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中旬,策划了将近一年的“玉石之路”科学考察活动正式启动,从而揭开了整个科考活动的序幕。
这次科考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丽、巫新华、新疆和田地质大队的王工程师、和田国土资源部的李工程师等人组成,首先从新疆和田出发,沿着白玉河逆流而上,最后到达海拔5000米的昆仑河谷、冰川地带寻找玉石的原生矿点,此次活动除了寻找原生矿点外,科考队还将沿着当年运送玉石所途经的地区对整个玉石之路进行考察。
据史料记载,“玉石之路”是先于“丝绸之路”而存在的,新疆的和田玉是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和西方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中原地区人们所使用的玉大多数来自当时的西域(即新疆和田地区)。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慢慢地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那么和田玉是怎么从遥远的西域运至中原的呢?经过数千年的挖掘,白玉河和墨玉河中的和田玉并没有减少,这又是为什么呢?玉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整体精神的象征呢?中央电视台将随着科考队逐步深入的考察,为大家逐一地解开这些谜团。
科考队初探白玉河
汽车经过1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玉石之路”科考队29日到达科考行程的第一站——玉龙喀什河,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白玉河”。
记者一下车就在路边看到许多当地人在河中捞东西,出于好奇,记者采访了当地的一位劳动者,从他的口中记者了解到:这些人是在河中捞玉。每年春夏之际都是昆仑山山洪暴发的时期,山洪暴发时能把高山上的一些大玉石矿冲刷下来,形成不同的玉料,其中,籽玉是最为值钱的。上世纪50年代,和田玉籽玉的收购价仅为50元/公斤,现在却涨到了2万元/公斤。洪水初退时,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玉龙喀什河里面捞玉。现在,当地人们已发展到使用挖土机开采了,河床虽然已经被开采到十几米的深度,但是每年所能捞到的籽玉却瘳廖无几。
科考队中的地质专家对白玉河一段10公里的河床进行极其精细的取样考察后发现,在布满了鹅卵石的河床里平均每立方米仅能捞出20克籽玉。
记者买到了毛玻璃
随着和田玉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工业,玉石加工业也逐步形成一大产业。
科考队到达和田的第二天,记者在和田市跟随玉石专家调查发现:和田市已经形成了以和田玉现场加工、制作、销售为一体的玉石街。
经考察,和田玉交易市场有两处:一处在和田市内;另一处在玉龙喀什河边。记者在和田市内的交易市场看到摆放着从白玉河里采集的不同颜色的玉石、皮壳等玉料,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冒充优质玉石的俄罗斯玉、河南玉。
为了作更深一步的调查,记者和当地一位玉石专家走进一家玉器批发行,主人正忙着摆弄玉手镯、玉项链等。
记者装出买手镯的样子,老板爽快地说:“实话告诉你吧,我这玉手镯其实不值钱,成本几元钱。”这让记者困惑不已。
后来从记者和老板的聊天中了解到其中的奥秘:这些表面上跟一般玉石没有多大区别的玉手镯其实是人们用碎玻璃加工进去的,经过加工的玉石做得像真玉一样。
由于高原科考活动艰险,根据预考的经验,科考队在和田市当地雇用了30匹毛驴、10位经验丰富的驮工,做好了充分的登顶溯源科考预备工作。同时,科考队将360次横穿白玉河河道,到达海拔4000米的大本营驻地黑山大队,之后翻越冰盖,到达海拔5700米的玉龙喀什河源头,整个登顶探源考察活动约需半个月时间。
此次白玉河源头探险的结果到底如何,科考队员能否找到和田玉的发源地带等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
点击进入  玉石之路专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