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9日,俄罗斯士兵列队经过首都莫斯科的红场。当天,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2周年。新华社/路透
5月9日,俄罗斯战斗机编队经过首都莫斯科的红场。当天,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2周年。新华社/路透
对俄罗斯老百姓来说,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自打1995年俄军分列式首次亮相莫斯科红场以来,每年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都要举行阅兵式。不过,2008年5月9日的红场阅兵会让他们感到惊讶。1月中旬,俄有关部门宣布,将恢复“苏式”阅兵传统,这就意味着,已经有17年没在红场露面的飞机、坦克、导弹等重型武器将亮相红场。
红场阅兵经历风云变幻 成为苏军的历史“名片”
“苏式阅兵”的历史要追溯到1918年。当时以列宁为首的年轻苏维埃政权,为庆祝红军的初步胜利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一周年,决定当年11月7日在莫斯科霍登地区举行有步兵师、骑兵师、特种分队装甲车及3架飞机参加的阅兵式。为此,11月6日的《真理报》曾做出这样的描述:“这是千百年来的第一个工农节!必须以一种特殊方式来庆祝,要让全世界看到、听到,并为之振奋,要唤醒所有国家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翻身闹革命。”
1918年的红场阅兵,正式揭开了苏军红场阅兵史。在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70多年时间里,这种阅兵并非年年都搞,但作为了解苏联和苏联军队的一张“名片”,红场大阅兵已经永载史册。
历史会永远铭记1941年11月7日。这一天是十月革命24周年纪念日,也是希特勒按“台风计划”要攻占莫斯科并在红场举行德军阅兵式的日子。然而就在这一天,斯大林在德军的眼皮底下,在红场上演了一场举世震惊“闪电式”阅兵,许多部队从阅兵式现场直接开赴前线。据称,在前往红场的路上,不少士兵满脸灰尘、衣着邋遢,甚至都不知道要去哪儿。因此,有苏联史学家戏言,这是苏联红场阅兵史上,一场最“不堪入目”的阅兵式。不过,在众多史学家眼里,这却是苏联军民创造的“一个冬天的神话”。
历史也不会忘记1990年11月7日。这一天是十月革命胜利73周年纪念日,当天的红场阅兵是苏联当局在克服反对派的重重干扰后勉强完成的。为阻挠此次阅兵式,一些反对派人士在阅兵训练期间,曾一度拦截参加排练的坦克,其中一人甚至直接躺在了坦克履带前。
历史更不会忘记1991年。这一年,苏联当局允许反对派在五一劳动节当天到红场示威游行。那一天,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面对反对派震耳欲聋的抗议口号,被迫离开列宁墓观礼台,而原计划随后举行的红场阅兵式也被迫取消。
车臣战争唤醒阅兵 坦克却无法进红场
苏联解体后的头几年,政治思想领域的反共、反马列主义、反社会主义以及彻底否定苏联70多年历史和十月革命的思潮甚嚣尘上,就连红场阅兵也被冠以“带有浓重的苏联色彩”而予以取消。然而1994年第一场车臣战争打响,俄军在战场上的节节失利让俄领导人意识到重振军队雄风的必要性。于是,借1995年庆祝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之机,叶利钦总统决定恢复中断数年的阅兵式,并于当年5月签署了相关法案,规定每逢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莫斯科、其它英雄城市、各大军区和舰队所在地都要搞阅兵式,但法案没有规定参阅的军事装备。
1995年5月9日,俄罗斯如期举行庆祝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阅兵式。需要指出的是,这次阅兵同时搞了两场:一场是只有步兵方队参加的红场阅兵式,一场是俯首山边库图佐夫大街有少量武器装备参加的阅兵式。同时在两个场地搞阅兵,并非具有特殊含义,实际上是俄罗斯高层的一种无奈选择:苏联解体后,红场附近的重建工程挡住了重装备进入红场的一个入口。
从1996年起,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传统正式得以恢复。遗憾的是,从那时起,像坦克、导弹这样的重装备再也没有在红场出现过,即便是2005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有那么多国家领导人出席隆重场合,最壮观的场面也只是空军“勇士”和“雨燕”飞行表演队的10架飞机在红场上空飞行。
重武器具有震撼效应 俄要向西方显示国威
就在人们对这种“缩水”红场阅兵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今年1月15日,莫斯科军区新闻发言人尤什科夫上校突然对外宣布,由军区司令巴金大将主持召开的高级军官会议做出决定,包括移动式“白杨-M”战略导弹系统在内的一系列新型武器装备,将参加今年5月9日的红场阅兵式。据俄媒体援引尤什科夫的话报道,此次军区会议是为落实普京总统布置的相关任务而专门召开的。
其实,要让重装备重现红场的说法早在去年就已经传出。去年8月底,国防部有关人士就向媒体透露,他们正和莫斯科市政府就相关问题进行磋商。也许由于当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个风声没引起媒体的重视。而今莫斯科军区就此发表正式声明,表明重装备将亮相红场阅兵式已成定局。
此消息传出后,引起了俄罗斯媒体的强烈反响。《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评论说,与恢复战略轰炸机值班巡逻和海军远洋航行一样,让重型武器装备亮相红场阅兵式也是国家领导人的一项政治决定,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独立报》则载文称,在美国执意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和北约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恢复苏式大阅兵意在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示威,重塑大国形象。
军方的决定同时赢得了不少有识之士的高度赞扬。苏联英雄、卫国战争老兵瓦连尼科夫将军说:“这是展现俄大国雄风的一项重大举措,将大大提高军队在国民、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的威望。”原俄罗斯陆军司令科尔米里采夫指出,“一系列现代化武器亮相红场,表明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应付任何威胁,捍卫国家安全。”自由民主党领导人、国家杜马副主席日里诺夫斯基在接受国际文传电讯记者采访时明确强调:“只有军事装备能让人产生最强烈的印象,与苏联时期相比,这些新型武器更加先进,其震撼力将更为强大。这将是俄罗斯军事威力已经得以恢复的又一个有力证明。”他同时补充说:“我们不是在吓唬世界,也不想挑起军备竞赛,我们只想恢复在世界军事政治版图的地位。”
新闻链接坦克要重返红场有难度
重装备已“失踪”红场阅兵式17年,现突然宣布“现身”,难免让人浮想联翩,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媒体在报道、评论这一消息时,侧重点都放在喧染其新闻效应上,而忽略了尤什科夫所强调的军方到3月份才能敲定参阅装备型号的准确清单和数量的内容。这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可能亮相红场的“大家伙”的报道,如T-90坦克、图-160战略轰炸机、C-400防空导弹、移动式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等,都是媒体根据此前部分军方人士的只言片语做出的揣测,它们能否悉数参阅还无法证实。
同时,俄罗斯军方还要考虑到上述重武器到红场“走一遭”可能付出的代价。就拿进场条件来讲,苏联时期,大阅兵中的坦克要穿过莫斯科的练马广场后进入红场,而现在练马广场已经变成了贸易中心。苏联解体后,俄当局为恢复红场附近地区的历史原貌,重建了包括喀山大教堂在内的多项新工程,这些工程挡住了重装备进红场的入口。
独立军事分析家帕维尔·费尔根加沃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完全理解国家领导人让重武器亮相红场的愿望,但我对重装备参阅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表示怀疑,坦克在这里怎么行驶?难道沿瓦西里耶夫斯基斜坡不成?”
即便找到了重装备进入红场的合适通道,像T-90坦克、白杨-M这样的庞然大物,可能对红场条石地面造成的损害,也将是相关单位必须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吴敏杰)
责编: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