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吴晓灵:恶化速度超预期 中国经济困难程度将严重于1998年

 

CCTV.com  2008年11月03日 07:1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网  

  危机还在继续。全球悲观情绪对于各国政府的救市行动近乎无动于衷。金融风暴中心的美国,三季度GDP已经出现了负增长。而此时,中国经济也进入下行调整周期,并与世界经济危机叠加。

  中国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10月2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受国务院委托,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做了 《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下一阶段中国将告别“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实施“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当前的宏观调控要把“保增长”放到第一位。在宏观调控的政策组合上,应该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的金融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

  她说:“中国经济在未来两至三年会非常困难,困难的程度甚至要严重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在投资方面,应倾向民生和公共事业,不能再走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的老路。

  对于今后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方向,吴晓灵提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对投资性购房视同企业,实行不低于30%的自有资本金比例,并强调对多套房屋按揭贷款提高首付比率,是控制房地产泡沫的关键。

  形势恶化速度超出预期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评价《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中对于当前和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吴晓灵:我认为,这个报告比较客观的汇报了今年有关宏观调控的情况。因为上半年和下半年,特别是8月份以来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较快,国务院在宏观调控方面也发生了变化。

  报告比较明确的提出了在未来经济中应该关注的三个问题,一是出口拉动的动力会减少,二是资产价格波动较大,三是未来物价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同时,报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这个报告提出,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基本面没有变化,提出了未来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的问题。同时,央行也谈到了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

  经济观察报: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较,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程度如何?

  吴晓灵:我个人在参加有关调查的过程中,思想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人大财经委在7月份进行了一次调查,那时我的主导思想是中国经济的问题防通胀是主要的,保经济增长速度还不是关键问题。

  但是从今年9月份,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进而影响到世界经济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保增长应该是第一位的。我们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国内经济周期已经进入到下行的调整周期,和世界经济危机叠加的情况下,尽管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但未来两至三年会非常困难,困难的程度要严重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现在中国经济的外向拉动程度要远远高于1998年,产能过剩的状况远远高于1998年。1998年,我们启动内需,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可以投资,消费方面,房屋和汽车消费还没有启动,当时银行启动了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贷款,极大地推动了内需。

  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住房面临价格的泡沫,老百姓有支付能力的住房需求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汽车消费面临着高油价和环境污染、环境承受能力的制约,因而在居民的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上已经不能和1998年相比。

  现在要做的是,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启动老百姓的消费,这不是一日之功。外向型程度的加深,产能过剩的加重,现实消费需求的启动不足,由于这三点,未来两至三年经济困难形势要比1998年严重。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对于物价问题,现在既有通胀的压力,又有通缩的危险,所以现在还看不准。

1/3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