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专家刘竹生展望中国运载火箭未来前景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16日 08:46)
新华网酒泉10月16日电 “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这是火箭专家刘竹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中国运载火箭发展前景作出的展望和预测。
刘竹生说,目前我国的一种火箭一年最多进行两次发射,因此火箭往往是单件生产。由于质量检查要求从产品中抽取一枚用于检查,小批量生产势必造成浪费。今后我国的火箭研制应该着眼于基本型火箭的研制和批量生产,在此基础上根据每次发射任务和指标的不同进行组合和功能改进。这样不仅能提高火箭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幅度节约成本。
“这就好比搭积木一样,”刘竹生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尽管都是相同的木块,却能用不同的方法组合出不同的形状来。”
推进剂的改进是这位火箭专家关注的另一个问题。他说,目前我国二级火箭芯级和助推器均使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进剂。这种推进剂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毒性,要求发射场区采取很多防污染的措施,而且火箭残骸落地后的残留推进剂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改用无毒推进剂是未来火箭发展的必然趋势。”刘竹生说。
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设计师的刘竹生,从1963年开始从事火箭研制。他的成就之一是率先攻克了运载火箭助推器捆绑分离技术,填补了我国捆绑火箭技术的空白,使我国进入世界捆绑运载火箭的先进行列。
对于卫星发射的前景,刘竹生充满了紧迫感。“卫星发射市场的现状是供大于求,美国、欧洲空间局、俄罗斯、乌克兰、日本等各方竞争激烈。我们必须具有前瞻性目光,在技术、功能上走在前面。”
我国的运载火箭群体是由4个系列12个型号的“长征”火箭构成的。截至今天,“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把50多颗国产卫星、20多颗国外制造的卫星和5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记者曹智、白瑞雪)
责编:刘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