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场音乐会,还得从盛中国先生一个特殊的心愿说起。2007年9月,盛先生给我们栏目打来电话,说他看了圆梦行动节目之后深受触动,很想了解一下那些曾经受过圆梦行动资助的学生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如果有需要,他非常希望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盛先生的心情我们非常理解,当然也非常支持他的想法,鉴于盛先生是江西人,于是我们栏目决定由我陪他一起前往江西,寻访那些曾经受过圆梦行动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2007年9月13号,我和盛先生一起到达江西省南昌市。得知我们的来意,省青基会向我们推荐了一个名叫万红芸的女孩,这个女孩是南昌大学二年级学生,家住南昌市郊。
第二天刚好是周末,我们决定到万红芸的家里去看看她。
从市区出发,车行将近两个小时,我们才到达万红芸家所在的向塘镇。由于她家没有电话,无法联系,所以我们只好向路人打听。
在热心人的带领下,我们终于在附近的集贸市场里见到了万红芸。
万红芸告诉我们,每个周末,她都会到集市上来帮母亲做生意。
通过向旁人了解,我们得知,万红芸的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全家的生活就靠她的母亲做小生意来维持。由于家里拿不出太多的钱,所以她的母亲只能租用最便宜的摊位,这个摊位地处偏僻,顾客很少。
整整一个上午,万红芸和母亲也没有卖出多少东西。趁着中午休息,我们提出到她的家里去看一看。
万红芸的家在一条小巷的尽头,三间平房非常简陋,房间里空空荡荡的,没有几件值钱的东西。
万红芸的母亲告诉我们,她做一个月的生意也就能赚五六百块钱,而这些钱中的大部分还得用来给丈夫治病。女儿红芸十分懂事,上大学后,一直在勤工俭学。
尽管一直在勤工俭学,但是万红芸的学习却一点儿也没有耽误,成绩在年级始终是名列前茅。
万红芸告诉我们,学习和打工之余,作为志愿者,她还经常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对此,我们感到非常好奇。恰巧这个周末,万红芸要参与几个公益活动,于是,我们决定随她一起去看一看。
这里是江西省sos儿童村,这个女孩名叫姗姗,是一个孤儿。一年前,做为志愿者的万红芸来到儿童村,与姗姗结成对子,从此,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过来看姗姗一次。由于交通不便,每次在路上,她都要花费两个多小时。
据儿童村的老师介绍,姗姗是两年前来到儿童村的,由于从小失去父母,她的性格非常地内向,自从认识万红芸以后,她慢慢地变得开朗起来。
姗姗:帮助蛮大的,就是不光是在学习方面,而且平时如果是,就是学习压力比较大,还可以聊聊天,就是属于散散心那种吧,就是可以放松一下。
记者:还有生活上,还有其他的吗?
姗姗:有些我们遇到问题,她可以给我一些意见,或者建议之类的。
离开儿童村,万红芸又匆匆来到南昌市盲童学校。
盲童学校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每个星期六的下午,万红芸都会来到这所盲童学校,义务为这里的孩子们上课。在她的带动下,她的几位同学也当起了这里的免费老师。
为盲童上课,不但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说起一年多的支教,万红芸感触很多。
万红芸说,晚上,她还要去一个低收入家庭做义务家教。与万红芸接触一天,我们的最大感受是,她实在是太忙了。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