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21日 12:49)
环球时报消息:这两天,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中国周边国家到远隔重洋的法国、巴西、南非,各国报纸上都刊载着“中国发射载人飞船”的消息;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到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中国航天员的画面不断出现;几千万海外华人奔走相告,13亿中国人激情澎湃;国际空间站上传来俄美宇航员的问候,联合国内到处是对中国的祝福……此时此刻,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
西方通讯社抢发消息
北京时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西方通讯社开始争分夺秒发消息。法新社动作最快,于9时0分47秒发布“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快讯,截至10时,共发布了13条相关新闻稿;美联社慢了一步,第一条快讯于9时2分23秒发出,但它以数量取胜,在10时前共发了16条有关“神舟”五号的新闻稿;路透社紧跟其后,于9时3分6秒发布飞船升空快讯,在1小时内又发布了10篇稿件。
世界各国的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神舟”五号载人升空作出反应。美、日、俄、英、法等国媒体均在显著位置报道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并设专栏或配发评论分析发射成功的意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过程、中国航天业的发展道路、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乃至“中国的加加林”都成为各国媒体报道的对象。一些大媒体的网站还开辟专栏,对发射过程进行跟踪报道。这些文章以正面的为主,认为中国已处于世界航天科研的前列,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一个经济大国蓬勃发展的象征,是人类一次历史性的壮举。
中国人得到空前的祝福
世界舆论认为,与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剑拔弩张的太空竞争相比,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更多地体现了和平、合作与科学探索的精神。因此,“神舟”五号受到了来自各方的祝福。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欧洲航天局局长多尔丹等人都对“神舟”五号顺利往返太空表示祝贺和赞叹。
安南在声明中说:“太空之旅没有国界,‘神舟’五号飞船的升空是全人类迈向太空的一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局长奥基夫说:“这次发射是人类太空探索历史上的一大成就。中国成了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欧洲航天局局长多尔丹在贺电中表示,中国成为第三个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这表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可靠性,将为中国与世界航天业扩大合作开启新纪元。
纽约联合国总部门外拉开了一条横幅,庆祝“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洛杉矶的詹姆森夫人说:“就像中国女足与美国女足一样,都曾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我祝福中国的飞船也能追上美国。”莫斯科街头,许多俄罗斯人一见到中国人就表示祝贺。在特拉维夫,以色列大学生对来自中国的同学说:“你们的航天员了不起!”中国驻各国使领馆的电话响个不停。巴西航天局局长助理专门打电话到中国使馆说:“我曾经参与第一颗巴中合作地球资源卫星的发射。这一次,你们的成功也是我们的成功,我与中国人民一起分享着喜悦。”
“中国制造”过程完美
“完美”是世人对“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过程的整体感受。晴好的天气、精确的时间、准确的落地点、精干的航天员,每一个环节都完美无缺。美联社在飞船安全降落之前,就曾评价说,“‘神舟’五号的发射过程堪称完美。”
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成功着陆,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中国制造”是中国载人航天获得赞赏的主要因素。著名华裔科学家黄孝宗表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是10多万精英人才心血的结晶,这些人才都是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这才是最值得骄傲的。法国《欧洲时报》指出,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奉行一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路线。“神舟”五号计划则是“走自己的路”成功的典范。巴基斯坦刘氏企业负责人刘江说,近几年来,外国朋友见了他都对“中国制造”赞不绝口,如今“中国制造”飞上太空更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欧洲航天局载人飞船项目总设计师比希勒认为,“神舟”五号飞船比美国的便宜、简洁和灵巧。巴西《圣保罗报》指出:“神舟”五号的返回舱回到地球后,实验舱还可继续停留在外太空进行各种空间实验,这比俄罗斯最新一代的“联盟”系列飞船还要先进。
关注背后心态不同
据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最新统计,目前全球已有50个国家制定了航天计划。今年,日本和巴西都试验了自己的运载火箭。韩国建设了独立的航天发射基地,印度、尼日利亚等也借助别国的火箭把自己的卫星送入轨道。日本、印度等国都在为研制新型载人航天器作技术准备,甚至计划探测月球和火星。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载人航天就格外受到关注。虽然大多数国家的媒体都对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表示了祝贺,但祝贺背后的心态却各不相同。
巴基斯坦外交部负责新闻事务的官员拉迪姆对本报记者说,他像中国人民一样感到欣喜和兴奋。巴基斯坦《观察家报》资深记者马立克说,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是亚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骄傲。巴西航天局局长贝维拉夸也说,巴西为有中国这样高素质的合作伙伴感到自豪。
但是,在美国,有些媒体热衷于讨论中国飞船在外太空运行的军事目的。但CNN在网上进行的一次全国民意调查有力地回击了这种担心。CNN调查的题目是“你担心中国飞船升空会引发新的太空竞争吗?”在3万多名被调查者中,81%的人回答是“不会”。
在日本,15日,几乎所有媒体和日本政界人士都在强调“计划还没有完成,安全回收比什么都重要”。但到了16日,他们就没说什么了。《东京新闻》指出,日本人受到了刺激,期待本国在宇宙开发方面有所作为。
在俄罗斯,俄“第一频道电视台”在介绍有关“神舟”五号发射的情况时特别强调,“神舟”五号是原苏联“联盟”号飞船的复制品。《生意人报》以《中国人向俄罗斯学习起飞》为标题,以半版篇幅发表了评论文章,认为自1992年以来,中国人就想方设法研究俄罗斯的航天技术。同日,该报还以《中国如何在太空追赶俄美》为标题,历数中国与原苏联、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多项差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比苏联晚了12年半;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比苏联晚了42年半……
有世界第六空间大国之称的印度,在中国宣布发射载人飞船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官方没有任何正式表态。但在“神舟”五号发射当天,印度空间研究局却宣布,印度将于本周五发射新型“资源1号”卫星,这将使印度在太空的勘测卫星增加到5颗。国际媒体评论认为,印度正努力在空间领域向中国看齐。
中国距美俄有多远
中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只是迈出了走向宇宙的第一步。一些美国专家认为,在太空科技方面,“中国即使成为第三个把人送上天的国家,能够‘超英’了,但‘赶美’还有很大距离”。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虽然中国在航天发展方面起步较晚,但是进展神速。《中国太空计划》一书的作者哈维指出:“中国在这次成功载人上天后,将很快迈向建立太空站,在第五次载人升空任务时可能会进行太空漫步,到第六次时将开始组装太空站。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很可能会出现中国的太空站和国际太空站并驾齐驱的情景。”在美国航空和航天局工作了22年的奥伯格最近在《科学美国人》月刊发表文章称:“虽然中国还远远未能挑战美国在太空的地位……但是在10年之内,中国的太空计划可能会超越俄罗斯和欧洲的航天局。”
德国《汉诺威汇报》14日的社论说:“33年前,当中国将第一枚自己研制的卫星送入太空时,西方人对中国只是嘲笑,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个贫穷的农业国家还在与饥饿做斗争。但是,当中国把首架载人飞船送上太空时,任何人都不会再等闲视之。”中国人并没有在成绩面前止步不前,中国人还将创造更大的奇迹,让全世界惊叹。(环球时报驻联合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法国、巴西记者联合报道)
责编:刘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