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日志中国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又添新说法 毁于明末大火

 

CCTV.com  2009年05月27日 13:5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进入日志中国

    《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一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不解之谜,或说深埋于永陵,或说被李自成焚毁,或说不知而终。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明史专家任道斌教授22日在北京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永乐大典》正本下落已有定论,早在明朝灭亡前的一场大火中被焚毁。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大型类书,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至今残存的嘉靖副本由于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仍被学术界视为珍宝。据统计,现在嘉靖副本《永乐大典》在全球范围尚存400余册,其中223册存藏国内,国家图书馆馆藏221册。

    据任道斌介绍,《永乐大典》原藏于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至北京皇宫内文楼(文渊阁)贮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北京紫禁城奉天门、午门和三大殿失火,《永乐大典》险被烧毁。明世宗朱厚生怕这部孤本再遭不测,便命儒臣摹录副本,历时六年,至隆庆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从此,《永乐大典》有正本和嘉靖副本之别,正本藏于文楼,副本贮于皇史宬。后来,正本下落不明,副本则传到清代,陆续有所失散,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大多被焚毁,少数被劫往英、美、法、俄、日等国,有的流入私家庋藏,有的归入博物馆。现在残存的《永乐大典》为嘉靖副本的一部分,或其影印件。

    有关《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一直说法不一。已故历史学家刘盼遂在《〈永乐大典〉漫谈》中提出“正本不详其毁于何时何地”。郭沫若在《影印永乐大典序》中认为:“明亡之际,(北京)文渊阁被焚,正本可能即毁于此时。”近来,张忱石著《〈永乐大典〉正本之谜》,称“正本下落史无记载”,乃提出《永乐大典》正本或“藏皇史宬夹墙”、或“殉葬”于明世宗永陵的猜测。

    任道斌说,明末乃多事之秋,北京城在短短的40余天中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干戈迭起,硝烟弥漫,使《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蒙上了一层战争硝烟,陷入扑朔迷离之中。据彭孙贻《流寇志》载,当李自成农民军兵临城下时,城内“烽火蔽天”“火及西华门”,一片混乱。后来,李自成撤出北京时,举火焚毁紫禁城,“火光烛天”“殿宇半毁”。郭沫若的推测,更使人产生《永乐大典》正本毁于明亡北京战火的联想。

    据任道斌考证,《永乐大典》正本并非毁于明朝灭亡时的战火,而是毁于明朝灭亡47年前的一场大火。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北京皇宫发生大火灾,《永乐大典》正本连同其他许多文献资料一起被烧毁于文渊阁内。晚明学者方以智的《通雅》称:“近时《永乐大典》,洪州云命解缙纂集,……今散失矣。”这段文字的后面有方以智的儿子方中履写的注文:“《永乐大典》藏于文楼,嘉靖中火,上亟命救得免,复命儒臣摹录,隆庆元年始竟。万历中因三殿火,书遂亡。”

    方以智为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定王讲官等职,长于典章制度和考据之学。其祖父方大镇、父亲方孔炤皆为万历年间进士,详熟京师掌故。方中履秉承家学,亦擅长考据,谙熟明季史事。任道斌认为,方氏都是晚明人物,所记之事应当大致可信,故《永乐大典》正本毁于三殿火灾。

    据《明史》记载,“万历二十五年……夏六月戊寅,皇极、中极、建极三殿灾。”晚明文化名人陈继儒在《眉公闻见录》中写道:“万历丁酉(即万历二十五年)间,有两宫三殿火灾。”朝廷甚至“捐官俸、开矿税”以集资进行修复,可见火灾损失惨重。晚明另一位文化名人董其昌在《容台集》中记载:“丁酉……六月,大内灾,两宫毁。”“会西蜀陈文献公请修一代正史,有诏求天下遗事……书藏文渊阁,时方拟撰《方伎传》。丁酉,三殿灾,史事中辍。”

    任道斌认为,董其昌与方大镇同为万历十七年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参与修史,万历二十二年充任皇长子讲官,出入皇宫颇知宫内诸事。当万历二十五年六月皇宫发生大火时,董氏又在北京,据其所撰《书旨》所载,是月他在京中还得到董源的《潇湘图》。由此可见,董其昌所说皇宫火灾,殃及典籍等,并不是泛泛的无稽之谈,而是切实可信的。无怪乎明史专家谈迁《国榷》亦有“万历末,《永乐大典》不存”之说。

责编:许桂梅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