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副武装苦练精兵。
享受艰苦快乐守礁。
南沙卫士斗志昂扬,列队接受祖国检阅。
锤炼水中格斗技能。
南沙官兵的信念:脚下的礁盘对国家的价值有多大,我们人生的价值就有多大南沙官兵的今天:告别“信息孤岛”,连通海军蓝网工程,全面实现网络教育南沙官兵的实践:天天演练岛礁攻防作战预案,人人掌握六种以上的作战装备南沙官兵的企盼:海洋国土上早日出现钻井平台,桅樯如林,尽快为人民造福
南沙群岛,像星星点点的翡翠镶嵌在南中国海的万顷碧波中。在离祖国大陆最远、离赤道最近的沧海孤礁上,守卫蓝色国门的是南海舰队南沙守备部队官兵。
3月28日至4月11日,记者有幸搭乘海军某补给舰,随第89批换防官兵一起远赴南沙,先后抵达永暑、华阳、赤瓜、东门、南薰、渚碧等礁盘,去感知和体验南沙卫士的精神高地,去感悟和解读守礁官兵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崇高追求。
今朝立业南沙,千秋有功国家。他们深知脚下的礁盘连着国家主权和民族未来——
南沙人的恋歌
3月28日上午10时整,补给舰解开最后一根缆绳,离开南国之滨的十里军港。
在出征的行列里,有一位叫谭振文的上等兵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入伍前,他是清华大学大三的学生。他原本不在守备部队当兵,这次守礁是主动向机关写申请争来的。两天前,他如愿背着行囊成为南沙卫士的一员。由于晕船他额上冒着虚汗,说话却一点没露怯:“当兵两年能到南沙去守一次礁,比出一次国、拿一枚军功章更有意义,这必然是一段终生难忘的军旅记忆。”
因为光荣所以选择了艰苦,因为神圣所以选择了付出。在南沙守备部队,无论干部战士,还是老兵新兵,都以“南沙人”引以为豪,都把守礁看成是“天大的事业”。
副指导员朱步云,2006年军校毕业前夕,看了媒体的一组“记者南沙行”报道后,向大学递交申请要求到南沙工作。参谋王文军在湛江海洋大学读书时,被“守礁王”龚允冲的事迹报告深深打动,毅然携笔从戎。士官李彬是一名导弹操作手,最大的梦想是找到冲锋陷阵的感觉。调到守备部队后他感叹,在南沙当兵真够味!
南沙恋,南沙情,南沙的故事怎能说得完、道得清!不少战士退伍前唯一的要求是再到南沙守次礁,不少干部转业后还要带着同事或家人回到老单位接受一次“再教育”,不少官兵因工作需要调离守备部队时热泪长流:“我舍不得南沙啊……”
在永暑礁,有这样一对兄弟兵:哥哥叫朱高见,守了整整20次礁,弟弟叫朱迪生,守了9次礁。虽说两个人多年来在一个连队,由于上礁的批次不一样,真正相处的机会并不多。这次两个人一起守礁,别提心里有多高兴。在南沙,除了亲兄弟,还有表兄弟、堂兄弟、叔侄等并肩守礁的。从情理上说,一个人奉献南沙也就够了,为什么还要亲人也来守礁呢?恐怕只能用对南沙的那份特殊感情来解释。
在南沙人的心中,没有什么比祖国更神圣、比守礁更重要的了。
3月31日清晨,我们乘着拖船抵近永暑礁时,只见红色的国旗猎猎飘扬,红色的大字“祖国万岁”直扑眼帘,红色的心形雕塑矗立在永暑礁主权碑顶,上面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寓意“祖国在我心中”。
凡是到过南沙的同志,深知忠诚于党、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等字眼,在南沙有着具体而清晰的内容。华阳礁,距离祖国大陆1500多公里,是人民海军在南沙驻守的一个最南端的礁盘,被誉为“南海第一哨”。指导员曹雄告诉记者,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有个反映潜艇兵的节目《水下除夕夜》,也许是感同身受吧,官兵们在收看时欢声笑语不见了,老兵埋下了头,新兵垂下了泪。临了,不知是谁低声说了一句“祖国万岁”,大家不约而同站了起来,一遍一遍地振臂高呼“祖国万岁”。
今朝立业南沙,千秋有功国家。官兵们说,脚下的礁盘对于国家的价值有多大,我们的人生价值就有多大。
南沙守备部队主任刘堂是一位“老南沙”,在礁上度过了6个春节。这次他因为要到永暑礁担任指挥员早早与记者辞别了。他反复向记者强调:“在陆地资源日趋衰竭的今天,南沙将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食品基地、能源基地和战略通道。别的不说,南沙仅石油储量就有200多亿吨,相当于大庆油田储量的8倍。守住南沙的每一寸礁盘,不仅是在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更是在坚守中华民族的千秋基业和未来发展的空间。”
上礁就是上战场,守礁就是守阵地。他们要把礁盘建成一艘坚不可摧的钢铁战舰——
南沙人的豪情
“人在礁在国旗在,誓与礁堡共存亡!”这是出征仪式上,守礁官兵面对国旗的铮铮誓言。
“上礁上战场,当兵卫国防;守礁守阵地,热血洒海疆”。这是华阳礁气势磅礴的礁联。
置身南沙,记者深刻感受到了我国海洋国土、海洋权益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和挑战。守备部队副政委方冬宏告诉记者,自古南沙属中华,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但令人痛心的事实是南沙的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
在南沙,我军与外军驻守的礁盘犬牙交错,有的礁盘相距仅有几海里。通过望远镜,记者可以清楚地看见对方的礁堡、工事和炮口。
“连睡觉时也睁着一只眼睛”,不少守礁官兵这样形容枕戈待旦、箭在弦上的状态。他们告诉记者,除了安排正常值班外,许多官兵每晚睡觉前都要喝下一大杯水,目的是让自己多起夜来加强警戒。
西太平洋上不太平,南沙群岛海域多有“不速之客”。渚碧礁指导员缪照明介绍,他守礁几个月,就上报空情、海情1万多批。
这些海情、空情并非每次都是虚惊,有时对方的侦察渔船就在我礁盘外海域绕圈圈,有时对方的飞机挑衅似地贴着我礁堡一掠而过。
高射机枪手、四期士官陈文涛介绍,一次他发现某国小型侦察机向永暑礁飞来,立即报告指挥员。瞬间,战斗警报响起,官兵飞速进入战位,各种防空武器同时瞄准目标,3颗红色信号弹升空发出严正警告,迫使这架侦察机在仓皇转弯逃离。
南沙官兵清楚,报效国家不能光有一腔热血,只有练就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才能把一座座礁堡锻造成坚不可摧的钢铁战舰。
在建礁、守礁之初,由于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最现实的要求是生活工作兼顾,生存大于一切。他们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半天生产,半天训练”。随着岛礁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显著改善,他们大胆解放思想,真正把战备训练摆在了中心位置,探索出了“每周工作计划统一,每天工作时段统一,每次检查评比统一”的守礁工作新模式。带来的变化是,训练管理日趋正规,部队战斗力水平明显提高。
4月2日,记者登上赤瓜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英雄礁”三个红色大字。当年,我海军官兵曾在这片海域创造过英雄的业绩。如今,争当英雄、有我无敌的热血,依然流淌在守礁官兵的体内。记者发现下礁官兵的迷彩服多有破损,有的贴着胶布,有的缝着歪歪扭扭的针脚。指导员陈进元解释,由于训练强度大,每次守礁至少要带两套迷彩服,身上的这套还是比较像样的。
复杂的形势让他们不敢稍有懈怠,严峻的挑战让他们苦练精兵。守备部队针对高技术条件下岛礁攻防作战特点,制定了反空袭、反小股偷袭、抗登陆等十几种作战预案,反复进行演练。他们还开展海上擒拿格斗、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等练兵活动,一级以上士官能操作使用六种以上装备,个个都是两栖精兵。
远离欢乐不言愁,豪饮孤独当美酒。他们提出“享受艰苦、快乐守礁”的新理念——
南沙人的精彩
先讲两个发生在南沙的“旧闻”:其一,守礁之初,官兵为了排解寂寞,将一条健壮的军犬带上礁盘。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寂寞带来的痛苦连狗都不能幸免。每天它都要对着大海发出凄惨的嚎叫,最后竟变成了一条疯狗。
其二,龚允冲第一次上礁时,没有报纸,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没有绿色,所带的书也全叫海浪给卷跑了。为打发这难挨的寂寞,他背起了药瓶上的说明词。半年后,一个地方慰问团来到了南沙与官兵联欢,文艺细胞不多的他亮开嗓门,将一张胃得灵的药品说明书,从最后一个字倒背到第一个字,这一“绝技”感动得两个女演员泣不成声。
只要心灵不曾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南沙官兵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享受艰苦、快乐守礁!”荒礁孤堡在南沙人的眼中变得天地无垠、多姿多彩。昔日的“海上戈壁滩”,今天成为官兵扎根天涯的温馨家园,感受美丽的海上花园,学习成才的开放校园。
“礁堡文化”是南沙官兵的一个创造:以“礁容、礁花、礁园、礁联、礁歌、礁书”等为主要内容,人人参与其中,不但美化和充实了官兵生活,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官兵的思想品位和人生境界。
永暑礁的“三防”菜园大约是全国最有特色的菜园。泥土是官兵们从全国近30个省市带来的家乡土,48块菜畦的一头,插着小小的白色标牌,写着全国主要的省份和与守备部队开展共建的单位。记者在菜地里看到,地瓜秧爬满地,空心菜列着队,小白菜披着头,竹竿搭起的架子上黄瓜带刺,豆角低垂。里面还播放着舒缓的轻音乐,廊柱上悬挂着官兵自己创作的楹联。
说到楹联,最有名的算是菜园入口处的那副绝对。上联:无土运土无菜种菜无中生有。横批一个字:园。1996年,此联在本报刊登征联启事后,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可惜难度太大,至今还没有真正对仗工整的下联。
在南沙,每个礁堡都有自己的礁联,而且官兵们还不时推陈出新,现摘抄几副:
永暑礁的礁联:烙一身古铜纳民族大业,天涯须眉潇潇洒洒烟波浩渺中审潮涨潮落真如壮丽人生留一朝豪气皆成千古风流;铸一副铁骨承祖国重任,军营男儿轰轰烈烈云海变幻处看日出日没都是锦绣山河送一日时光化作万载辉煌。
南薰礁的礁联:礁盘礁堡礁魂交我放心,南海南沙南薰男儿显威。
东门礁礁联:守东门卫国门东门国门守卫有我们,思前方想后方前方后方共同为国防。
南沙的礁花是一种叫马齿苋的花,俗称“晒不死”。因生命力顽强、越晒开得越艳丽,被官兵取名为“太阳花”。
每个礁盘都连通了海军的“蓝网工程”,告别了“信息孤岛”的时代。官兵不但可以在网上看到当天的报纸,而且可以参加全军的自学考试,实现网上读大学的梦想。四期士官申富强入伍之初只是初中学历,通过自学,他先后取得中专、大专、本科学历。2007年,他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成为守备部队第一个研究生士官。
用学习取代消遣,用充实驱散寂寞,守礁生活变得无限精彩。东门礁礁长刘洪波毕业于国防科大,他发挥自己的计算机特长,守礁期间,建立了装备数据库和后勤数据库,还对发电机的输油管路进行了技术改造。
《渚碧战士报》上,一名战士写道:“我绝不把寂寞当成包袱,而是当成文章中的构思,书画中的运笔,舞台上的排练。因为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花开,结出硕果。”
吃遍南沙千般苦,人民幸福我荣光。他们把国家的厚爱、人民的支持当成最好的回报——
南沙人的幸福
“你们现在到底苦不苦?”对于记者的追问,有的官兵说,与“老南沙”相比,我们幸福多了。你看每个礁都安装了海水淡化和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建设了多功能活动平台,配齐了食物冷藏装置,开通了卫星电视,用水难、吃菜难、看电视难等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有的官兵引用一句楹联作答:身居海上猫耳洞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汗洒南沙高脚屋吃苦为谁,为军威国威振奋。
15天南沙行,有13天手机没信号,记者初步体验了“现代鲁宾逊”的生活。诚然,南沙的基本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南沙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变,封闭的生活空间没有变,偏远的地理位置没有变。南沙温度高,距离赤道只有3个纬度线,中午热时礁堡温度高达60摄氏度,官兵个个面黑如染;南沙湿度高,不少官兵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南沙盐度高,新换的不锈钢门窗,7天不保养就会生锈,但官兵的心却永远不会锈蚀。
“吃遍南沙千般苦,人民幸福我荣光。”每个南沙人都有不同“版本”的感人故事,主题词只有相同的两个字:奉献。但他们说这些太正常了,没啥值得张扬的。从诸多“正而不常”的故事可以看出,南沙人已把奉献当成无怨无悔的追求,把守礁当成孜孜以求的事业,把人民的关爱当作莫大的荣誉、无穷的动力和幸福的体验。
3月31日下午,记者在离开永暑礁时,看到司务长黄胜发正忙着储藏食品。说起烹煎爆炒,黄胜发滔滔不绝,可问起家事,他的声音低沉了。去年底他回家探亲时,母亲因患脑溢血已住进医院一个多月。他趴在床头一遍遍地呼唤,母亲只是睁着无神的眼睛,再也认不出日思夜梦的儿子了。思娘盼娘娘不识,他禁不住跪在母亲床头号啕大哭。母亲的身边离不开人,黄胜发给母亲找了个可以托付的老伴。2月初他匆匆赶回部队。
士官孙建光的母亲病故时,作为独子的他正在永暑礁上,离换防的日子还有20多天。他让自己远在新疆的妻子赶回山东老家,处理母亲的丧事。当晚,他站在高高的碉堡上,把酒缓缓倒进大海,流着泪向大陆的方向磕了几个头。
据政委卢永华介绍,由于守礁,青年官兵没结婚的常为找对象犯愁,结了婚的人人对家庭欠着一笔难以偿还的感情债。这些年来,有60余名官兵亲人病故不能回家尽孝,350多名官兵亲人患重病不能回去照顾,100余名官兵把婚期一推再推。
通情达理的亲人们理解自己的好儿男,掂量得出国事家事哪头轻哪头重。副参谋长肖拥军的妻子是娄底日报社的首席记者,1200多封两地书见证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今年3月8日,在守备部队首批“十佳礁嫂”表彰会上,她倾诉衷肠:“有人说,当军嫂难,当南沙军嫂更难;我要说,当军嫂光荣,当一名南沙军嫂更光荣。从出嫁的那天起,我的心便与南沙这片神圣的领土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如果说我所做的一切还称得上‘付出’这两个字的话,那也是甘心情愿、无怨无悔。”
胸中装着祖国和人民,守礁官兵体现的是一种更为高尚的利他的幸福观。那些在海上漂泊的渔民深情地说:“在咱自己礁堡周围打鱼就是踏实。”渔民患病、受伤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渔船遇到台风或出了故障,渔民第一个要找的仍是他们。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竭诚奉献的优秀儿女。20多年来,南沙官兵收到全国各地的慰问信上百万封,慰问品20余万件。这些年春节,海军首长都要通过视频电话给守礁官兵拜年,中央媒体也通过各种形式把南沙官兵对全国人民的问候远播四海。
南沙守备部队现有天南海北的共建单位50余个,他们大多是慕名前来“结亲”的。刘堂主任动情地说:“我们的每一座礁堡,都是13亿人民用脊梁托起来的。没有祖国和人民的支持,我们在南沙一天也待不下去。”
开发南沙当先驱,守护国门做卫士。他们梦想有一天孤礁会变得像威尼斯水城那样繁华——
南沙人的心愿
南沙,在守礁官兵的心中,和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生息的摇篮。
辽阔的海天开阔了南沙官兵的胸襟,守卫国门的重任强化了他们的忧患意识。永暑礁换防官兵在座谈时,言辞急切地对记者谈自己对海洋、海权和海军的认识,希望唤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南中国海的潮涨潮落。
“南沙和长沙是什么关系?”“南沙是个城区还是个街道?”干部股长王守相哭笑不得地告诉记者,他曾经不止一次面临这样的提问。他忧心忡忡地说,由于受传统的陆疆观念和近代闭关禁海政策的影响,长期以来全民海洋观念相对淡薄。许多人只知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上国土,对我国主张管辖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却说不上来。希望加强海洋观念的宣传和普及,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我们的蓝色国土。
南沙守备部队有个学术论坛,干部、士官守礁3个月每人至少要交一篇论文。交流、争论、思索,守礁官兵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更加高远。
对目前南海错综复杂的形势,官兵非常关注。毕业于国防科大的喻国文连长在论文中引用海军战略学家马汉的一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海军,我们在紧要关头所表达的国家意志,也就仅仅成了一个泥足巨人所做的笨拙无用的姿态而已。”他在文章中呼吁,尽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尽管坚船利炮的发展方式并不适用于今天的中国,中国也不会去搞什么海上霸权,但是,只有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才能防止其他国家肆无忌惮地侵蚀我国的海上利益。
在今年的两会上,记者耳闻目睹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加快对南海油气资源开发进程的呼吁。有人算了一笔账,未来20年内只要对南海油气资源开发三成,就可以每年为中国GDP增长贡献一到两个百分点。
南沙守备部队副政委陈荣彬介绍,我国政府为了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世纪90年代正式对南海争端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是,与周边国家在南沙大肆开采石油相对应的一个事实是,迄今为止我国在南沙还没有竖起一座井架,没有打出一桶油。
“我们愿作开发南沙的拓荒牛!”面对我国对南沙资源开发的缓慢和滞后,华阳礁礁长张卫恳切地说:“坚守礁盘,寸海不丢,只能算对列祖列宗尽到了当代军人的职责。我们所有吃的、穿的、用的,全靠大陆用船运过来,国家每年为此就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盼望南沙82.3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能够尽快为祖国和人民造福。”
美丽,南沙的名片。其实,守礁官兵对南沙的描述并不止于翠绿的礁盘、七彩的游鱼、澄澈的海水、如血的彩霞、嬉戏的海豚……他们还有更加美丽的心愿和梦想。
士官刘书勇告诉记者,希望我们礁盘的综合保障能力再提高一些,作战装备再先进一些,这样才能有更强大的威慑力。
士官李金锤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希望能够组织海内外儿女前来南沙参观,让更多的人领略南沙的美丽。
士官刘增华的梦想赢得战友们一片欢呼: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南沙的礁盘像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那样,游人如织,桅樯如林。上面有商店、有学校、有美轮美奂的海洋公园、有彻夜不熄的万家灯火。周围的海面上,我们的渔民披着夕阳满舱而归,我们的石油工人喊着号子为祖国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
责编:李永超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