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经济5年成功艰辛: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发展代价

CCTV.com  2008年03月04日 08:11  来源:新华网  

    中国追求

    这个时代是如此伟大,因为有伟大的成就与之匹配。

    2月29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投入试运行。这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带来的运力提升,将使首都机场跻身全球五大机场之列。有外电称,走进它,“就能了解中国对21世纪空中旅行的看法,以及中国政府对这个国家的看法”。而这,仅是中国过去五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2月28日凌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一派灯火辉煌。当日,T3航站楼各项工作准备就绪,2月29日将正式运营。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检视今天的中国,可以看到:经济总量世界第四;国际贸易量世界第三;利用外资量世界第二;国家外汇储备量世界第一。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达到11.4%,这意味着,从2003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5年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超过10%,而同时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4%左右。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经济表现精彩的五年,堪称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这一成绩,在于新中国成立后自力更生逐步建立起的日趋完整经济体系;在于近30年改革开放释放出的社会活力;在于加入WTO之后中国比较优势的发力……

    也许时日越久,人们越会更深地理解,这是中国以自己的特殊方式,利益自己的人民、利益全世界的精彩五年。

    要将这样惠及全球的成就保持下去,中国要面对诸多全新的挑战,要积蓄新的力量与后劲。

    新的发展起点,凸显治国新难度。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站上一个高起点,也处于一个新关口:在需求扩张拉动下,投资规模偏大,一些行业和地区出现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经济高速增长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潜伏着生产能力过剩和金融风险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渐成主轴。至2007年,“双防”则成调控首要目标。伴随着宏观调控,达到高质量发展,凸显治国理政的高难度。

    新的发展基础,带来执政新考验。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此后连年增长,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3000美元。这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的矛盾日益显现: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人们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增加,从温饱到全面小康,解决深层次矛盾不容回避。

    新的发展环境,提出发展新挑战。中国经济正日益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美国经济增速减缓,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飙升,这些传统意义上纯粹的“域外”因素,正以前所未有的传导力度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和每一个百姓的生活。能否真正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成为对过去五年乃至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考验。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言,五年只是一个阶段。在此背景下总结经验,其至要至大者,莫过于指导思想向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演进。着眼于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是这五年最值得记取的一个宝贵经验,也将是中国今后夙夜不息的新追求。(金风)

    反思过去五年的得失,“意义重大而深远”

    2月29日上午8时50分,从济南飞到北京的SC115航班的飞机,有幸成为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迎来的首架飞机。历经3年零9个月建设,世界最大单体航站楼——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正式启用。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有关人员告诉《?望》新闻周刊,3号航站楼启用后,首都机场一步跨入世界最先进的现代化机场行列,年旅客吞吐能力将从3600万人次提升到7600万人次,航班起降能力从目前的每天1000个航班提升至1700~1800个航班,空中客车A380等新一代超大型客机也能在新跑道起降。

    从空中向下看,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就像是一条巨型的中国龙,南北长2900米,宽790米,高45米,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

    英国一家媒体从北京发回的报道称,这是一座令人赞叹不已的建筑,金色屋顶沿着以玻璃和钢为主的主体结构缓缓倾斜而下,天花板上的一扇扇天窗能使自然光洒向建筑内部。这些天窗就像龙背上的片片龙鳞。

    站在这座新的建筑面前,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发展太快了!

    新的航站楼也将迎来部分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本届政府的五年任期已满,人们更多议论着这五年的发展变化。

    “本届政府五年,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快、持续时间长的时期之一,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经济增长最稳定的五年高速增长期(年度间波幅仅1个百分点左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在采访中告诉《?望》新闻周刊。

    常修泽说,这五年,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均实现了大跨越,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为下一步中国发展的跃升乃至未来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打下了非常难得的坚实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最近五年,也是各种矛盾的集中显现期。五年来,煤电油运一直处在绷断的边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负面效应集中出现,收入分配问题和体制性障碍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和贫富差距,越来越引起舆论的关注……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告诉《?望》新闻周刊,这五年中,无论国内国外,在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面对问题之复杂、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

    一位中央领导在近期的一次讲话中给予了清醒判断:“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进入新世纪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发展付出代价过高的问题也突出地显现出来。”

    这位领导同志指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我们必须抓紧解决好的战略任务。”

    “但不能不看到,过去五年,这些思想还远远没有转化为各级部门和地方的自觉行动,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简单的求快、求大、求量的意识,依然主导着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所以,周天勇认为,在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新一届政府正在组建的时刻,特别是面对中国现代化建设非常关键的下一个五年,反思过去五年的得失,“意义重大而深远”。

1/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