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鉴定正在进行
5月12日晚,杭州市公安局负责人介绍了“5·7”交通肇事案的相关技术鉴定情况。该负责人称,为客观、公正、科学地判定肇事车辆涉及的超速行驶和车辆改装问题,公安机关已委托浙江蓝箭产品质量司法鉴定事务所进行鉴定。
浙江蓝箭产品质量司法鉴定事务所隶属于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该事务所接受委托后,从吉林、上海、浙江等地聘请了汽车、内燃机、机械等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组成鉴定小组。外地专家、教授已于5月11日陆续抵达杭州,鉴定小组连夜赶到文二西路事故现场进行实地勘验,采集相关技术数据,对肇事车辆开展检验、检测。目前,鉴定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待鉴定小组出具鉴定结论后,公安机关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5月11日晚,杭州市公安局就“5·7”交通肇事案发生后社会关注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了解答。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调查取证工作正在进行中,杭州市公安局要求办案部门进一步加快办案进度,依法、全面、客观地收集相关证据。
对该案涉及的超速行驶和车辆改装问题,杭州市公安局负责人称“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根据目前的调查取证情况,肇事者存在违法超速行驶。至于具体超速的程度,还需要综合分析现场勘验、证人证言、影像资料和车辆鉴定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飙车案5个疑问逐个数
焦点一:
时速只有70公里?
肇事车事发时的车速到底有多快?——这是案发后首先引起关注的焦点问题。舆论认为,杭州市公安局之所以对车速问题作出回应,与此前的争议有关。案发次日,杭州市西湖区交警部门通报了“肇事车时速70公里”的说法,引起民间极大的争议。
所谓的“70公里的时速”并不被目击者所认可。该说法主要来自肇事者及其两名同伴的单方口述,不少网友质疑:交警部门为何不根据现场测量数据推算,而是仅凭肇事者的一面之词就向社会公布“70公里/小时”并判定该速度是否构成“飙车”?
在“天涯论坛”上,有专业网友经过演算后称:时速70公里的汽车若要将人撞出20米远、5米高,谭卓就必须以每秒40公里的跑速与三菱跑车面对面碰撞。
焦点二:
肇事车改动有多大?
此外,5月11日晚,杭州市公安局还就肇事车辆改装问题进行了回应。“关于车辆改装,一般分为外观改装和技术指标改装。改变车辆尾翼、轮胎、大灯、尾灯、颜色、内饰和加装保险杠等属于外观改装;改装行车电脑、悬挂系统、点火系统、动力系统、刹车系统等属于技术指标改装。涉案车辆经初步检验,存在外观改装的情况;至于技术指标改装的问题,“我们已委托专业部门进行鉴定”。“对上述两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待鉴定结论出来以后,我们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杭州市公安局负责人称。
焦点三:
司机同伴是不是官员子弟?
5月7日案发当晚,和肇事者一起的,还有他的两名同伴,其中一人驾驶着法拉利跑车。事发时,这些人“像没事发生一样”,在一旁抽烟嬉戏。有网友在杭州当地网络论坛上称:“其中一人叫翁振华,是杭州市某位高官的儿子。”
针对这一“不实说法”,杭州市政府新闻办进行了回应。杭州市政府新闻办称:“经核实,此人(翁振华)与杭州市领导没有任何的亲属关系,其父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
杭州市政府新闻办表示,杭州市领导对“5·7”交通肇事案高度重视,要求依法严肃查处,并将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
焦点四:
“交通肇事罪”,还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事故的定性,目前已成为杭州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众多网民对公安机关以“涉嫌交通肇事罪依法对肇事者胡斌执行刑事拘留”的提法表示异议。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肖燕副教授在当地媒体发表文章称:事件的性质应是“漠视不特定的公众人员的安全”。这篇文章指出,交警说“飙车”不是一个法律上的用语,但早在2006年,杭州市有关部门就出台了“规定”,以作为《道路交通法》的细节补充:城市禁止飙车。既有规定,难道“飙车”还不是违法行为吗?在城区飙车仅属“交通肇事”吗?“我们从肇事者的心态来分析,开跑车飙车,这绝对不等同于普通驾驶肇事,这种心态的性质是‘漠视不特定的公众人员的安全’,涉嫌‘危害公共安全’”。
去年发生在北京的一个案件被视为这一观点的例证:两个年轻人酒后在限速80公里/小时的北京三环主路上飙车,检方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提起公诉。检察机关认为:“嫌疑人不顾他人车辆的安全,超速驾驶,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所以,应该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