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教育新闻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香港青年湘西支教

 

CCTV.com  2007年09月03日 13:25  来源:CCTV.com  
进入[共同关注]>>

CCTV.com消息(共同关注9月3日播出):  〉〉点击查看视频

              

                     学生调皮、语言难以沟通、文化差异等

                        问题成为摆在这些支教面前的难题

         

                   周若华老师的生动教学方式越来越完善

            

                          学生们送给老师的图画


    他们是来支教的香港人,面对生活的苦辣酸甜、挫折面前的迷茫,他们从不习惯说放弃。2006到2007年,他们只是彼此人生的过客,一年的支教生活马上结束,来自香港的年青人能在湘西留下什么?

[详细内容]

[共同关注]在他乡(2007年9月3日播出) 

这是几份来自香港的大学生写的日记,这些日记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在这里我给大家挑几句:不要因为放弃了的人而放弃没有放弃的人;我来湘西并不是为了对自己拥有的而感到内疚;一直以来,从不放弃是我的信念,遇到问题,大部分同学只会喊:老师我不会,连最基本的尝试也不付出,我终于忍住不淌下了支教生涯的第一滴泪。

看到这,我想您大概也清楚了,这是一群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刚刚到湖南湘西支教时写的日记,时间是一年以前。从日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是一群带着自己的青春理想来到湘西支教的香港年轻人,如今,他们在湘西支教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当初的信念在现实面前有没有改变,他们的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周若华是位来自香港的支教老师。2003年,周若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曾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两年。对于当时为什么想要参加支教活动,周若华说主要是想了解内地,因为我们在香港,通过很多媒体听到内地农村的孩子的困难,那我想自己亲身的去了解,感受他们的生活,所以我想,一年是一个比较最起码的时间来真正的了解这么大的一个问题。

刘佩姿,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支教之前是香港某报社记者。她说,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自己有机会读了很多年书了,所以参加支教活动。

潘文峰,200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金融系。他听说一些贫穷的地方很缺老师,所以就选择了参加支教活动。

周若华是这个香港支教志愿者队伍的队长,在河溪中学94班做英语老师。第一次听周若华的英语课,课堂上的秩序出乎我们的意料。一堂课能够讲2025分钟,其余的时间都是管理学生,控制他们的情绪。

河溪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处在城乡结合部,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这些留守孩子因为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在本地老师的眼中都属于最难管的顽劣学生。

虽然周若华毕业于香港的名校,而且有两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当初中英语老师对她来说还是头一遭,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学生的调皮,语言的难以沟通,文化生活习惯的不同,都是摆在她面前的难题。比如她正在上课,看见有同学在吐痰,旁边的同学也不觉得一回事,于是她就提出来,学生们都感到莫名其妙:老师你怎么这么奇怪,吐痰有什么问题。她说你知道这很不卫生啊?这时学生表现出:老师你很烦的表情,然后用脚擦一下就算了。

更令周若华感到痛苦的是,学校里面有很多学生有厌学情绪,甚至出现辍学现象。周若华了解到当地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微型铁皮车,司机每月能赚一千多到两千块钱,有些如果跑得多的话,两三千都有可能,而本地大学毕业的老师每月才七、八百块。当司机又不用读书读到大学,马上学个车,拿个牌照开了,家长有这样的观念,孩子当然有这样的观念,因为现实没能够告诉他,有知识就等于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但是,从不习惯放弃的周若华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各种尝试往往因为文化的差异而让她哭笑不得。原来,为了鼓励学生做好作业,周若华做了个猪的印章,对作业做得不好的盖一个猪印。之前没想到,在香港人的概念中,猪是不好的,很丑的,但是学生们就说老师我本子有很多猪,我发财了,这个时候都不知道该气还是该笑。周若华说,两地的概念完全不一样,猪对他们来讲是财产反而不能打击他,反而多存猪。

虽然在课堂上,学生的顽皮、吵闹以及厌学都令周若华头痛不已,但是一离开课堂,比如说家访,她就发现孩子们呈现出的完全是另外一种状态。她说,学生都很懂事,他们好像是我们的老师一样,我们在教室外面都笨手笨脚的,走一步路都好像很不稳,还要他们扶,然后回到学生家,学生都会割柴做饭给我们吃,或者是沿路摘一些花送给老师告诉老师这是什么花,这是什么果。

家访是周若华和同事周末生活的固定项目。一年下来,她们几乎走遍了河溪中学所有学生的家。田杰是周若华班里的学生,前不久偷偷辍学了。这次他们家访的目的就是劝说田杰回学校读书。但是村里人说田杰不在家,放牛去了,周若华和同事还是决定到田杰家里去等他。后来,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学生家长终于勉强同意下个学期,让孩子返回学校继续读书。

看到许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或者父母的短视而放弃学业,周若华感到非常地痛心。于是支教这一年,只要有学生退学,她就会想方设法地进行劝说。

一家公司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周若华要负责将这些钱发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手中。除此之外,周若华没有工资,每月800块钱的生活费,也经常被她拿出来资助那些贫困学生和他们的家庭。

留守儿童在河溪中学占到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孩子吃住都在学校,生活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于是,热心随和的香港老师的宿舍便成为他们课余经常光顾的地方。周若华说,学生们天天都有小状况,比如说老师我摔倒了,老师他打我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来找我,吃饭都要停几次。有时候想让我休息一下好不好,但是反过来想,其他老师他可能不会找,为什么光找你,那肯定是他相信你、喜欢你,如果不相信你早就不想看你了,反过来自己会觉得欣慰。就在我们采访周若华的过程中,依然会听到敲门声,依然会不断地有学生或者家长来找周若华。

 

孙尖尖是周若华班里的一名学生,母亲生病住院,家里没人照顾,于是周若华就自告奋勇,临时充当起了家长的角色。最害怕老鼠的周若华为了陪伴孙尖尖,坚持着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有付出就有回报。周若华寝室里墙壁上的一些绘画全部是学生们送给的,厨子上的花,也是一个脚扭伤的学生很用心的为她用野草编织的。在这一年的支教时间里,周若华用自己的爱心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真心。尖尖的父亲把家里的一只鸡和一些土鸡蛋送给了。虽然周若华和同事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孙尖尖的爸爸送来的大公鸡,这个看上去是个麻烦事,实际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周若华在讲这件事的时候心里头的那种成就感。毕竟自己能够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和感谢,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而在湘西吉首支教这一年,周若华一直在努力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吉首人。

来到湘西吉首之后,周若华远离了从前生活的繁华都市,物质上的要求自动降为最低。每到当地集市的时候,她都要和同来的两位同事去赶场,购买日常用品。

周若华说,香港跟这里的生活完全是不一样,她的价值观也改变了许多,尤其是来了半年之后,然后春节回去,看到香港的价格,哇,好贵,自己也会用这里的学生生活费,或者是家长的收入来换算香港东西的价格,比如自己想换一个手机,但马上就想到几千块钱,相当于有的学生家长一年多的工资。以前自己是不会这样想的,喜欢有需要就会买,但现在会再想再想再想,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不是我口袋这个钱有更好的用途。

在吉首这一年的支教,周若华说自己改变了很多,比如对事情的看法,比如对祖国的了解。尤其是湘西这个地方是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别样的民族风情也给周若华和同事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一年的时间也让周若华的教学经验丰富了不少,现在,她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自己一贯坚持的生动教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完善。

200778 10名香港志愿者结束支教生活,离开了湘西,返回香港。而他们一直坚持的永不放弃的理念留在了这里。

责编:刘亚姝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