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骐骥驰骋 喜迎新春         



贴门神、贴春联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和郁垒两位神仙,他们是哥儿俩,都是上古时代黄帝的部下。这哥儿俩住在东海的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树,树荫如盖,树枝间有一座鬼门。神荼和郁垒一左一右把守在门边,监视那些满处溜跶的大鬼儿小鬼儿,一发现哪个做了坏事儿,立刻用绳子捆起来扔到山后去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小"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传说李世民在打天下的时候,杀了不少人。等到当了皇帝以后,每天晚上总是做恶梦,还时常听见寝宫外边有抛砖弄瓦、大呼小叫的声音。李世民怕得不得了,把这件事儿跟手下的大臣们说了。秦琼和尉迟敬德自告奋勇晚上替皇帝看门儿,穿戴着盔甲战袍,手拿兵器站在寝宫两边。这一招还真灵,当天晚上皇帝就睡了个好觉。可时间一长,这老哥俩儿受不了了,难免要上眼皮打下眼皮。于是,唐太宗就让画师绘制了两人的画像,挂在宫门的两边代替两人看门。打这时候起,秦琼和尉迟敬德就当了专职门神。这个风俗传到了民间,人们争相效仿,于是乎,两位门神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武将门神。其实,门神爷不仅仅是这几位,像赵云、马超、孟良、焦赞、薛仁贵、杨延昭都当过门神,连樊梨花、梁红玉、穆桂英、花木兰这些女将也干过这个差事儿,只不过影响不太大罢了。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春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使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