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经济观察:国际货币体系核心问题及中国基本对策

 

CCTV.com  2008年11月14日 08:4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弊病缠身的国际货币体系

  现有危及国际货币体系生存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有对世界发行货币的权利,却没有从全局利益出发的约束。货币发行国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行使其货币发行权;第二,当欧元迅速扩张的时候,世界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美元、欧元两大货币分享统治权”、“英镑、日元两大次主要货币享受主要储备货币利益”,印度、俄罗斯等国争相将自己的货币推向“国际储备货币”以获得发行国际货币的利益的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正在进入“无政府状态”。本位货币的双重化和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与维持国际货币的基本功能—价值标准—所要求的货币统一性相冲突,这种货币多元化、发行无约束,各国根据自己利益各行其是的“无政府”货币体系比美国一国提供国际流动性,其他国家跟随的情况更不稳定;第三、非本位货币特别是其中的非储备货币居于从属地位,其国内经济受到外来因素影响越来越大,且任何危机总是躲不过去。1997年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金融危机正在向新兴市场国家蔓延,他们多数是“无辜受害”,应考虑现有货币体系对弱势国家的保护机制。

  认清欧美博弈的利益基础

  了解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和集团的影响深度,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是从客观上认清国际货币体系可能进行的改进及其路径的基础。

  1.美国:等待全世界的“金援”

  美元一直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具有霸主的地位,也正是美国长期滥用美元国际霸主地位的做法将美国送进了金融危机。但欧元的出现动摇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此次金融危机的迅速深化将美国逼到需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商量如何联手应对金融危机以及寻求外援的地步。虽然各国都同意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善,但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的利益所在却完全不同,不管其方案多么复杂难懂,看明白了各国利益所在,对其方案大致方向的判断就不会错。

  美国金融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长期失衡,因此其调整有两个内容:一是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要“消肿”,也就是通过银行和金融机构倒闭、以及资产贬值使得虚拟财富大量削减;二是重建其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前者决定着金融危机持续的深度和时间,后者决定着美国在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调整方向以及经历衰退的时间长度。

  (1) 美国进一步“消肿”的规模

  第一,房价持续下跌尚未止步。普遍估计美国平均房价还有10%-15%左右的下跌空间,房价继续下跌意味着抵押贷款的违约率还要上升,甚至优质抵押债券也会受到波及;第二,信用卡违约率正在上升,普遍认为这是次贷之后的另一颗重磅炸弹,目前美国信用卡贷款约为9700亿美元;第三,美国5.3万亿美元的企业债的违约率正在上升。2007年初这个违约率是1.4%,现在已经跃升几乎一倍至2.7%;第四,信用违约掉期(55万亿美元)以及利率掉期(240万亿美元)等衍生品市场的潜在威胁在增加。估计美国资产进一步缩水的高峰期是2008年底到2009年初,我们认为至少未来6个月内美国的金融市场还会面临一个又一个的考验。全美7500家中小型银行以及一些金融机构必然有一些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破产。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美国有倒闭风险的金融机构已经达到235家。

  (2) 低息政策逼使货币政策接近”流动性陷阱“

  美联储救市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降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经从5.25%持续下调,目前已经降到了1%。下调空间越来越小,这意味着美国救市的市场手段已经用尽,只有依靠非市场调节手段来救市了。凯恩斯早就说过,在利息不断降低的过程中,人们持有现金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利息越低,向下调整的余地越小,人们对现金的持有欲望接近无限大,整个经济掉入“流动性陷阱”。人们获得资金更困难,信用会紧缩,危机还会持续加深。美国目前正在向”流动性陷阱“边缘接近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了。

  (3) 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将引起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和境内外美元资产迅速扩张

  美国救市所需7000亿-8100亿美元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境外借债,这将引起美国财政赤字进一步上升。2007年美国财政赤字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估计明年上升至1万亿美元以上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这将引起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进一步增加。2007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经达到7310亿美元,估计2008年美国财政赤字会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规模更大,接近1万亿-1.5万亿美元,这就是说美国对外发行的债券还要进一步加大,刺激美国的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进一步膨胀。金融危机本来是让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等金融资产“减记和消肿”,但现在美国的救市措施却在进一步加剧美国境内外金融资产的膨胀,特别是境外金融资产的膨胀,这显然是饮鸩止渴。

  (4) 美国对国际金融峰会的期待以及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要利益所在

  美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防止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并维持美元国际本位货币地位的延续。第一,美国在9月到10月末的一段时间,恐慌心理蔓延,措施出尽,对外援的渴望十分强烈。现在虽然不如两个月前那样恐慌,但希望得到外援支持仍然是美国对此次国际金融峰会的一个重要期待;第二,国际货币经济组织是美国和欧洲利益的维护者,金融危机可能会使得该组织获得全球金融活动监管的重要职能,巩固和提高美国在其中的主导权必然是其所谋的一个重要利益。

  2.欧洲:问题比美国更严重

  欧洲在危机中的情况更糟,大致概括如下:

  (1)欧元债券发行量正以比美元还快的速度膨胀。欧元在1999年开始实行时,在全球官方外汇总储备中占比不到19%,现在已经扩张到26.99%;且截至2007年,欧元未到期国际债券占世界国际债券的49%,欧元金融资产泛滥的速度大大超出美元,且规模也不逊于美国。

  (2)欧洲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业参差不齐,许多国家的金融业抗风险能力弱于美国。统计数据表明欧洲一些银行的杠杆比例比美国还要高,导致欧洲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损失堪比美国。例如,不久前倒闭的雷曼兄弟发行的债券居然有一半是欧洲金融机构买走的,雷曼6000亿美元的坏账,欧洲人承担了一半。

  (3)欧洲整体经济比美国弱,且由多个经济体组成,经济体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不亚于美国的各个州之间的影响,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协调性和反应敏感度远比美国国内的整体性要差。于是,第一,欧洲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利益摩擦不断,直接影响欧洲经济的一体化,欧元在欧洲维持“货币统一性”比美国困难;第二,欧元区有5个国家GDP占比较大,任何一个出问题都会波及整个欧元区和欧洲。整个欧元区经济占世界GDP的比重在25%左右,德国占世界GDP的比例大约在6%左右,法国占比在4.6%,意大利3.8%,西班牙2.6%,荷兰1.4%,这5个国家任何一个都有足以影响整个欧元区和欧洲的力量。

  (4)欧洲也在迅速滑向美国的经济运行方式。欧元区中诸如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等基本上都是依靠金融服务、地产和旅游等虚拟经济行业或靠近虚拟经济的其他服务业维持经济运行。其中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其GDP占世界0.45%)从欧元诞生之后的2000年起都是经常项目持续逆差,而且迅速扩大。意大利2000年经常项目逆差占其GDP的比例为1%,2006年达到4%,2007年也有3%;爱尔兰的经常项目2000年还是基本平衡,此后持续逆差,2007年其经常项目逆差已经占到GDP的5%以上,西班牙则一直逆差,且逆差占GDP比重由原来的4%狂涨到10%,而美国最严重的2006年这个比例不到7%。整个欧元区的年度经常项目逆差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以上,可以看到欧元区内部一些国家正在高速重复美元的游戏:通过消费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向外输出欧元,然后通过输出欧元计价的债券、股票等虚拟资本回收通过经常项目逆差流出的欧元。显然,欧元和欧元资产也正在全球迅速膨胀,欧洲经济在次贷危机影响下迅速恶化也根源于欧元和欧元资产的过度膨胀(换句话说,欧元区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也失衡了)。欧元的表现也充分说明了目前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都只是通过储备货币地位获得利益,而不考虑储备货币国家的义务。

  (5)由于欧元区对成员国政府赤字有较严格的限制,因此欧元国际债券中最大的部分是公司债券,其信用较美国政府债券要差得多。所以,一旦投资者意识到欧元区的基本面问题,抛售欧元计价公司债券的速度要比抛售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的速度更快,我们估计欧洲问题绝不比美国小,欧元区的经济在未来几个月的金融危机波及中会受到更大的打击。

  (6)欧盟的利益所在。此次金融峰会就是法国总统萨科齐力促而成。目前欧盟内部应该已经达成一致,将此次机会看成是欧元挑战美元霸权的一个绝好时机,至少应该有效扩大欧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目前从欧盟领导人的讲话内容可以看到他们准备重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联合监管中的地位与作用,目前欧盟27国在IMF大约拥有31.6%的投票权,处于绝对领导地位,所以他们在此次峰会力促将IMF变为一个全球金融活动的实质监管机构,扩大IMF对金融活动的多边监督权。我们认为,欧元区由于次贷危机引致的问题以及他们内部实体经济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比美国少,甚至可能比美国更严重,所以我们认为无论欧盟在此次大会中提什么方案,最后都会流于形式,因为接下来欧洲的经济和欧元可能要接受比美国和美元更大的考验。

  3.对最近美元汇率走强与欧元汇率下跌趋势的分析

  美元兑主要货币的名义汇率指数从2007年3月份的81.47下降到2008年3月份的69.96,一年内贬值幅度高达15%;此后美元自2008年7月起开始强劲反弹,美元兑主要货币的名义汇率指数从2008年7月份的70.98急速上升到2008年10月底的82.09,短短3个月升值幅度高达15.7%,危机最严重的10月份美元汇率更是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势。其实,本次金融危机是美元资产出问题引起的,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需要用美元现金支付到期的美元债务,用美元现金来充填美元资产贬值和违约引起的亏空。因此金融危机必然表现为美元现金支付的危机。美元资产和美元信用出问题的范围越广对美元现金的需求就越大。

  第一,从韩国到瑞士,世界各地的银行都有美元资产,在其出问题时美元现金就是最直接、最无争议的支付手段。而美国境外的美元现金大约只有4000亿-5000亿美元,美国境外美元资产大约13万亿美元,危机一旦到来境外美元现金相对缺乏自然是相当严重的;第二,美国境内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中需要大量美元现金来补充自有资本,所以美国的金融机构正在全球范围内变现高风险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以回收美元现金撤回国内。据美国财政部截止到2008年7月与8月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投资者这两个月卖出的外国股票和债券比买进的多570亿美元,美元资金回撤额创下历史之最。这显然加剧了境外美元现金的短缺,导致美元汇率走强;第三,“流动性陷阱”存在,很多投资者持有现金不再投资也加剧了美元现金短缺;第四,此次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投资者都在寻求避险币种,他们在将欧元与美元比较过程中发现,欧洲经济基本面问题更大,加上欧元资产泛滥使投资者再次看好美元。总之,近期美元汇率上升的基本原因是大量美元资产缩水,出售,加上欧元资产更糟导致的结果。

  中国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应有态度

  在目前条件下,各国基本态势是为己争利,不会坐下来认真考虑切实可行的方案,中国有必要表明三方面的态度:一、是指出“中国特色的”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问题的认识;二、是表明针对本次金融危机的基本立场和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态度;三、是有必要透露“我们将在我们认为适当的时候实现资本市场的完全放开以及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目的是为实质性的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可能性“投石问路”,看一下世界的反响。

  1.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判断

  中国严重关切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注意到:自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最初两年,世界货币体系以及美元本位制给世界带来的相对稳定和繁荣,中国对这个体制曾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给予高度评价。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过去的近30年,国际货币体系也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

  2.国际货币发行应有约束,跨国金融交易应有有效监管

  国际储备货币的对外发行缺乏约束,利用国际储备货币创造各类金融资产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对各种金融衍生物的跨境交易缺乏有效监管。这导致了金融投机活动的猖獗,甚至引起了一些国家经济对各类金融活动和房地产价格的过度依赖。国际货币体系不应鼓励发达到一定程度的国家的制造业大规模转移,更不应鼓励他们的“去工业化”趋势。失去对制造业的兴趣与失去对农业的兴趣一样是危险的。人类最基本的实体经济活动应受到尊重和鼓励。

  3.不赞成各行其是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主张尊重货币的统一性要求

  国际货币体系正在进入一个各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总是根据自己利益各行其是的状态。国际社会应该能够理解一些非本位货币国家对自己在发达国家引起的金融危机中总是“无辜受害”的不满,也尊重他们争取本币国际化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努力。中国不赞成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以大欺小,更不赞成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成毫无约束的各行其是的无政府状态。利用国际货币体系牟利的行为已经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现在该是将责任、而不是利益放在首位的时候了。中国应该赞成具有“统一性”的国际货币体系,赞成通过协议约束各主要储备货币组成近似一元化的本位货币,其他国家在参与对本位货币约束机制的条件下自行决定自己的货币政策。要秩序,更要尊重市场原则应该受到提倡。

  4.要充分保护弱势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利益

  国际货币体系要充分注意发展中国家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弱势地位。要建立保护其弱势地位的机制,而不是在危机使其濒临破产的时候,让他们排队等候救援。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利益关系平衡过程中要充分民主,在国际货币体系运作机制的改进上,在规则制定、机构改革中增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

  5.要加强实体经济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撑作用

  应该看到,无论是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还是“可能的持续的”欧元-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金融资产和房地产的状况已经代替传统的实体经济,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支撑。而金融资产和房地产越是膨胀,其虚拟性质就越强,它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缩水,也正是过度庞大的虚拟经济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带给了世界货币体系。削弱国际货币体系与虚拟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加强其与实体经济的密切程度已成当务之急。国际货币体系应注入更多的实体经济因素。

  6.改善或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

  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顾及全球各国经济利益,特别要顾及中小国家利益的,包容有序,有效约束国际货币发行,有效监管金融风险,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健康增长的,更加有效、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7.中国不谋求私利,不损害他人,不谋求任何形式的霸权

  中国对本次危机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永远不利用别人的困难谋取自己的利益,但同时拒绝接受任何损害13亿人民根本利益的无理要求,拒绝损害其他弱小国家的无理措施。

  8.中国在适当时候放开资本市场和实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

  中国对世界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的目标不变,中国将会本着自身在认为适当的时机,完全放开资本市场,使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

  弱国无货币外交

  1.国际货币体系中非本位货币的从属地位

  非本位货币必须在任何时期都与大国货币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受到打击。正常时期,如果小国经常项目逆差,就要借外债来度日,本币就要贬值,债务负担就要加重,当年的墨西哥,现在的巴基斯坦、乌克兰、巴西等国就是如此,如果经常项目顺差,本币就不断升值,境内积累的外汇储备导致本币境内扩张,产生大量经济泡沫,同时外汇储备还要不断缩水,如当年的日本,现在的中国等。因此,非本位货币必须与本位货币保持一致。当危机来临时,小国通常处于被动地位,或经历资金大规模抽走引起的金融危机,或者本国资本市场和货币汇率由于大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出现套利机会,而被阻击。总之,每次金融危机非本位货币多数总是躲不过去。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进入10月以来亚洲的巴基斯坦、韩国、印度、印尼、菲律宾、东欧的乌克兰、俄罗斯、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及其非洲的南非都出现资金抽逃,汇率大幅波动,金融业岌岌可危且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2.非本位货币国家的利益所在

  非本位货币国家中除去主要储备货币国家日本与英国以外,多是发展中国家和所谓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当危机来临时他们或早或迟,总是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发达国家总是指责他们应对缓慢,措施不当等等,1997年金融危机就是如此,正在对新兴市场国家发威的本次金融危机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说,他们是无辜受害。替美国、欧洲银行家的错误,及其政府监管的失当背负成本。因此,他们希望国际货币体系应考虑到非本位货币国家的弱势地位,建立机制予以保护。而不是当他们已经处于破产边缘的时候,才允许他们排队等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往往过于苛刻,发展中国家不少都认为他们是在趁火打劫,不是真的营救。(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时联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刘骏民 博士 张云)

  决不能输掉“中国速度”

  尽管中国至今仍对资本项目加以管制,但是随着美元供给量的增加和全球流动性泛滥,大量投机资金还是通过经常项目渠道流入中国套利。特别是在2004年人民币对内升息和2005年人民币对外升值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原有的对美元的利率平价被打破,从而为国际投机资本流入中国投机套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结果,在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下,中国的楼市与股市齐升共涨,从而导致了中国经济的泡沫化发展,以致中国实际持有美国的次级债和其他高风险的衍生金融产品并不是很多,但是却同样遭遇到股市暴跌和楼市风险陡增的金融冲击,并且正在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冲击,中国应当如何应对才能保持经济增长呢?

  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经济增长的速度上中国输不起,这是因为中国的人口还在增长,存量失业人口的规模依然十分巨大,只要没有经济增长,那么所谓的人口红利就会变成人口负担。所以,我们决不能陪着美国、欧洲与日本这些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去经历一次本不应该由中国人民来承担的金融危机。

  在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必须保持高速增长之重要性的基础上,大致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政策措施来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冲击、并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增长机会:

  第一,积极参与全球救市。中国之所以需要积极地参与全球救市,道理在于: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依靠内需的增长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通过参与全球救市来保持世界经济的稳定,对于维持中国的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接近两万亿美元,美元一旦崩溃,将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储备损失,因此中国积极地参与全球救市,既是利他的行为,同时也是于己有利的行为。

  第二,尽快恢复人民币汇率的利率平价、重新回到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上来。采取这样的对策至少有以下好处:从流量角度讲,可以阻止国际投机套利资本的进一步流入;从存量角度讲,可以防止存量外汇储备的进一步损失;再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讲,重新回归固定汇率制度也有助于中国的出口增长。至于为何要选择美元,这不仅与中国存量的外汇储备与绝大部分对外负债是美元有关,而且也与当今世界美国的经济基本面仍然是世界最具竞争力有关。我们说美国的基本面仍然是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理由有三:首先,美国有3000所大学,在世界前100所大学中美国的大学要占了六成以上,从而具有巨大的知识创造和科技创新能力;其次,美国有500家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企业,他们有能力把美国大学里的发明创造做成产品、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最后,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具有激励效应的知识创新体制,那就是所有权激励和知识产权的激励,从而保证了从美国的大学到企业的连续性的创新活动。因为美国拥有以上3项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国家竞争力,所以美国的基本面比欧洲和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基本面不知要好多少倍,所以,假如中国放弃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策略取向,那就会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

  第三,稳定国内的资产价格,包括楼价与股价。只要资产价格还在下跌,那么人们已经趋于平衡的资产负债表就会不断地被打破,从而也就会不断地有新的行为当事人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如果事态如此继续下去,那么危机就不会见底,经济就会陷于崩溃。为了稳定国内的资产价格,政府救市是必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政府救市只是为了恢复市场信心,而不是为了替代市场机制。因此,政府在救市的同时还能促使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那么就再好不过了。

  第四,按照保增长的目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及其组合。为达此目的,货币政策必须由从紧的变为扩张的,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也应做更为积极的调整。在国际石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快速下降的情况下,中国过去几年中由外部输入的通货膨胀的警报已经解除,中国未来需要面对的很可能是由于增长下降所带来的通货收缩,因此变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不我待。考虑到保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保企业,因为只有企业是生产性的、并且真正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也只能是企业,所以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应当优先考虑减免企业税收,包括增值税和出口退税等。增加政府支出来防止经济衰退的做法只有当政府的公共投资可以进入企业生产函数的范围内才是可以接受的。此外,暂时停止某些过于脱离实际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劳动和社会政策也是必须的。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企业就是“青山”,因此任何有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政策都是应当加以考虑和推行的。

  第五,抓住国际金融大危机的机会,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在这里,我们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样两点:其一,与国际社会合作,要求美国政府承担国际责任,有效地限制美元的供给,方法就是形成国际压力,迫使美国政府将其财政赤字控制在一个不能滥发美元的范围内,最终达到确保美元是一种有效的国际货币,而非美国政府可以任意谋私的造币工具的目标。毫无疑问,在今日世界尚没有可以替代美元的国际货币诞生的情况下,采取这种做法应当说是理性的;其二,在中国美元储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应当增加对外投资、扩大进口来平衡入超的外汇。汲取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最为有效的对外投资应当是持有发达国家最具国际竞争力、最少受到世界经济波动影响的非金融类跨国大公司的股权,因为只有这样的国外净资产才能带来稳定的投资收益,并通过其分红所得来平滑国内的消费。考虑到中国目前仍是世界主要制造大国,经济增长恰好处在高能耗发展阶段的事实,在国际石油价格与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情况下,增加这类商品的进口和储备,将会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中国人喜欢把危机理解为危险与机会的并存,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能否真正把握住危险中隐藏着的巨大机会,这真的需要有正确应对危机的智慧和方法。(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华民)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三阶段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战后到1971年的第一阶段是黄金尚能约束美元境外发行的阶段;从1971年到2002年的30余年是美元失去对外发行约束,却又保持着国际储备货币霸权地位的阶段。

  这两个阶段美元的霸主地位客观上起到了维持国际货币统一性的作用,其他货币只能从属于美元,跟随美元的变动而变动,否则就会招致投机甚至金融危机的打击。但是美联储有世界中央银行的权利,却毫不兼顾世界其他国家利益的做法导致了美元资产在境内外的迅速膨胀,导致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严重失衡,为后来的金融危机埋下祸根。

  第三个阶段是自2002年以后至今,欧元资产迅速膨胀,美元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世界货币的统一性遭到破坏,美国的金融危机使美元霸主地位进一步动摇,各国争相将自己的货币推入国际储备货币的努力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动荡,世界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更加不稳定的时期。

1/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