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视频]民进党承认不该回避大陆问题

CCTV.com  2009年08月05日 21:3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专题:海峡两岸

  

 

    央视网消息:(海峡两岸)

    主持人:欢迎您继续关注《海峡两岸》,据台湾媒体报道,民进党主席蔡英文8月2号和民进党的前主席许信良,台湾行政部门的前负责人苏贞昌,以及党内的多位中常委会面。在会上民进党中央坦承不该回避大陆问题。蔡英文同时承诺将会在民进党内展开深刻大规模的大陆政策讨论。由于民进党几天之前刚刚开除了执意要到大陆参加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范振宗和许荣淑,因此此事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那么民进党中央为什么会在此时提出了大陆问题不该回避,并且要举行大陆政策大讨论呢?今天我们就这些话题通过卫星连线的方式,邀请到了两位嘉宾来共同进行探讨。一位是台湾的时事评论员兰萱女士,一位是台北大学的郑又平教授。二位好。

    兰萱:柴璐好,大家好。

    郑又平:柴璐好,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开始探讨之前,首先来看一段相关的背景资料。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2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和前主席许信良,台湾行政部门前负责人苏贞昌以及党内多位中常委会面。蔡英文罕见坦承“大陆政策不是问题,民进党不该回避”。蔡英文承诺,将展开“深刻、大规模的大陆政策讨论”。蔡英文还针对过去执政8年来遭遇的两岸问题,鼓励党内公开交换意见。

    对此,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有感而发,他说,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已停滞太久,如果愿意抬起头正视问题,虽然还没有结论,但已经算是往前跨了一大步。许信良认为,比起过去停滞不前的局面,绝对是“可喜的进步”,永远不会嫌晚。

    民进党文宣部主任郑文灿表示,民进党不该回避大陆政策。目前民进党中央认为要针对大陆政策进行深度讨论,会鼓励党员与大陆政策小组讨论,等凝聚相关意见后,就能进一步形成政策。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7月27号民进党才刚刚开除了执意到大陆参加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范振宗和许荣淑。事隔仅仅六天,蔡英文就会见了许信良和苏贞昌,并且表示说,除了承认民进党不能够回避大陆问题之外,还承诺要在党内展开一个大陆政策的大讨论。为什么蔡英文在短期一周之内,她的态度会发生这样180度的大变化呢?郑教授怎么来看?

    郑又平:我想蔡英文这次的转变,其实是不得已的一个作为。因为民进党这一次在开除了范振宗以及许荣淑两位资深的民进党党员之后,在党内已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个争议就是民进党内部已经开始有很多人在质疑说,民进党自己是不是采取双重标准的大陆政策。所谓的双重标准就是说,在前头你有苏治芬、陈菊这些民进党重量级的公职首长出访大陆,甚至于有许添财原来也是计划要前往大陆,为什么那批人都没有事情,而到了许荣淑他们就会出现这样大的矛盾呢?大家发现说,原来民进党党中央的政策路线是摇摆不定的,党中央的政策标准是双重的。

    再加上吕秀莲也在旁边兴风作浪,吕秀莲说的话就是,她觉得说,民进党不应该回避中国大陆,民进党应该要正视中国大陆的崛起。这么多的压力,这么多的变数逐渐袭来,再加上今年2009年年底的选举已经开始出现了,这个选举到目前为止所显现出来的民意走向,好像不太有利于民进党年底的选情。那么蔡英文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她势必要做出某种程度的回应。

    主持人:由此我们联想到了之前高雄市长陈菊的大陆之行其实为陈菊也加分不少,而且她回到岛内之后,也掀起了一股陈菊热。大家认为她这次赴大陆之行,其实会对她下一次参选高雄市长是会有加分的作用的,那么郑教授您怎么来看?陈菊有没有可能会因为这次登陆事件对她的加分作用的影响而未来会跻身到民进党的天王行列呢?

    郑又平:我想不只是可能,我们几乎可以说:陈菊现在已经是民进党天王级的人士了。最近有人把苏贞昌、谢长廷以及游锡堃他们几个人重新做了一个调整,现在是“三王三后”。这个“三后”就是除了过去吕秀莲之外,现在再加上蔡英文以及最新的陈菊。陈菊这一次她从前一阵子去大陆推销世运以及在世运场上她实际的表现,很明显的,她获得了台湾非常多民众不分蓝绿的掌声。在这个掌声里面,最让政治人物忌惮的,就是陈菊的人气指数明显往上在走。甚至于有民进党里面的党工在建议说,应该让陈菊去全省辅选。换言之,陈菊目前她透过她跟中国大陆的交流互动,以及她在整个世运会里面所展现出来的格局,或者是她柔软的身段,都让很多原来对民进党失望的这些浅绿选民,再度对陈菊燃起了希望。

    所以对于民进党的其他天王来讲,到目前为止,他们自己根本提不出来一套明显的论述。没有办法对于中国大陆的崛起以及台湾未来相对应于中国大陆两者之间的定位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去描述精准的定位,都提不出一个说法的时候,陈菊显然就已经是先胜一筹。而且陈菊个人因为她过去是美丽岛世代出身,在独派里面她是有一定的地位,她是坐过牢的一个政治人物,这种人她在政治的忠诚度上比较不容易被怀疑。所以陈菊她有先天的一个条件优势,再加上她在后天自己愿意调整,自己愿意做更柔软的接触,所以在这个状况之下,我们可以说陈菊的出现、陈菊加入“三王三后”这个行列。的的确确对于蔡英文来讲,对于其他的民进党天王来说,都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压力,而这股压力,我想也是触动了他们想要调整自己大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持人:所以其实很多民进党人士也都希望能够效仿陈菊,希望通过这种登陆的方式来取得加分的效应。但是我们知道民进党内现在是存在着一个限制公职人员登陆的规定的。但是实际上它对于它的民进党员,以个人身份或者在经济交流的层面上,它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之任之,会是这样的一种局面吗?这种局面会维持多久呢?

    兰萱:这样一个状况当然,因为其实民进党除了这一次许荣淑跟范振宗两个人是个案的针对国共论坛,进一步讲两岸论坛,特别多了一个限制,就说不能够参加国共论坛,参加的话就违反党纪,就要开除党籍。除了这个之外,他们其实有一个比较通案式的规定,而这个通案式的的规定里面讲到了是公职人员,如果你要赴大陆的话,要先行报备进行审查。所以其实并没有说禁止,只是说你要让我党中央有面子,你要让我党中央有一个拍板定案的权力 跟机会。所以我觉得其实蔡英文在这一件事情上面,她自己给自己预留了相当大的决策空间。意思就是说,当民进党的支持者开始觉得说两岸开放可能不见得那么反对的时候,我这个报备跟审查我就松一点点。如果说当选举要到了,基本教义派基本盘很紧绷了,如果说不加以去笼络他们的话,可能选票也都会跑掉了,那么我肯定要严格一点点。

    所以这个部分的话,完完全全拿捏在整个民意的反应以及整个政策大环境的气氛还有蔡英文自己党中央的手上。不过我要特别讲一点,就是说其实对民进党来讲,两岸对他们来说,其实是一个策略。真正讲死忠的,铁杆的“台独”分子,其实并不在真正目前民进党的决策圈中。真正的这些所谓的精英们,很多的主张跟立场跟路线都是具有高度弹性的。

    主持人:那么现在蔡英文表示说,他们要面对大陆问题,要不回避大陆问题。是不是意味着她未来会调整她的两岸政策,会改变她的某些规定呢?郑教授怎么来看?

    郑又平:我觉得现在可能言之尚早,去预测民进党究竟会调整它的大陆政策到什么样的一个地步。最起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也就是说他们愿意开始讨论,原来是铁板一块,但是现在“愿意讨论”四个字就代表了相当程度的松动。所以大陆有一位很知名的台研学者徐博东教授他前一阵子才讲,民进党过去是用屁股面对着中国大陆,但是现在多少愿意转个身,用侧面面对着大陆,这也是可喜的一个转变。民进党将来的变化,我觉得要看选举的结果来做一个调整。事实上民进党的大陆政策的检讨,绝对不会是在一两个月之内就迅速完成。毕竟他们要考虑到选举,现在选举操盘的是吴乃仁,这一批以新潮流为班底的战将。

    这群人是高度务实的民进党员,对他们来讲,选举胜选是第一要素。所以他们现在评估目前的选票,大概我们看得出来,以谢长廷那一次选台北市长为例,如此不利的状况之下,民进党约略还是维持三成到三成五中间的一个基本盘,在这个状况之下,民进党不敢做太大的动作去调整。因为太大的动作调整就可能会打乱了它自己独派的基本教义派的选票。在这种状况之下,他们只能做微幅的调整,或者做个案的调整。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应该会看到民进党的党员以个人身份,开始跟中国大陆做更多的交流,民进党党的本身可能暂时不会有这么快的明显的调整。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民进党的“金主”,支持民进党的这些企业家或者是利益团体,事实上现在也都因为全球化市场的因素,开始跟中国大陆的市场,开始跟中国大陆的企业做越来越多的合作交流,甚至于结盟。就如过去我们都认为是深绿的媒体民视,民视的董事长是号称“公投先生”的蔡同荣。但是连民视都开始跟厦门卫视,跟中国大陆电视媒体以及传播公司开始合作投资拍摄连续剧,事实上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所以未来的民进党它的调整路线,我想会是逐步的微调,而且很重要的,他们要去看的是选民在选举的过程当中,对于他们的政策路线调整,会有什么样的一个反应。

    主持人:最近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先生曾经接受过我们的一个采访,他在采访当中也说,他说现在民进党内部要求反省两岸政策,反省大陆政策的声音越来越多了。只是有很多人还不敢公开的站出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那么郑教授怎么来看,这股要求反省的力量,它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个影响会持续多久?

    郑又平:在民进党内部要求去反省跟检讨民进党过去的大陆政策路线的这种力量会逐步成长,声音也会逐渐加强。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一点很有意思的现象,譬如说过去强力要求民进党应该要进行大陆政策辩论的李文忠委员,李文忠他是首先提出来说,民进党你不应该用屁股面对大陆民进党的一个核心要员之一。但是最近李文忠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声音突然不见了,因为李文忠准备要参选南投县的县长。为了要能够得到民进党的提名,为了要将来能够在南投县获得大多数选民的支持,李文忠现在的发言突然就变得比较审慎了。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原来在7月份,要计划去厦门参加帆船赛的台南市长许添财。他在民进党里面其实原来是任满了两任的台南市市长,不太可能有机会再去连任的。没有想到台南市跟台南县即将合并成一个新的台南市,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他咸鱼翻身又可以再度出来参选新的直辖市长,所以许添财的态度又出现了很微妙的转变,日前他又突然说,因为他坚持连台胞证都拒绝办理,他不愿意办理台胞证,他也不愿意持台胞证进入中国大陆。

    这个动作被普遍解释为:许添财要顾忌到下一波提名新的台南市长人选的时候,党内对他的支持度。还有许添财要考量到在台南市台南县里面,绝大多数的绿色选民他们的想法,尤其基本教义派在这个地方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主持人:所以刚才郑教授跟兰萱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民进党要推出什么样的改革的举措,做出什么样的反省,其实都是离不开年底县市长选举这样一个大的背景的。所以蔡英文她现在提出要展开深刻的、大规模的大陆政策讨论,还要针对过去执政八年来遭遇的两岸问题,鼓励党内所有的党员公开来交换意见等等这样的一些说法,是不是真的会像有的台湾媒体担心的那样,最后在选举之后就会不了了之?兰萱怎么来看?

    兰萱:我觉得确实是,在选举前丢出来这样一个话题,但是依照目前他们在选举当中的实力,跟整个民意的调查,譬如说最近《远见》杂志进行最新的一次的调查,针对台湾长期的国民党跟民进党两个政党的变化,最新的就在7月份,民进党只剩下17%。相较于过去民进党曾经执政,最大的一个选民数来说的话,可能35%到40%,其实它大概是腰斩左右。所以对于民进党来讲,它不可能不去认知到它自己可能的困境。但是就眼前来说的话,我必须讲在年底选举的时候你能够保有17%,尤其在自己比较占有优势的县市当中,可能17%就会再多一点点,可能接近40%,30%多的话,其实还是一个比较保险的做法。所以我确实认为说有关于一些改革的,开放的,这些所谓的民进党内部大陆政策大讨论还是大辩论,我都觉得在选举前比较可能是说一说。

    这个说一说有点像是一个放在你眼前的肥肉一样,就告诉你说,你现在虽然吃不到。但是我以后会给你的,所以你不要因为眼前吃不到这块肥肉,你就对我民进党失望。虽然目前你看起来,我们好像都走得比较激进的路线,好像感觉起来比较是走固守的基本教义派的这个基本盘。但是民进党其实有相当多浅绿的跟中间的选民,当你标举改革的时候,是蛮多人愿意相信民进党的。

    这些人现在不见了。这个17%之外的人不见了,但是这些人彻底失望的话,对于民进党来说的话,你可能未来想翻身都很难翻了。它必须告诉你说,我还是有这块肥肉的,我可能眼前有些为难,我用时间来换取空间,这个时间只要拖过年底,年底一过,我很可能就可以展开一些行动,来试图让这些愿意重回民进党的怀抱,或者对民进党恢复一点点信心。但是这些人你不能让他在今年选举前绝望透顶,如果绝望透顶的话,我相信会越走越远,因为这些人目前已经有点绝望了,有点绝望的原因可能在于民进党跟陈水扁的关系。所以如果你让他在选举的路线上再次绝望,两岸关系上面的一些开展,你再次绝望的话,我认为会再次伤害他们。所以我比较看待蔡英文的说法是在于说,她可能就是有一点点吊吊胃口,就是让你觉得说,我不是不想做,我未来要做,但是未来是什么时候,她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应该就在选举过后。

    主持人:好,今天谢谢兰萱和郑教授就这些话题和我们分享了你们的观点,谢谢。

    同时也感谢观众朋友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相关链接:

责编:刘一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