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接近北极     图片新闻     科考历程     记者简介     神奇北极         



需要保护的麝牛


  麝牛又称麝香牛,有一种麝香的气味,特别是在发情期更是如此。

  麝牛在分类上是一种介于牛和羊之间的动物,从其外表来看,更像我国西藏的牦牛。麝牛高约1米半,长约两米到两米半左右,体重可达400多公斤,雌牛略轻(约为雄牛的3/4)。其重量主要集中于长有肉峰的前半身,前重后轻,显得格外矫健有力,是北极最大的食草动物,分布于加拿大、格陵兰和阿拉斯加北部的冰原上,以苔藓、地衣和植物的根、茎及树皮等为食,俨然是苔原上的主宰。麝牛头上长着一对坚硬无比的角,是防卫及决斗的有力武器;身披下垂长毛,可一直拖到地上,长毛的下面又生有一层厚厚的优质绒毛,爱斯基摩人称之为“奎卫特”;耳朵很小,覆盖有浓密的毛;鼻子是唯一裸露的地方;四肢短小粗壮,一旦受惊,则会狂奔不已。麝牛的身体结构能有效地降低热量散失,可承受时速96公里的风速和-40℃的低温。但在隆冬季节,温暖的气流光顾北极,带来一场大雨,淋湿的麝牛经寒风一吹就变成了一个大冰砣子,动弹不得甚至活活冻死。

  在平常情况下,麝牛显得格外温顺,停下来吃一点食物,接着平躺在地上细嚼慢咽,不一会儿便打起瞌睡来。等稍微清醒时,接着再向前走一段,然后故伎重演,吃食物、反刍、打瞌睡。其实,麝牛这样做有其目的:即可减少能量的消耗,又可降低食物的需求。夏季,麝牛主要以新鲜野草为食,从融化了的小溪、池塘、河流中饮水。冬季,麝牛仅吃少量雪,因消耗热量才能将雪融化成水,这样不仅可以满足身体需要,而且可以降低能量的流失。据报道,由于麝牛保持能量的效率极高,所以它所需的食物仅占同样大小的牛的1/6。

  麝牛喜群居,夏时集群较小,觅食矮小柳树的叶子,冬时结成大群多至百余只。通常幼麝牛和雌麝牛位于队伍中间,身强力壮的雄牛则在四周担任警戒和保护的重任,且雄麝牛又组成各自独特的小组,每组又有自己的“组长”,但均由一头老麝牛领导(往往是怀了孕的雌麝牛)。每当队伍前进时,总由一头精明强干的雄麝牛在前面开路,后面则跟着一群浩浩荡荡的麝牛大军。

  经过夏天的休养生息,麝牛积累了大量的能量。雌性主要为了繁殖,麝牛每两年才繁殖一次,每胎仅产1仔;雄性也要在入秋的发情期争夺生殖权利。每当此时,雄麝牛脸上的麝腺分泌出气味强烈的分泌物,经腿部沾到地上的植物上,以此来划出自己的领地,雌麝牛则被圈在其中,被严格看管和保护,任何别的雄麝牛不得侵占,否则双方就会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争夺战。经过激战,被迫认输的一方只好灰溜溜地逃跑,得胜者追击几步,然后停步朝着逃跑者吼叫数声,也无心恋战,便赶回到雌麝牛群中,因为潜在的危险依然存在。而它们的争斗,雌麝牛并不在意,仍继续不断地照常采食。

  麝牛性情温顺,即使强敌来临(主要是北极狼群),也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总是严阵以待而不主动攻击。它们采取集体防御战略,自动围成一圆阵,把弱小者放在中间,用其庞大的躯体,组成一道有效的防护“墙”,对来犯者怒目而视,竖起那坚硬如钢叉的犄角,好像以自己的威势使对方屈服。一旦敌人袭来,它们也会拼死抵抗,决不退缩。

  据出土的化石结合地球的历史分析,麝牛曾是一种在北半球分布极广的动物。远在200多万年以前,曾发生过巨大的更新世冰川运动,使气候剧变,曾一直蔓延到中纬地区,而喜欢在冰雪中生活的麝牛亦随之来到此地。比如,在美国中部的肯塔基州曾发现其遗骨;在法国,石器时代的洞穴中不仅发现其化石,而且岩洞的壁画和雕刻中也有其形象。不过,石器时代结束时,麝牛便因大量捕杀而从欧亚大陆消失了。由于当时北美大陆尚无人类居住,麝牛才得以幸存。目前,北极地区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麝牛群,总数约7000多头,已濒于灭绝的边缘。尽管格陵兰岛、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禁止捕猎麝牛,但仍有不少麝牛遭到疯狂的捕杀。为了使这种动物能够繁衍下去,许多国家不仅加强了必要的保护拯救措施,而且已在阿拉斯加、哈德逊湾东北部、格陵兰岛西部,甚至挪威北部等地,开始人工饲养麝牛了。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