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国人叫它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在华小传

 

CCTV.com  2007年12月19日 16:50  来源:新华网  
[内容速览]  以后的水连珠大批进入是抗战前期,1939年根据中苏军火订货,中国订购了5万支步枪,国民党军连同其他定购的苏联装备,装备了20个苏械师,其中就有第74军。苏联1945年8月对日本宣战,150多万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虽然苏军完胜,但是战场遗失轻武器也不能少了,中国民众捡获大量的苏联武器,除了步枪骑枪,还有转盘冲锋枪。

  

  一代名枪——莫辛纳甘步枪 [资料图片]  

  点击浏览军事视频

  M1891型莫辛纳甘步枪是世界最著名和使用最广泛使用时间最长的步枪之一,主要由俄国陆军大尉莫辛设计,比利时人纳甘(此人还设计了6发左轮手枪,也是俄国的制式装备,直到1930年托卡列夫设计的TT-30装备苏军前,俄军苏军大量采用)设计了枪机,1891年成为俄国的制式步枪。中国人一般称呼其为水连珠,这种步枪中国的时间很早,最早可以延伸到1900年的义和团时期,当时俄国派出20万大军占领了中国东北,中国国内外志士纷纷抗俄,在日本的留学生也组织了抗俄义勇军,东北的响马土匪有的投靠日本人,来抵抗俄国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时只有日本人能依靠),比如说张作霖雨帅就是那时候投靠的日军,充当侦察俄军的间谍。然后1904年在中国东北爆发的日俄战争,是中国人大范围接触这种步枪的开始。这场战争的规模很大,俄军出动了近百万人,不管是旅顺口,沙河还是规模最大的奉天会战,都有大量的枪支遗失在战场上,中国人捡到的水连珠不能少了。

  然后到了1917年到1924年,俄国发生革命,大量的白俄跑到中国,数量极大,张宗昌都组建了1万多人的白俄骑兵军,这些人带来了两件重要武器,一个是毛瑟手枪(之前中国很少用这种手枪)也就是盒子炮,一个就是水连珠马步枪。这些白俄少数在中国留下来,大多数都转往欧美,而且美国居多。从俄国跑出来人(不一定是先跑到中国来的,包括大量跑到其他国家的)很多都是贵族跟精英知识分子,其中不乏以后的诺贝尔奖得主和世界直升机之父西科斯基等,这是俄国人才的一次很重要的流失。

  1924年广东的孙中山跟苏俄代表越飞签订了《孙越协定》,苏俄支持广东政府,随即海运来大量枪支弹药,包括黄埔军校的全部武器都是苏联运来的,水连珠步枪当然也是大宗。同时,在中国北方,退出北京的冯玉祥到苏联考察,斯大林决定也大力援助冯的国民军,随后苏联军火(可以装备10万人)从蒙古运到五原,经过苏械装备的冯国民军重新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这些苏械中,水连珠也是不少。

  以后的水连珠大批进入是抗战前期,1939年根据中苏军火订货,中国订购了5万支步枪,国民党军连同其他定购的苏联装备,装备了20个苏械师,其中就有第74军。所以说抗战前中,中国各种原因存留的水连珠,数量不少,范围也很广,从东北到西南中南,华北,西北,几乎哪个地方都有,新疆的盛世才更是全部苏联装备,青宁的马家军跟盛世才激战多次,缴获的水连珠也不能少了。1943年暴动的新疆三区武装更是苏联支持的,也是全部苏联武器装备。

  以前看小说《烈火金刚》,里面就有民兵使用水连珠的,那还是抗战时期的冀中。国民党的兵工厂一直都生产俄式7.62x54R子弹,以便供应数量庞大的俄式马步枪和机枪的需要。不过这个时候,中国国内的水连珠恐怕都是1930年以前的型号,也就是六棱机匣的。即便是俄国的水连珠在1917年以前,由于俄国的产能太低,还委托法国美国等国家生产,这些国家的产品质量远远高于俄国本土生产的,一战期间美国也大量仿制1891型莫甘纳辛步枪。

  1930年苏联的托卡列夫革新了水连珠,最大的特点就是枪管短了(从803毫米缩短到729毫米),采用了简化工艺的圆形机匣等。如果抗战中购买的5万支步枪是新货,那么很可能是1930型,另外还研制了1930型狙击步枪,采用美国猎枪式光学瞄准镜,在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中大量使用,芬兰军和德军也大量采用这种著名的狙击步枪。苏联1938年又改革了水连珠的卡宾型,也就是1938型卡宾枪,这种枪枪管跟M1910型卡宾枪一样长(508毫米,不能安装刺刀),样子胖胖的,十分可爱,这个枪在国内不常见。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装备步枪失误,不管是把西蒙诺夫还是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列装,都是重大失误,所以战时生产最多的还是1930型步枪,1938型卡宾枪,和最终产品-1944型骑枪(枪管长518毫米,可安装刺刀),这些战时生产的步骑枪,高达1000多万支,连同战前生产的旧枪1000多万支,构成了苏联步兵的主要武器(虽然苏联大量采用冲锋枪,但是装备生产步枪的数量是冲锋枪的4-5倍,步兵还是以步枪骑枪为主)。

  苏联1945年8月对日本宣战,150多万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虽然苏军完胜,但是战场遗失轻武器也不能少了,中国民众捡获大量的苏联武器,除了步枪骑枪,还有转盘冲锋枪。东北共军剿匪的时候,缴获了不少苏联的转盘冲锋枪,而不是电视剧上小分队使用的美国M3冲锋枪,总不能说土匪为苏联支持吧。实际上南满的国民党军根本没有给北满的收编土匪运送过武器弹药,只有空头的委任状,所以电视剧上的我军和土匪的美国武器服装甚至吉普都是中国大陆瘪三导演想当然的产物(详见拙著-谈谈电视剧-林海雪原的剧情和剧中的武器道具)。

  大约1947年,由于美械日械和国械的大量使用,国民党兵工厂终于将俄式30子弹停产了。

  接下来,迎来了水连珠在中国最广泛的使用-韩战。1949年中共建政后,解放军仅仅枪械装备的种类就几十种,制式化非常迫切。但是当时由于兵工政策失误,本来合并了国共双方主要兵工力量的新中国兵工事业应当是近百年来最强大完善的。但是兵工厂却大量缩减合并,10万人的兵工队伍,居然有9万人将近一年半到两年,处于停产发生活费(小米)状态,从1949年到1951年中,中国的兵工事业衰退到自1860年以来的最低点,当时掌管军委和军工的周恩来和聂荣臻应该负很大的责任,明明是以计划经济标榜,却偏偏毫无计划性,这一点官方公开的资料文章回忆录等,都讳莫如深。

  朝鲜战争爆发后,发现参战的部队的武器五花八门,每个军光步枪就将近10种,机枪种类也差不多,于是在部队入朝的前后,紧急跟苏联签订了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8000万卢布),这笔合同是急用,所以是全价现汇支付。这些轻武器主要是四种,为步骑枪,冲锋枪,机枪(轻重机枪),高射机枪,总数20多万支,连同随后的进口,到1953年韩战结束,共进口苏联枪械50多万支。这些苏联的枪械总体性能并不如美国轻武器和国产的捷克式等,但是弹药有保障,所以制式化实际上是标准化,先进性并不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这批进口的苏联枪械中步枪为1930型,这一点在后来中苏翻脸后,中国还多次提及,苏联用战场回收的落后旧枪械来卖给中国。不过我的分析,很难说是苏联政府所为,更大的可能是苏联远东驻军给掉了包,因为不管是步枪,还有324挺1910年的马克辛机枪呢,还有中国定购的米格-15,结果成了米格-9,购买的新的IS-2重型坦克,给远东苏军更换成旧货,T-34/85成了T-34/76,等等,我把这些归为俄国人贪小便宜的民族性问题。

  从1951年初,苏联轻武器到货,到年中,共成建制换装了35个师(主要是第二,第三番参战部队,另外两个军部分换装),由于进口的数量少,除了步枪重机枪高射机枪属于完全编制外,轻机枪只是编制了三分之二,还是大量使用7.92毫米捷克式轻机枪,一直到停战都是这样。

  除了进口苏联轻武器,这时候,国内兵工厂才缓过神来,除了生产捷克式轻机枪,马克辛重机枪,7.92步枪外,1950年开始仿制苏联枪械,首先仿制的是工艺简单的冲锋枪和手枪,这些冲锋枪和手枪大量仿制用于装备志愿军。由于苏联进口的步枪价格较高,国内也从苏联买来模具和技术资料仿制,苏联这个时候将使用60多年的莫辛纳甘步枪骑枪从陆军步兵部队中撤装,逐步更换为战后使用7.62x39弹的AK系列步枪机枪,所以就将以前的莫辛纳甘的模具和技术资料卖给了中国,实际上1953型(也就是苏联1944型莫辛纳甘马枪仿制型)是1954年才开始装备我军,不过价格只有进口苏联的一半。

  朝鲜战争期间除了第一次购买的36个师的轻武器外,还陆续进口了一些苏联轻武器,比如1944型马枪(这个进口数量比1930型步枪要大的多,因为中国也将这种枪作为第一种制式步枪了)。前线阵地战,使用步枪不很多,这个从前线弹药消耗变化上就能看得出,前线主要使用机枪和冲锋枪为多,而且前线步兵班的配备冲锋枪数量有时候比步枪还多一点,平均接近一半对一半。苏联提供了1930型狙击步枪,中国和朝鲜用于阵地战狙击作战,这种枪不愧是狙击步枪中的经典之作,历经40多年战争洗礼,韩战后用于越战,即使是苏军1963装备了新的半自动德拉古诺夫式狙击步枪,也没有将莫辛纳甘1930型撤装,而是跟1944型马枪一起作为制式装备用到了70年代,东欧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从1950年到1955年,中国进口苏联枪械89万多支,自己仿制了几百万支,所以战后的1954年,按照国防军步兵师编制的新陆军彻底淘汰了各种旧杂枪械,全部苏械化,实际上是1944年标准的苏械化。仅仅一年后中国跟苏联签订进口第二代轻武器技术的合同,也就是中国的1956式系列枪械,第一个1956式武器改装师1957年换装,60年代初期广州军委装备编制会议后,从1962年开始中国陆军师全面更换1956式装备,一直到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部队仍然还是56式装备,80年代中期才更换81式轻武器和67式重机枪、77式高射机枪等。

  60年代陆军更换下来的苏械(大部分都是国产仿制的)开始装备民兵,到1971年民兵装备的旧制式枪械达到将近370万支,成为当时民兵主要的武器来源,从1971年后,民兵开始装备56式枪械,到1981年56式枪械成为民兵的主要武器,以水连珠转盘机枪冲锋枪为主的旧制式枪械开始大规模回收销毁和出口欧美,从此水连珠除了在博物馆能看到外,在中国其他地方很少看到了。

  我以前的一个同事,曾经60年代在威海的守备部队服役,他回忆,当时还是苏联步枪为步兵装备,可能是守备部队换装比较晚的缘故吧。(新浪博客/intelq6600的博客 原作者大大2000)

责编:曹劲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