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年度中国电视体育奖的候选者中,入围年度突破奖的中国冰球队同别的个人或者团体比起来,完全可以归入另类。放眼全中国,仅有三支职业冰球队、66名职业冰球运动员在从事这项运动这样的规模,哪怕是与近几年才兴起的高尔夫运动相比也是相去甚远的。
在2001年的世界冰球I组锦标赛中,中国冰球队挟头年勇闯I组的余威,反败为胜击败同组强敌爱沙尼亚队,第一次凭实力在I组驻足,这一次的胜利也是中国冰球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我们到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采访,他们介绍说,国家集训队目前已经解散了,不过国家队队员几乎是由哈尔滨队为班底组成的,你们去哈尔滨采访吧,国家队的总教练叫王金刚,他也是哈尔滨队的领队,跟他联系就行了。
很顺利地找到了王教练,很顺利地开始了采访,很顺利地见到了国家队的主力队员们,他们中有2000年世界冰球B组锦标赛最佳中锋吴国锋,最佳守门员刘学,还有潘育强、王大海,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年轻人。
他们住的环境很拥挤。四个人挤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屋子还是老队员才能拥有的特权,也只有那样的房子才能在中间挤下一张公用的书桌。房间里面的摆设很寒酸,小小的黑白电视机,简陋的自制音箱,简单的个人用具。偶尔有一件像样点的外套,总是被精心地用衣架挂在屋子中间悬着的绳索上。
他们挣的钱不多:老队员一个月能发800来块钱,小队员还到不了这个数。队里没钱买水果,为了保证营养,他们要自己掏钱去买。别的水果都太贵,只能买苹果。还不能买山东产的红富士,那个太贵。好在东北是苹果产地,品种多,总能找到便宜点的。800来块钱的工资除去必要的开销,剩不下钱来。所以他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更没有汽车。
他们穿的护具很破。训练服没有一件好的,各种颜色都有,件件都开着花,补了又补。队员们在冰场上滑动起来的时候,绽开的衣服碎片迎风飘扬,仿佛一面面猎猎作响的小旗,场面很是壮观。
他们练得很苦。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堂训练课,一节也不能少。也不是说想练就能练的,下午和晚上的一段时间,冰场要腾出来让给交了钱学滑冰的孩子们,晚上十点才能轮到冰球队去训练。只要能上冰,小伙子们就跟上足了发条似的。训练结束了,随便拽过一位队员,解开厚厚的冰鞋倒过来,可以从里面倒出不少水来,当然,那是汗水。这时候如果跟着队员们回到宿舍,就会看到屋里屋外所有的暖气片、所有的晾衣绳、所有能搁下一点东西的地方都摆满了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护具。气味是有点令人窒息,不过也只能这样。因为护具不能洗,他们又只有这一套,不赶紧趁着训练间隙晾一晾,下堂训练课就没得穿了。
一天到晚过着这样的日子,不愁容满面也该是眉头紧锁了吧?偏偏人家没一个愁眉苦脸的。训练完了,累个贼死,还一路高歌你唱我和地回宿舍。他们说,挺好的,我们还可以在馆里训练。佳木斯队在露天冰场练,那才苦呢。护具里头全是汗,稍微停一下就好像全身都要结冰,我们能在馆里练就不错了。
就这么喜欢冰球吗?我一而再再而三地问他们。他们说,也不知道是不是喜欢,反正只要是看到别人打球,心里就痒痒得很,就想上冰。可惜现在咱国家的冰球队太少了,倒退十年,那时候还有十好几支球队呢,那要打起比赛来多刺激。
让冰球队的小伙子们无限神往的那个年代已经很遥远了,那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在那个年代里,全国拥有13支职业球队,全国性的冰球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今国家队的主教练就经历过那个火红的年代,当年的他是国家队的主力中锋。他说,只要六支队伍,只要六支队伍,他就可以组织一个像样的全国联赛,就可以从中选拔出新一届国家队,就有以闯入世界冰球Ⅰ组锦标赛。
闯入世界冰球Ⅰ组锦标赛,好比男足出征世界杯,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只是不知道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的一天。(陈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