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3日上午10:15在西安东方大酒店举行中国西部经济论坛“学术报告”。《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7》在对2006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对2007年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判断和初步预测,并从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户经济状况分析、西部区域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
郭熙保: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我们中国西部经济论坛学术报告现在开始。第一位发言人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教授,他发言的题目是“未来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展望”。大家欢迎!
2007-09-23 10:17:34
魏后凯:
首先我要感谢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对我的邀请,我发言的题目是“未来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展望”,主要从三个方面讲一下。
第一,当前我们西部开发面临着五大挑战。从1999年西部大开发至今已经有7、8个年头了,由于东北地区和老工业基地振兴,后来又中部崛起,使得中央政府对西部开发的关注度在下降。实际上东北振兴以后我注意到我们国家的投资那几年转移到了东北地区,现在又向中部地区转移,加上我国大力发展滨海新区建设等都在沿海地区,同时前几天我们又在讨论国务院关于促进长江三角区发展的主要意见,就是配合长三角规范出台的意见,而且这次意见的讨论跟前几次不一样,北京就请了三个专家,吴嘉英、我、杨海征,其他的专家都是来自于长三角地区的,据说现在国务院可能对环渤海也有一些大的举措。政府对西部发展的关注度在不断下降。
第二,我们西部开发面临着更加严格的资源跟环境保护的标准。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当初产品能生产出来、能卖得出去就可以,现在我们依据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意味着我们要更加严格的、更高的资源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更加强调资源的节约、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西部地区应该发展,工业化门槛在不断提高,我们产业发展的成本在不断提高,这对我们西部地区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007-09-23 10:19:51
魏后凯:
第三,目前较高的税收负担造成我们西部地区工业成本偏高,根据我们的测算,到目前为止西部地区是全国四个大板块中工业平均税最高的一个地区。假如我们以沿海地区平均税负为根本,也就是说我们西部地区目前工业的平均税负是沿海地区的2.18倍,我跟有关的部门也说过,他们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这种税赋比较重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过去我们对外商投资、出口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当初我们的外商投资85%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区,我们出口9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小部分地区。去年我们和商务部研讨了一个课题,“以开放促和谐”,我们的中心思想是:过去我们中国的对外开放质量较差是造成中国经济不和谐的一个关键因素之一,未来我们应该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提高我们利用外资的水平促进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我们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我们城乡的协调发展,促进我们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当时基本的思路,商务部也同意这样的思路。2、我们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我们的税源比较小,一旦有一个好的企业,各个部门能把各方法的税收上来,而相对于沿海地区实行一种放税养余的政策,因为他们好的企业很多,经济发展比较好,税源比较好。3、跟我们的产业结构有关系,我们西部的产业结构很多产业税率本来就是偏高的,我们沿海的产业结构税率偏低,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2007-09-23 10:28:48
魏后凯:
第四,我们西部地区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差,所以难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西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有相当一大部分是靠资源型的产业来支撑的,但是我们要加快工业化单靠资源型产业是不行的,我们要发展加工制造业,这就要看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而我们西部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跟沿海地区,尤其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很大的差距,这样会影响我们外商投资的进入,影响我们沿海企业的进入。
第五,我们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的压力很大,节能减排降耗的任务很重。我们算了一下,目前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的发展,它消耗的能耗、物耗,排放量很大。2006年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消耗的能源是3.55吨到3.6吨,是东部地区的2.2倍,这跟我们的节能是有关系的。再一个,从排放量来看,2005年我们单位工业增加值,我们测算了一下二氧化硫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烟尘2.4倍,废水1.6倍,氨氮2.2倍,固体废弃物4.4倍,都可以看出来我们排放量的指标都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前几天西部办综合司给我们打电话,希望研究西部地区的节能减排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2007-09-23 10:35:00
魏后凯:
下面我想谈一下三个误区。现在我们对西部发展问题,对区域经济的问题面临了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对中央区域政策目标的讨论下是效率还是公平。现在中央有关部门,包括我们的理论界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以效率为主,我们觉得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央区域政策的目标主要是公平而不是效益。最近我在经济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沿海地区产生了一些争论。我们讲的是宏观政策,中央区域政策更多的关注公平问题,应该更多关注有问题的落后地区,资源衰退的老工业基地,而不是说我们这么一个政策,这么一个项目不讲究效率,这是一个微观层次的具体问题。从宏观层次来看,效率的目标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
第二个误区,过去我们认为沿海地区投资效益高,西部地区投资效益低,我觉得这种观点也要改变。根据我们最新的研究,西部地区工业的投资效益很多指标都是要高于沿海地区。2006年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的总资产的贡献率是13.7%,东部地区只有12.6%,2005年西部工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11.7万元,要比东部地区高,东部地区只有10.5万元,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来看,2003年到2005年西部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67%,沿海地区只增长了32%,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我们西部效率的指标都要超过沿海地区。
2007-09-23 10:39:43
魏后凯:
第三个误区,现在我们有关部门想利用主体功能区解决所有的区域协调问题,我觉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主体功能区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主要是解决规范空间开放的问题,哪些地区能开发,哪些地区不能开发,它不能完全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十一五”规划叫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但是里面主要谈的是促进主体功能区的建设。
下面我想谈一下未来西部发展需要研究的若干政策问题。第一,要在西部老工业基地纳入国家政策范围。第二,应把新农村国家政策资金投放的重点放在西部地区,我觉得国家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就应该在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第三,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尽可能减小主体功能区建设对西部地区的负面效应,要研究一个在西部的政策开发区跟限制开发区不开发的发展思路。再一点,我觉得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单纯依靠基本服务的共同化是源源不够的,因为我们这些地区它以不开发为代价做出了牺牲,还应该有新的措施。
第四,要研究解决西部大开发的法律问题,我们西部大开发7、8年了,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解决它的法律地位问题,至今没有它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保障。第五,要研究引导沿海企业向西推进的国家政策体系。第六,要研究西部节能降耗减排的标准,它的途径和思想化的机制。我始终认为西部地区由于它的产业结构和沿海地区不一样,它的节能减排降耗标准跟沿海地区不一样。
我就讲这三个方面,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2007-09-23 10:44:08
郭熙保:
下一位发言的专家是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执行主任金祥荣教授,大家欢迎!
演讲的题目是“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发展”。
2007-09-23 10:47:43
金祥荣:
首先感谢西部大学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邀请。浙江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成立以后,不到大半年我在西部已经跑了三万公里。
我讲的题目是“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发展”,讲的故事是浙江的故事。浙江省是企业跨地区的投资,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浙江省按照GNP来算的话有两个指向,浙江省GDP在浙江省本土有15000亿,在全国共有500万的投资者从事创业投资,在陕西有二十几万。我们对浙江在外投资的企业做了调查,一个是500家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问题,未来要素成本、优惠政策、拓展市场、获取原材料。1500家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主要是第三产业为主,其次是第二产业。对产业选择和它的投资规模,也是以第三产业为主。投资的地域选择,还是沿海地区为主,加上北京是62.7%,东北三省8.3%,东部地区13.8%,西部15.2%,西部超过中部,这与资源有关系。再一个浙江企业跟西部的特殊关系,因为他们创业的时候,卖东西主要以西部为主,因此网络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007-09-23 10:48:18
金祥荣:
投资规模总体讲起来还是中小为主,小于500万的比重很高,占到35%,500万到1000万比重也是14%,加起来这两个差不多50%。总的来说问卷调查就是这样的情况。投资的地域以沿海为主,对西部地区以资源为主,投资领域以第三产业为主,投资规模偏小,以中小企业为主。浙江省现在虽然是15000亿在外面创造它的产值,大概有500万个人在外面投资,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以中小规模为主,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它因为在浙江省内资本生产率比较低的资本出去,这个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从新经济地理路径看西部发展。也是从沿海地区来看,浙江省是代表。中小企业跨地区发展,大中企业跨国发展,优质企业做国际市场,劣质企业做国内市场。为什么中小企业中小资本出来了?主要是要素价格上涨与报酬递减,出现报酬递减以后大中企业有消化能力,主要靠报酬提升,比如说创新、规模、管理,但中小资本不行,中小资本无法消化。从理论来看,按照新经济路径和因素来看,它应该形成一个区域价值链分工,真正的跨地区发展,当然中小资本也会出去,但是真正跨地区的发展应该是大中企业跟欠发达地区之间形成一种分工,在发达地区沿海地区领先的企业慢慢做品牌、做营销网络、做研发,然后到全国设分厂,跨地区发展,或者通过分包、外包这种形式在全国其他地方来设各种各样的点。因为浙江省和沿海地区,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也很多都是以产业集群为主的,从路径上来讲应该是这样的路径,但是现在走的路径不是这样。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领先的企业升级受阻,因为浙江的企业包括沿海地区,总体来讲它都是非内陆品,主要的规模经济是经营上的,要通过经营上的规模经济支撑它的市场,这种情况就要建大规模的营销网络,这个营销网络涉及应收款问题、信用问题,包括地区市场地方保护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约束条件下,企业要想选择新的增长方式,增长方式转变是微观行为,但企业选不出来,背后有约束条件,这个约束条件主要就是制度问题,对制度需要有一个更高的门槛,从产权的确立到产权的保护。现在是产权保护问题,产权背后是有没有有效的法律制度,有效的法律制度背后是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补给,沿海地区要让增长方式转变,企业选新的增长方式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主要的问题是企业要搞研发,它要想把信号发出去是发不出去的,这就是企业受阻,这些领先的企业受阻,它还是能够通过自我设置的方法获取一些报酬递增的来源,这些东西要比中小资本来得好一点,因此它现在要素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还可以消化一部分,因此它不走,它不到中西部。
2007-09-23 10:51:30
金祥荣:
东部产业衰退与西部发展。东部产业怎么办?东部就出口,用浙江省的例子来讲,浙江省“十一五”按40%到50%增长,“十一五”GDP比重要达到70~80%,报酬递增选择新的增长方式依靠中国大的市场来做实际上不行。做的外贸就是外生性出口贸易与外省的贸易中介,用人家的网络、用人家的研发。因此像浙江省沿海地区讲到的出口,实际上是从肮脏的市场走向干净的市场,20年以后这个地区就没有创新了。我们国家还讲自主创新,实际上是背后的制度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经济地理因素来看,这样一个坏的制度,实际上从短期来看是有利于西部发展的,这个制度不能改,东部的产业最后的要素价格上涨,这些领先的企业也会受不了,往中西部走,这是传统的经济地理因素。
因为时间关系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2007-09-23 10:58:09
郭熙保:
谢谢金教授。
下一位发言人是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如何推进东中西互动”。
2007-09-23 11:00:35
肖金成:
首先感谢会议对我的邀请,另外祝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的发行。今天我讲讲“区域协调发展与东中西互动的问题”。
区域协调发展和东中西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一五”期间国家区域发展上有新的思路和战略,大家从表面上看出来,有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西部地区的学者和干部群众觉得西部大开发刚刚拉开序幕,这里面有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纲领在牵动着,我的理解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对不同区域分类指导这样一个思想。我认为东部率先它有它的内涵,它要搞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东部率先的概念是这样的。西部开发发展特色经济,保护生态和生态功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内涵。东北振兴实际上就是体制创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制约型城市的转型。中部崛起实际上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应该说这四大板块,它的重点是不同的,并不是国家采取同样的优惠政策。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东部地区和国家应该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另外有一个新的思路,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划定主题工业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特点,这是一个新的区域发展思路。第二,如何推动区域协调互动。我们未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西部地区我觉得未来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十一五”纲要提出了四个机制,一个是市场机制,第二个是合作机制,第三个是互助机制,第四是扶持机制。
2007-09-23 11:01:45
肖金成:
如何推进东中西互动,我想要有一个新的视角,我个人认为在四个方面。
第一,资本和人才向西部转移。第二,劳动力和人口向东部流动。我这里把人才和人口分开了,我们改革开放后一个特点,就是孔雀东南飞,人才都向东部走,人才向西部转移国家要采取点措施,所以劳动力和人口要向东部流动,我一直持这样的观点。农民工要就地城市化,不能再像候鸟一样来回调来调去,你在东部地区打工要让他留下来,不要再回到原来的地方。第三,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要集中发展。对适合人类生活的有些地区要集中发展,不适合人类集中的地区要限制发展,我们不要让很多人生活在不具有生存条件的地方。
“十一五”规划设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所以要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空间格局,一个是打造城市群,发展经济带、培养增长基。
去年我们对中国的城市群进行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中国未来要形成10大城市群,这10大城市群6个分在沿海,2个分在中部,2个分在西部,西部一个是关中一个是成渝,西部地区并不都是很荒凉的,也有好的地区,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要加强发展、集中发展,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要限制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里也明确了,“开字型”经济空间布局框架。
2007-09-23 11:04:19
肖金成:
最后一个问题,发展增长基。东部地区深圳、浦东属于增长基,未来我们要培育更多的增长基,要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利用中心型城市带动区域的发展。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不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及有条件的建制镇,成为本地区集聚经济、人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中心。人口要集中布局,不要太分散。
西部地区如何促进东中西互动,我们西部地区要发展当然要吸引更多的经济要素到西部来,我觉得最重点的是吸引资本和人才,所以西部地区要发挥比较优势,应该说西部地区有很多优势,并不都是劣势,要发挥比较优势。第二,发展特色经济,“十一五”纲要里也明确了,我们西部地区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第三,优化投资环境。第四,打造合作平台。去年我到新疆、到云南,我感觉到西部地区有很多优势,我们向西开发,西部地区就是前沿,但是西部地区向西开发得有条件,现在我发现国家给西部地区很多政策,但是政策没有用起来,比如说边境经济合作区,比如说经济开发区,比如说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不太完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财政资金很有限。所以我们提出来,国家政府要帮助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发展基础设施。
2007-09-23 11:08:59
郭熙保:
因为时间关系,肖教授的很多观点没有展开谈,比如像人口向东部流动,人才向西部流动,怎么去做也没展开,我们也很感兴趣,希望有机会了可以继续探讨。
下面的发言人是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永秀教授,他的题目是“西部大开发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2007-09-23 11:11:48
白永秀:
美国加州大学有一个中国西部大开发中部研讨会,邀请我讲一下西部大开发的现状,有许多数据。西部大开发有8年了,这8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
第一,我觉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立体式的交通体系建立起来。
第二,生态环境建设,尤其是西安以及新疆、内蒙古等地生态建设应该发展很快。
第三,竞争机制的形成,尤其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当然思路方面也形成了东中西协调发展的思路,尤其中央的四句话,还有中央科学发展观等等。但是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认识不到位。西部大开发我觉得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也就是西部的安全问题,人们上升到西部安全问题来考虑西部大开发的利益我觉得不够,中国的安全在西部,西部安全了中国就安全了。
2007-09-23 11:12:53
白永秀:
第二,东西部的差距成扩大趋势。咱们公开的数据,包括GDP总量呈扩大趋势。1999年东西部差距是3万多亿,去年年底是8.8万亿,然后就是人均GDP的差距。西部大开发要投入了,投入的差距扩大了,地方财政收入扩大了,1999年是2293亿,到05年是6490亿,经营的效益扩大了,无论是资产的经营效益还是利润,而且对外贸易的差距扩大了,人民生活水平呈扩大趋势。
第三,重点区域不突出,西部这么大没有一个开发的重点。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陕南就保持它的生态环境。前一段时间汉中召开了西汉高速公路通路以后汉中如何开发,去之前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就不要讲开发,西汉高速公路一通,秦岭隧道打通,汉中发展旅游生态就行了,国家这么大,财政收入增长这么快,财政倾斜把那个地方养起来,10年20年以后你后悔都来不及,所以我觉得要有重点开发。
第四,机制不健全,主要是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到现在都是中央的大企业垄断开发落后地区的资源,牺牲落后地区的资源来发展。
第五,环境比较差。
这五个问题今后怎么发展,今后发展我提出了九个基本思路。
2007-09-23 11:15:40
郭熙保:
白教授对陕西西部大开发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提出了很多思路和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下一位发言的是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周民良教授,大家欢迎!
2007-09-23 11:26:12
周民良:
我是西大校友,1984年从西大毕业,看到这次蓝皮书的出版感到非常高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把这个书做成一个精品项目、做成一个特色产品,能够引导西部开发。
下面我谈一下西部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它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趋势,第二,保持资源环境良好支撑,第三促进人力发展,这既是西部大开发的要求,也是符合西部人力环境的基础。
第一,西部大开发以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还是比较快的。我算了一下,从2001年到2006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从17.3%到17.2%,基本上保持与全国同步增长。沿海地区GDP占53%到55%以上,东北在全国GDP所占的比重是下降的,这样看的话西部地区的发展还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去年的增长在蓝皮书上也有反映,尤其是内蒙古这几年增长势头非常好,增长到18%以上。
第二,西部地区在各省区都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我们把2006年西部地区选取了八个省的民族地区工业点增长状况,从报告上来看,各省区超过20%以上的工业体进行了筛选,民族地区工业增长最快的主要是原材料和产业链,但是一些加工工业增长优势也在逐步形成,有内蒙古的彩电、移动电话,广西的化肥,贵州的家用电冰箱,云南的发电设备、变压器,西藏的啤酒、乳制品,宁夏的数控机床,新疆的化肥等产品的增长都超过20%,西部地区还是有一些加工产品的增长,增长的还是非常快的。
2007-09-23 11:27:16
周民良:
第三,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已经逐步形成。我们计算了一下全国的区域创新能力,在“十五”期间全国创新能力上升的省份有广东、江苏、浙江、四川、河北、福建、陕西、安徽、吉林、山西,在14个创新能力上升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占了6个,总体处在全国落后的位置,但是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好的,也与西部地区基数小有关系。
第四,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自然环境有了改善,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退耕还林的推进和交通运输的建设,这几年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改善非常有好处。我到陕北去过好几次,看过退耕还林的工程,感觉陕北这几年生态环境确实改善的成绩非常显著。
在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存在一些阻力,有一些相对比较弱的问题。在西部地区存在快增长和慢增长的矛盾比较突出,有些省份增长比较快,有些省份增长速度比较慢,尤其是科技基础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未来的增长可能会在全国的势头不是很好,跟全国其他地方差距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成果,本地化扩散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2001—2005年全国污染最快的省份新疆和宁夏都“榜上有名”。
2007-09-23 11:31:35
周民良:
另外,发展成果还没有被民众完全分享。这几年西部增长比较快,但是城镇居民收入和人均居民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全国水平,二元结构在西部地区最为明显。根据国家劳动组织发表的1995年对36个国家的统计资料,绝大多数国家城乡人均收入小于1.6%,我们国家2006年的城乡收入3.28:1,西部地区是3.78:1。另外西部地区的贫困面积比较大,地域自然灾害薄弱问题比较突出。
第一,西部地区大开发进行了这么几年后,西部大开发中形成了不少有竞争力的经济实体。内蒙这几年发展非常突出,像蒙牛、伊利都是竞争性行业,西部地区的发展要依靠资源,但是像伊利和蒙牛都是在经济上发展的,说明西部地区完全可以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
第二,西部大开发探索了7年,还需要探索新的方向、新的领域和新的模式。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退耕还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需要寻找政策创新的方向,研究下一步西部大开发要做哪方面的问题。
第三,西部大开发要搞三个方面的结合。1、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和市场需求重点转变相结合。2、与国家节能降耗减排的政府目标相结合。3、经济振兴与人民发展相结合。
2007-09-23 11:35:11
周民良: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提出三个方面的意见。第一,关于产业发展。要瞄准国家重大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转移,以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为基础,推动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尤其是西安、成都、重庆、兰州基础比较好,围绕汽车、飞机、电力设备等中大产业设备的发展,建设若干有竞争力,并且体现竞争特色的基地,利用西安阎良基地的良好基础。
第二,探讨发展军事工业的新途径、新模式。强化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竞争力联合,积极发展能够适应具有技术先进性,产品独特性的军事工业产业群。我们怎么样适应国际上现代武器的发展趋势,怎么样能够形成有效的产业研究和技术创新,怎么样跟踪国际上技术变化的趋势,未来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一定要在技术上占有优势。
第三,进一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西部原料、西部制造、西部渠道的产业延伸,同时强化西部特色产品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
第四,围绕节能降耗减排需求,积极发展环境友好所需要的新设备、新技术。除尘器生产、太阳能生产还有很大的市场。
第五,进一步发展创新基地。要建设若干个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
在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重视西部地区的污染治理。1、增加资源税征收的地方留成比重。2、研究西部地区重点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政策。3、在严格环境准入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使用节能降耗减排在设备的企业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4、在重点污染区域与资源开发区域,投资开展循环经济与节能降耗的试点。5、探索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改善的新途径、新模式。积极研究西部地区统筹发展问题,争取国家支持,扩大西部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范围,现在成都、重庆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西部地区相对来说城镇化水平比较高,我们国家要建设十大城市群,在西部地区这方面应该重视。
时间关系,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2007-09-23 11:39:22
郭熙保:
下面有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杨志教授发表演讲,她所演讲的题目是: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依据
2007-09-23 11:44:14
杨志:
很高兴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讨西部经济发展问题,今天来到这里我是把自己作为西部一员,我在新疆工作两年,刚刚从新疆回来,我这次来到这儿实际上我还想看看何老师,因为这些老一代的先生对西部的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应该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这里我也向何老师表示敬意。
刚才听了几位教授的讲话,我正好有一点体会跟大家分享。在9月6号和9月8号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它比美国的“财富论坛”还早,它成立于1971年,这个论坛与美国财富论坛不一样的,就像刚才白永秀教授谈的,他是从政治、经济、文化人类视角来把握经济问题的,它的成员都是世界500强,我说他们都是大资产阶级、大资本家,要参加这个会议入场券8000瑞士法郎。这个实际经济论坛每年在达沃滋召开,我们国家从江泽民同志、朱?基同志,到这次论坛开坛是温家宝总理去的,参加会议的就是咱们国家部长级的,比如说发改委的张晓强也去了,很多很多。这个会议的第二个特点,经济学家都在。第三个,全世界最有名的媒体,尤其是经济媒体,《金融时报》、《金融论坛》的主编都在,全世界第一个商业领袖也好、企业家也好,他们认为经济问题不能在单纯的市场框架理解,他们认为经济和政府、文化、政策统统都有联系。他说经济怎么能脱离政府呢?他们不懂经济学。经济怎么能脱离人的观念呢,经济的发展怎么会这样呢?他们认为接下来的这一年到21世纪,他展望最大的问题一个是金融危机,第二就是环保问题。天气变暖,这个问题是企业家谈得非常重要的问题,他认为《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框架约定,这个问题重要在哪里呢?牵扯到他们今后的投资。国家投入20万亿美金能换多少环保?这是最主要的话题。第三个话题,基于全球化背景,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在哪里?认为网络经济IT在咱们这儿恐怕做为一种虚拟的东西,不可想象。全球化如果没有IT,企业内部不是信息化的,周围不是网络化的,整个运作不是信息化,这样的全球化如何实现?
2007-09-23 11:45:33
杨志:
我把这几个问题在这里提出来,尤其是环境问题。21世纪最重大的问题是天气变暖问题。我还和咱们中国非常有名的一位经济学家坐在一起,我们俩正好一块谈这个事,他说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属于经济学家的问题,他说因为环境问题、天气问题,这个只要纳入市场就可以了,这个问题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对此表示很遗憾,怎么会谈这种问题。我当时笑着跟他讲,不是经济学家提出来的,这是第一流的企业家提出来的。所以在企业家那里,他不管你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什么主义,你能够解决问题就是好主义。不论从能源、不论从金融、不论从企业家的素质都强调一点,企业家他们今年主要的热点是在变动中的预量平衡,他们讲这种变动之下在金砖四国的美国变动之下,作为企业家我们的眼睛盯在哪里?他们盯在了,连股神巴菲特都盯在了绿色投资,生态建设,全都盯在这里。30年前人家就准备了,环境税问题,1972年瑞典就实施环境税了,占国内生产总值7.8%,所以他们思想比较超前,因此他们许多的政策就超前,而且这次瑞典能源公司的老板提出“3C联盟”,他们联合了西门子,西门子整个节源能耗都是一个个非常具体的部署,咱们中国是首钢参与的。我们不仅是绿色企业家,还要做慈善企业家,所谓绿色是自然的意思,所谓慈善就是关心人类的福祉。2013年是后京都时代的开始,我们国家的这个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到2013年我们国家在排污问题上,不仅在总体上,而且在人均上都是全世界第一。
2007-09-23 11:50:59
杨志:
我想在我们构建中国西部发展的过程当中,可能在思维上,在思维范式上有一个借鉴,另外这些企业家他们超前的思维得力于20世纪70年代在整个欧美关于新发展观和新世界观的探讨,而且他们认为这种发展观和世界观要同经济道路勾划在一起。它不仅仅是嘴上说,最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当中作为策划未来经济发展的一种指导思想,而我们的科学发展观往往停在嘴上。前不久我在政治经济学年会上谈到,我们必须在发展观背后还要研究科学世界观,因为这里牵扯到一个世界的主体问题,牵扯到一个发展的主体问题,没有主体就没有今天,从哲学的逻辑起点上来说也就是先有世界观后有发展观。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想谈谈循环经济在我们国家的发展。我们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据我了解主要在2004年以后,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在谈这个问题,因为2004年我们国家粮食进口,大概1997年咱们国家石油进口,在世界市场上只要有石油,只要有中国人买立即就上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煤炭是产生温室效应的。对循环经济既是战略又是战术,在这样的情况下2005年以后发展,但是在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上没有经济学家或者很少,据我了解,大学当中只有西北大学有一个二级学科叫循环经济,其他的主要研究理论基本没有。我们国家的主流经济学以市场为主的不研究这个问题,非主流经济学讲的没有一点点经济学理论。经济活动每一个变化都要有投资在里面,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经济学家,经济学教授研究的很少,因此循环经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遇到了一个瓶颈。由于时间关系我把这个问题摆给大家,我希望研究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同仁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谢谢大家!
2007-09-23 11:56:04
郭熙保:
最后一位发言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席恒教授,他的发言题目是“三道防线”:构建西部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2007-09-23 12:00:21
席恒:
各位中午好,感谢主办方给我提供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我理解社会保障文化和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为没有一个好的保障,经济发展可能会缺乏一个基础。我们经济发展终极目标是什么?实际上我个人理解就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福祉,世界保障在这方面应该是有所贡献的。
目前在社会保障研究当中缺乏学理性的探讨。第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三个元素和三个维度。目前从社会保障的机制设计方面和经济学密切相关。分别是制度设计、经费支持与服务供给,形成了三维模型。制度设计在制度保障当中,目前在中国是非常奇特的,中国的社会保障曾经走过弯路,目前我们在城市里头推行社会保障已经走到一个制度的边缘,因为城市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城市职工的养老保障体系的持续性是存在问题的,这与最初的设计是有关系的,而最初的设计和当初的某些经济学家有关系,这种设计应该体现合作收益、利益均衡。
第二,经费支持设计上涉及到社会保障制度能不能持续运行问题。
2007-09-23 12:01:39
席恒:
第三,我认为应该在社会保障当中有一个强有力的服务供给体系,体现普及性。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维度,保障人群、保障项目与责任主体。结合咱们这次论坛的考虑,中国西部农民社会保障需求的意愿分析与中国养老保险理想模式的构建。
分享一下西部农村和农民他们有哪些需求,我把需求分为三个需求:1、灾害救助、贫困救助。2、病有所医、医疗救助。3、未来的年老风险的防范。其实农民需求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这三个层面。基于这三个层面,我原来提出养老保险的理想模式,基础养老金、储蓄养老金,可以把中国人群大致分为五类,公务人员、事业组织人员、企业职工、农民和就业人员,这五类所对应的社会保险项目是有所差别的。
基于前面的需求分析,我提出在中国西部农村应该构建成“三道保障防线”。第一道防线,保障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二道防线,防范农村居民最迫切的疾病风险——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第三道防线保障农村居民老有所养——养老保险。其实这些思路的构建是很简单的。
第四个问题,西部农民社会保障供给能力分析和资金测算,主要是测算思想、方法与结果。
针对第一道防线我们的考虑,我们考虑以2006年2700万贫困人口为基础,以693元为标准,以各省农民人均收入为基准进行补差,全国补助规模62个亿,西部补助24个亿。
第三道防线,以农村消费水平确定养老保险需求水平、通过设置不同的替代率确定农民养老保险缴费水平。根据中央、地方和个人40%、40%、20%的分摊比例计算中央财政的承担额度。全国补助规模94.78亿,西部补助规模20.78亿,占全国的21.92%。
2007-09-23 12:03:47
席恒:
目前社会保障所关注的问题,是怎么样让中央政府来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我们这个研究实际上是从中央财政、公共财政的角度怎么样把这个系统建立起来。前几年大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好多学者都提出来目前农村没有建立社会保障的需要,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当中有几个补充:第一个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我个人认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应该做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将来为了和城市对接。第二个人群是目前中国的过渡人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在今年年初2月1号在社会保障部的一个会上,社会保障部的工作思路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作为重点,我当时对这个问题有一些看法,我个人认为农民工养老保险最核心的问题是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问题。
好,我就讲这么多。
2007-09-23 12:07:48
郭熙保:
今天我们上午的发言人全部发言完毕,大家讲的一些观点都很精彩、很深刻,但是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加以讨论,希望以后在其他的场合中和各位做一些交流。
今天上午的学术报告会就进行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7-09-23 12:10:06
责编:王玉西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