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日志中国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史学界闹出学术笑话:蒋介石变成“常凯申”

 

CCTV.com  2009年06月17日 08:4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网  

  “费尔班德”、“林T·C”、“赫萨”,这串洋味十足的名字,其实对应的都是学术圈名人:费正清、林同济、夏济安。这些人或是外国人,或是旅居海外的华人入乡随俗取了洋名,翻译者“有眼不识泰山”,随手就硬生生“音译”了,而这样的错译居然出现在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中!最近,一篇署名“高山杉”的网文,把2008年10月出版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几十处名字谬误公之于众。其中最荒唐的,当属蒋介石(Chiang Kai-shek)被改名为“常凯申”。

  “韦氏拼音在我国已经不再使用,但在国外流传甚广。”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李蓝介绍说,“韦氏拼音”的创始人T·F·威妥玛是英国人,从1841年到1883年在英国驻华使馆任职期间,他根据北京读音制订了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这个方案后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1979年联合国通过决议,以汉语拼音取代韦氏拼音,但仍有一些外国学者习惯用韦氏拼音。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文飞说,通过查阅韦氏拼音与汉语拼音对照表,以及俄汉译名辞典、英汉译名辞典等工具书,完全可以避免犯错。

  学者闹出的学术笑话远不止这些。前些时候,有北京大学教授将孟子翻译成“门修斯”;有著名经济学家将“aminoacid”直接译成“阿米诺酸”,而这神奇的“阿米诺酸”,就是常见的“氨基酸”……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看来,在社会风气浮躁、万事讲求“快餐文化”的年代,知识分子,尤其年轻一辈的学者,更应该保留自己的学术品格,珍惜学术声誉,扎扎实实地做学问。

责编:许桂梅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