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眼睛也能画出各种类型汽车的油路、电路及重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图;听听发动机的声音,就能准确判断故障出在哪儿;有些驾龄10多年的老士官调试不好的车辆,他不到几分钟时间就能“搞定”。他,就是中国第五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司机王志远。入伍5年,王志远先后两次赴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凭借在检修车辆方面的过硬业务,多次被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评为“维和之星”。
3年前,王志远第一次参加维和。一次,他同其他国家的维和队员共同执行任务途中,一台肯尼亚维和部队的车辆出现故障,他和同行的几个司机查了半天也没找出故障所在,最后只好到数十公里外请来当地的维修人员,不仅花了不少钱,还耽误了时间。这一经历让王志远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车辆检修方面练就过硬本领。接下来,他刻苦学习汽修理论,把车辆构造图、配件名称、常见故障排除等知识做成卡片,随身携带学习。为尽快提高维修技能,他常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保养一身油,一个个零件反复拆装,一种种声音反复辨听,摸索出了“听、看、摸、试”故障排除法,成为一名车辆维修的“高手”。
苏丹维和任务区常年高温,许多地方都是沙漠,载重运输车辆发生故障的概率要比国内高出许多,特别是发动机“烧瓦”故障,一旦出现,驾驶员就要被困在途中。有一次,印度维和部队的一台运输车就因发动机“烧瓦”动弹不了,几个驾驶员捣鼓了半天也没有修好。执行任务路过的王志远看到后,停下车来施以援手,一摇一敲一听音,断定故障是发动机五、六缸“烧瓦”所致。在没有配件的情况下,王志远采取堵塞其油路、拆除这两缸活塞的曲轴连杆等方法,修好了这台车。在沙漠中拆卸故障轮胎,是令UN城的司机们颇为头疼的一件事情,因为用普通的千斤顶根本无法在柔软的沙漠地表里顶起10吨左右的汽车载重。王志远动起了心思,在千斤顶底座上焊接了一块铁板,以加大受力面积,然后在千斤顶的撬杠上做了个伸缩自如的套筒——这一发明被官兵们誉为“沙漠轮胎起拔器”。一次,在西加扎勒河畔的取水点,苏丹当地一台民用拉水车因故障抛锚,边上的几名司机也是有心无力,帮不上忙。刚好赶到河边拉水的王志远看到这种情况后,从车上拿出了“沙漠轮胎起拔器”,将车体抬升起来,然后猫在狭窄的车底下,不到半小时就把故障排除了。这下子,不少前来拉水的多国“蓝盔”司机都对王志远竖起了大拇指。
王志远的革新创造,再加上两次维和的经历,使他在UN城内小有名气。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有台“趴窝”了近一年的车辆,修车技师多次会诊也未找出“症结”所在。最后,他们慕名来到中国维和部队找到了王志远。王志远去了反复卸装试验10多次,断定是液压缸出了问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配件,王志远就让人找来一根钢管,一番钻、铣、磨之后,制成了液压缸配件,使这台“老病号”重新恢复了活力。从此,王志远“铁骑神医”的美誉在UN城传了开来。
责编:王腾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