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下调贷款利率了,对我买的那款理财产品会不会有影响?”在央行降低“双率”的第二天,初次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王小姐就焦急地给理财经理打来了电话。
最近,像王小姐这样心存疑问的投资者还真不少,他们的担心一点也不多余。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央行宣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还不到半个月,但各家银行已经迅速做出了应变,一些银行已经提前终止了几款尚未到期的信贷理财产品,而新推出的信贷类产品预期收益也普遍出现了下滑。
老产品提前终止
在央行调整“双率”的第二天,北京银行就陆续发布公告,紧急提前终止了包括“心喜”系列2008247、“超越”系列2008272等在内的16款信贷类产品,银行方面给出的解释是“银行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
无独有偶,招商银行也从9月18日开始在其网站上陆续发布公告,提前终止了包括“金葵花”招银进宝304号理财计划等在内的4款信贷理财产品,给出的理由与北京银行完全一样。
光大银行理财经理马先生告诉记者,所谓信贷类理财产品,是指由银行与信托公司联手推出的信托贷款理财项目产品,说白了,就是银行把通过销售理财产品募集来的资金交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转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因此,央行贷款利率的调整必然会影响到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的运作。北京银行和招商银行之所以提前终止这些理财产品,很可能是由于产品发行时贷给借款企业的是固定利率贷款,借款企业在利率下降后决定提前偿还高息贷款并借入低息贷款以减少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理财产品的说明书里通常写明这样一条,投资者没有提前终止权,而银行则有提前终止权。银行有权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情况通常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如遇国家金融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并影响到本理财产品的正常运作时(比如降息),二是因信托提前终止(包括但不限于因市场发生极端重大变动或突发性事件等情形)时,三是理财产品存续期内借款人全额提前还款。这样的条款意味着投资者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必须随时留意金融政策的变化和银行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理财计划。
新产品预期缩水
贷款利率的下调还对上周和本周新发的一些信贷类理财产品带来预期收益上的直接影响。据普益财富网统计,9月12日至9月18日,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了66款信贷资产理财产品,虽然较前一周增加19款,在所有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占比也由55.1%上升至67.2%,但上周新发的信贷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下降,40款6个月期限以下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80%,25款6个月至1年期限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5.73%,分别较前一周下降0.21和0.25个百分点。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张星表示,这正是由于央行下调“双率”造成的。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六个月的贷款基准利率从6.57%下降至6.21%,下调0.36%;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从7.47%降至7.20%,下调0.27%。由于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参照标准,降低贷款基准利率就带动信贷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相应下调。与此同时,降息后,信贷资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虽能维持在4.80%-5.80%之间,但由于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没有调整,二者之间的利差缩小,这也降低了该类产品的竞争力。
张星认为,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下调,将增加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拓宽企业直接向银行融资的渠道,这将降低信托方式融资的吸引力。加上单边调整利率,存贷款利差缩小,意味着银行收入将会减少,银行以减少信贷资产理财产品收益率来保证收益也并非不可能。他表示,在降息预期之下,理财者需要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的新动向,并适时调整理财思路。
第一创业证券资产管理部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从长期来看,降息意味着部分银行信贷类产品的收益率将会下降。
不过,理财专家也指出,尽管信托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下调是必然的,但最差情况也就是银行不承担任何风险,把缩水直接转嫁给投资者,让产品收益率跟随下降0.27个百分点。例如,一年期信托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5.61%,那么,调整后可能会是5.34%。但他同时表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各个银行会考虑到其他银行的调整,综合作出决定,短期内下降幅度不会太大。
短期理财更走俏
招商银行理财经理冯小姐告诉记者,降息对于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影响,具体也因产品而异。一般说来,长期理财产品比短期理财产品所受影响要大。查阅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就会发现,1年期以上的信贷类理财新品如今大多附加上了这样一条:如果在理财期内,市场利率调整,本理财计划的收益率将按本理财计划说明书所约定的方式随市场利率的调整而调整,理财计划存续期内中国人民银行1-3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可能导致理财年化收益率的降低。
而短期理财产品,如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到期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受此影响往往较小。记者在走访一些银行网点时发现,如今的短期理财产品格外走俏,3-6个月到期的理财产品最为畅销。“我们就想买那种几个月的保本产品,谁知道时间长了市场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时间短,资金进出灵活一点。”一位阿姨如此对记者说,这大概代表了动荡市下大多数老百姓的理财心声。(钱杰)
责编:冯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