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视频]《60年记忆》第8集:书信:字里行间总关情

CCTV.com  2009年09月14日 13:4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进入[中国新闻]>>

专题: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闻24小时播不停

专题:中文国际频道特别节目《六十年记忆》

  

    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午间·媒体》,联合央视网、新浪网、腾讯网等网站,特别推出的电视网络互动节目《六十年记忆》,继续播出。今天我们将带您重温书信里的真情。

    书信曾是最主要的通讯方式

    很多人都感叹,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手写的书信几乎都成了老古董了。其实写信这种通讯方式,可以说是过去很长时间人们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书信承载着人们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美好回忆,收信、读信一度是人们最大的快乐,这张照片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发信了,水兵们欢呼雀跃。

    在书信盛行的年代,人们常说,要记得常写信联系哦,将那个时代比喻成书信时代一点也不为过。在60年代,还曾出版过一本书,名字就叫《怎样写信》,书中介绍了写信的一些格式、规范,甚至称呼。

    家书抵万金

    说起写信的经历,很多人的记忆可能都是从家书开始的。

    ★山西阳泉的网友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的父亲在外地工作,每逢邮差到来,繁忙的母亲无论正在干什么都会马上停下手中的活儿,喜滋滋地前去迎接。在故乡低矮的瓦房里,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轻声诵读着父亲的来信,昏黄的灯光、年轻的母亲、抑扬顿挫的语调,构成了记忆中温馨的故乡。

    ★一位军人网友说,我在小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开始写家书了。我的老家在陕南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不认识字,两个哥哥都在外地工作,刚刚识了几个大字的我成了父母的“文书”。 后来,我幸运的参军了,深刻体会到想家的感觉,写信读信成为我的心灵寄托。

    ★90年代,李春波的一首《一封家书》红遍大江南北,这首歌曲正是对“家书抵万金”的形象表达——“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简单的问候,报报平安,总能让亲人牵挂的心得到贴心的安慰。

    ★网友北京老姐为我们展示了四十年前她做知青时的家书。信纸上边一律是励志的话语,有手写的,有印刷的,当时,大家都很喜欢,觉得很时髦。那时,人们的信中充满了为革命而奉献的崇高理想。

>>海量资讯,请点击“首席视频”

 

  相关链接:

 

1/3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