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神奇北极     接近北极     图片新闻     科考历程     记者简介         



钻进北极煤井4000米


  受斯威尔煤矿公司的邀请,10月30日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飞抵斯威尔,钻进矿井4000米,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北极有煤海。

  斯威尔位于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伊尔宾以南。科考队从朗伊尔宾机场登上一架小型飞机,空中航程只用了15分钟,就抵达了斯威尔。这个由十多个高脚屋组成的小镇,是煤矿的指挥中心和生活基地,设有机场、公共餐厅、邮局等。放眼望去,不难见到煤城共有的特点:马路是黑的,路旁的积雪是灰的,连蓝色、绿色的高脚屋也蒙上了煤粉,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煤矿矿井距生活基地约10公里。在一位煤矿工作人员的引领下,科考队员在基地换上十分醒目的淡黄色防护服,头戴安全帽,腰挎吸氧瓶,装备齐整后便驱车驶往矿井。经过一段平坦的滩地公路,车子就拐进山谷,开始爬坡。在两侧雪山的映衬下,这条路宛如黑色的游龙,向半山腰延伸。一辆辆可载重50吨的运煤卡车在公路上穿梭,扬起煤尘滚滚。据介绍,这条公路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特别的公路——冰川公路。公路的表层碎石取自冰积垅,路基便是冰川。由于冰川的不稳定性,公路每年要沉降一米多。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来自加拿大和冰岛的冰川研究人员常年对路面实施监测,以防冰川大幅度滑动,形成断裂,造成汽车倾覆。

  井口处是一个煤场,臂式卷扬机伸向半空,哗哗作响地为停在下面的卡车输煤。车厢内还未装满煤,后面的空车已排成队。据称,这个已建成两年多的矿井,一直这样周而复始地产煤输煤。

  队员们原以为会进入竖井,并作好了垂直升降千米左右的心理准备。出乎意料的是,矿上的引领人员在矿外请科考队分乘两辆面包车,马上开入矿井。车子打开大灯,在约10米宽的巷道内急弛,只有会车时才放慢速度。热力、电力、通风管线被集成一束,固定在巷道上方,伸往采掘区位。昏暗的巷道阻碍了我们的视线,大家纷纷打开安全帽上的头灯。借助这个可以左右摆动的光亮,我们才发现,巷道还有多个分叉,黑洞洞地不知拐向什么地方。

  20多分钟后,我们到达了以井字木叠加而成做支护的地方,估计过了这个支护,便是采掘现场了。果不其然,只见连动式煤炭传送带架在轨道上,成排的液压支护顶着巷道上方。脚踩以混凝土合成的枕木前行约50米,有一台自动采煤机,这便是采掘现场。

  可能是考虑到我们这些参观者的安全,作业面的所有机械均出于停滞状态。借助头灯和巷道灯,我们发现巷道两侧以及前方皆为亮晶晶的煤。有的煤块从巷壁坍塌后,堆在一起。拾起来用手掂一掂,轻轻的。即便在煤堆里,也找不到一块煤矸石,可见煤的质量是上乘的。回到井字支护架的地方,我们才发现,巷道两侧仍然是煤。有的队员想掰下一块留作纪念,哪曾想,动一块便倾倒下一片。煤体太疏松了,使得我们不敢靠近巷壁。

  “这是真正的煤海!”有的队员惊叹道。

  随队的一位地质学家认为,这些煤产生在7000万年前,并在北纬60度以南。当时那里的气候温暖,存在大量的森林,最后在地质作用下,形成了煤。地球板块运动的作用又使煤层来到了北极。这位专家还指出,斯威尔煤矿的煤巷不是垂直的,也非坡形的,说明这里的地层非常平稳;如果地层出现严重的断裂和扭曲,巷道内就不能开汽车,进入矿井只能乘牵引式升降机。

  由于矿井采掘及运输均采用机械化,这个年产15000吨煤的矿井里,只有100多名矿工。其年利润达1000多万挪威克郎左右,约合人民币1000多万元。

  开采出来的大量的煤都运向哪里?从矿井出来后,矿上的引领人员又带我们驱车10多公里,穿过生活基地,来到港口,只见一艘7万吨巨轮停泊在那里。引领人员说,这里的煤都将运往一个地点——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

  深入斯威尔矿井4000米,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事实:冰天雪地的斯瓦尔巴群岛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应该说北极的地下遍布着黑金。资料显示,在北极地区,已查明的煤的储量大约为16000亿吨。可见,人们所形容的冰雪世界、不毛之地,那不是真正的北极,北极还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张继民 裴剑容 )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