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部长访谈录]水利部长陈雷:江河安澜 利国惠民

 

CCTV.com  2009年09月10日 15:0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专题: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水利部部长 陈 雷

  【提要】

  60年来水利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是我们国家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60年的成就充分说明,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其作用和地位十分突出。

  “今年夏粮产量达到12335万吨,同比增长2.2%,连续6年实现增产,这是在年初我国北方冬麦主产区严重受旱情况下争取出来的好局面。正在我们为夏粮丰收感到欣慰的时候,秋粮生产又面临严峻旱情,入夏以来,北方地区发生严重夏伏旱,受旱面积比常年偏多35%,我们又打响了抗旱保秋粮的战斗。”刚一见面,水利部部长陈雷就这么说。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日益突出,当前的抗旱减灾只是新中国60载水利事业的一段剪影。近日,记者在陈雷部长刚从内蒙古指导抗旱回京,赴江西调研水利工作之前的间隙,如约与他见面。

  科学应对洪魔旱魃,成功处置突发灾害,新中国防汛抗旱减灾取得了辉煌成就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洪涝、台风、干旱等灾害频发、并发,总体呈现南涝北旱、旱涝急转、交替发生的态势。全国有210多条江河发生超过警戒水位或保证水位的洪水,在50多天时间里有6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入夏以来北方粮食主产区又发生严重夏伏旱。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水利部门全力做好各项防汛抗洪和抗旱减灾工作,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全国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全国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常年减少近八成,洪涝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较常年减少近四成。

  “治国必先治水”。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和各类突发自然灾害,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防汛抗旱减灾斗争,取得了辉煌成就。60年来,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达3.93万亿元,防洪减淹耕地24亿亩,年均减免粮食损失1029万吨。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从上世纪50年代年均死亡8976人降到2001年以来的1507人。可以说,旧中国洪旱灾害动辄导致几十万、数百万人伤亡的历史悲剧一去不复返了。

  2008年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震区山体滑坡,阻塞江河,形成105处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是其中最大的一处隐患,当时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达到2.6亿立方米,一旦发生溃决,后果不堪设想。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示一定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紧急情况下不出大的问题。温家宝总理三上唐家山堰塞湖,要求确保群众无一人伤亡。经过水利专家、人民解放军、武警水电部队和地方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战,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流,泄流过程中,下游群众无一人伤亡,重要基础设施没有造成损失,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陈雷说,在四川时,有朋友给我发来短信说“脸晒黑了,心晒红了。”我觉得,这朴素的语言是对水利抗震救灾工作的充分肯定。

  我国以占全球约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占全球21%人口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0年来水利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是我们国家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60年的成就充分说明,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其作用和地位十分突出。

  60年来,江河治理成效显著。全国已建成江河堤防28.69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7圈多。目前,我国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设防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重点工程建设成绩斐然。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它的建成可以使长江荆江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黄河小浪底工程控制着黄河92.3%的流域面积、90%的水量和近100%的泥沙,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淮河临淮岗工程是淮河中游最大的水利枢纽,它的建成结束了淮河中游无防洪控制性工程的历史。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互相联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农田水利基础得到夯实。全国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6414处,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4亿亩扩大到目前的8.77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48%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我国以占全球约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21%人口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水土流失治理加快推进,水利管理与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在治水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新中国治水的历史经验可以概括为:必须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把水利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必须坚持用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指导水利实践,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坚持在治水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水利发展动力,必须坚持把依法治水作为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水利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水利事业任重道远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发展民生水利上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二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三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2010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全国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届时,下游1.6亿亩耕地、1.4亿人的安全将得到有效保护,可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1.27亿亩。到今年年底,我国将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确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目标,2013年年底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将基本完成434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基本完成后,可形成节水能力227亿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36亿公斤。

  虽然水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水利事业的发展目标,概括起来,就是要“实现四个突破,建成四个体系,保障四个安全”。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突破,着力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二是在民生水利发展上有新突破,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在加强水资源管理上有新突破,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四是在水利改革攻坚上有新突破,努力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建成四个体系:一是重点流域和区域综合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三是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四是较为完善的水利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确保四个安全:一是防洪安全;二是供水安全;三是粮食安全;四是生态安全。

  陈雷说,“我最大的期盼和心愿,就是风调雨顺、江河安澜、山清水秀、国泰民安,我也希望全社会都能够更多的关心水、爱惜水、节约水、保护水,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责编:王玉西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