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CCTV.COM         



查  询
 
  


50周年纪念演出预告
狗儿爷涅槃

(多场现代悲喜剧)

编剧:锦云
导演:刁光覃 林兆华
设计:黄清泽 宋垠 宁天祥
演员:梁冠华 陈小艺 李士龙 何冰 严燕生 邹健 王洋 傅瑶
演出时间:2002年5月25日——6月2日
7月3日——7月21日晚7:15在首都剧场


人艺精粹—《茶馆》


人艺精粹—《雷雨》


人艺精粹—《蔡文姬》


人艺精粹—《龙须沟》


人艺精粹—《天下第一楼》


人艺精粹—《足球俱乐部》




五十知天命
  五十年前,一群年轻热情的戏剧艺术家们在北京着手兴建了自己的人民艺术剧院。
  五十年来,人艺有过自己最辉煌的岁月:曾以《茶馆》、《蔡文姬》、《骆驼祥子》、《伊索》等八台大戏向国庆献礼;带着五台大戏南下,轰动了整个华东,北京人艺的戏从此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典范”。人艺话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也把自己推上了传统话剧代名词的宝座。
  五十年岁月变迁,人艺也在实验创新,大戏剧观念和小剧场演出舒展出了新的生命力,然而这世界变化得太快。
  颠峰之后就是下坡。人艺渐渐走出热闹、走向沉寂:冷冷清清的剧场,翻来覆去的老戏。惟有后辈们不断的挑战犹能排遣高处不胜寒的寂寞。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即将迎来五十华诞的人艺也许将在不断探索中,寻找自己的未来。毕竟,对于话剧事业来说,50年不过是艺术长河中的一小段轨迹。

话剧离不开年轻人——访人艺院长刘锦云

任鸣印象

愿与人艺共浮沉——专访人艺副院长任鸣
更多...




传统:“人艺风格”是什么风格
  《茶馆》、《雷雨》、《蔡文姬》等经典话剧是“人艺”留在我们记忆中最初,也可能是最深的印象。“人艺风格”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吧。提起“人艺风格”,如果是位话剧爱好者,他会睐起眼睛回味着,悠悠儿地吐出一句:“嘿!有味儿!”“有味儿”官话讲就是“有韵味”、“有风格”。而真是要人把它说清楚,它似乎又成为一种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味道”。
  在1952年,戏剧事业同我们年轻的新中国一样百业待兴。一群同样年轻的戏剧艺术家们怀着炽烈地热情,希望通过建立一所“像莫斯科剧院一样的”人民大剧院,来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曹禺院长,焦菊隐,欧阳博,赵起杨副院长,这几位中国话剧界的宿将自然又肩负起为“人艺”奠基的使命。在讨论建院目标时他们表现出对于“自我”的强烈追求,明确提出建构”自己的即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演剧体系”,“逐步建立一种风格”。


《茶馆》资料库

人艺风格

新生活的曙光




探索:大导演和小剧场的实验
  80年代,电视在中国普及,而迪斯科舞厅和卡拉OK的兴起也让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多样化了,大批观众为新事物所吸引走出了剧院,原先热闹的话剧舞台陡然间冷清了。票房价值跌落,剧院空场这一切都让话剧陷入了危机。而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思潮的涌入和越来越宽松的创作环境却又给话剧带来了蜕变的契机。
  林兆华抓住了契机,这个不循规蹈矩的年轻人开始用实验来探索如何解决话剧危机。1982年,他的一部在小剧场演出的话剧《绝对信号》给了整个话剧界一个实验的信号。他的“大戏剧”观念和他导演的话剧引起了艺术界乃至热爱话剧、热爱“人艺”的观众们的交锋。林兆华的戏从排练到最后演出都充满了“实验”意味,小剧场话剧这种形式,在艺术探索的同时,也为许多怀有话剧梦想却苦于没有机会和金钱进身大舞台的更年轻一代,开辟了另一片更加自由并很容易进入的空间。


北京小剧场:中国戏剧的“梦工厂”

“这种东西也叫话剧?”

热点冷弹小剧场话剧

新时期的迈进

访谈:戏剧大师林兆华的创作生涯




创新:几个戏剧创作者的另类生存
  人艺大舞台一枝独秀地保持了2000万的效益,凭着“传家经典”的雄厚基础与实力,又有“年轻人”开始拿经典做实验了。
  2000年9月,北京人艺举办“曹禺经典剧作展”以纪念老院长曹禺诞辰九十周年。现在任北京人艺副院长任鸣导演了新版《日出》,三十年代的交际舞厅变成了迪厅;五星级酒店与灰暗的妓院通过旋转的舞台交替变换;陈白露们喊起了“嗨--,帅哥。”;满台的遥控电视和笔记本电脑让舞台提前进入了现代化。
  此外,实验话剧的著名导演孟京辉《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臭虫》,吟唱诗人张广天的《切·格瓦拉》、《鲁迅先生》都引起了观众广泛的关注和共鸣。


我不是传统的贰臣孽子——青年导演李六乙访谈记

经典的读法

评李六乙的《偶人寄》




发展:戏剧的艺术界限在哪里
  我国的话剧艺术从奠定基础开始,经过了探索和创新,现在正面临着众多艺术形式的冲击,但同时也面对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实,很多话剧创作者早就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熟悉话剧的观众对小剧场的出现和打破原有话剧空间概念的种种手段并不陌生,也就是从小剧场话剧登陆中国的那天起,话剧就开始吸收从前不曾吸收过的新元素,突破着种种约定俗成的“不可能”,以至动摇了大舞台的戏剧传统。近年来,昆曲、京戏、木偶戏、摇滚乐、流行歌、电影、电视、电脑网络,能想得到的都被装在话剧里了,现在的问题不是“有什么可以放在话剧里?”而是“还有什么没往话剧里放?”
  当然,话剧的创新不仅是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工具的拼贴与重组,对话剧的发展而言,话剧结构的创新、剧本的创新、导演与演员对话剧创作认识的创新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小剧场话剧与大众传播(下)

小剧场话剧与大众传播(上)

融合多种艺术元素——艺术何须“纯粹”

笑中的悲哀——看话剧《无常·女吊》有感

从《切·格瓦拉》到《鲁迅先生》
更多...




艺海拾钩

《狗儿爷涅槃》

北京人艺简介

曹 禺

焦菊隐

于是之

朱琳

林兆华

1979年—1991年人艺黄金十年获奖剧目一览

任鸣

林 连 昆
更多...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