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我国30年实现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跨越

 

CCTV.com  2009年08月04日 18:0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社  
专题:经典中国 辉煌六十年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 题:我国30年实现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跨越

  新华社记者周英峰、刘铮

  30年改革开放,使我国工业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结构方面都跃上了新台阶。我国已初步确立“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6日发布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用一系列典型数据,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以及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的重大贡献。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1978年,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07367亿元,比1978增长23倍(按可比价计算)。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统计显示,1995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仅占5%,2007年已升至14%,在全球制造业排行榜上与日本并列第二。30年来,我国工业占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40%以上,2007年达43%,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

  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15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98739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45倍和57倍。1999年以来,企业实现利润增幅基本在30%以上,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长的增长期。工业始终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的75.4%来源于工业,2007年工业上交的税金占税收总额的50%,大大高于其他部门。

  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生产能力不足,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大部分商品处于短缺状态。目前,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近30年来,我国工业出口品种不断增多,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仅机电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的就有近40种。在家电、服装、纺织品、日用工业品、微机等领域,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工厂或生产基地。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大幅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创新主体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工业科技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007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研发人员比1995年增长3.2倍;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专利申请量的37.6%。

  工业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成分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多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中竞相发展。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34倍;实现利润总额增长20.2倍。1980年,“三资”工业企业只有3户。2007年末,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已发展到6.8万户。私营工业企业蓬勃发展,股份制工业企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

  经过30多年的努力,能源工业产能大幅提高,能源供需紧张状况明显缓解。2007年全年发电量是1978年的11.8倍;原煤产量比1978年增长3.1倍。原材料工业受需求影响产量猛增,2007年钢产量比1978年增长14.4倍。高技术制造业飞速发展,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进步,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大企业集团发展壮大

  自上世纪90年代国家实施“抓大放小”战略以来,一批批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企业集团先后发展壮大起来。2007年底,我国工业企业集团已达1833个。同时,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活力、地位不断增强。2004年底,我国小型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户数的98%;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62.3%;全年营业收入占全部工业的38.6%。

  从东部地区优先发展逐步转向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2007年,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124倍;实现利润总额增长41倍。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中西部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比1978年增长72倍和80倍;实现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6倍和59倍。工业区域结构趋向协调。

责编:王玉西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