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发展农村交通造福亿万农民

 

CCTV.com  2009年08月03日 16:0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经济日报  

  通过大规模建设“康庄工程”和农村公路联网工程,浙江省永康市目前共有农村公路900多公里。图为该市农村公路上陈路段。       林加强摄

  冯正霖(左二)与王云彪(右二)、韩兴茂(左一)、刘鑫(右一)在进行交流。      本报记者 常 理摄

发展农村交通

  造福亿万农民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进而普遍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为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任重道远。日前,本报邀请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与来自地方的有关负责人及农民代表,共同探讨———

  对话人———

  冯正霖: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王云彪:河南省沈丘县委书记

  韩兴茂:陕西省户县交通局局长

  刘 鑫:河南省沈丘县刘湾村党支部书记

  主持人———

  李 力:本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十一五”前三年,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18万公里,完成投资5484亿元。今明两年是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

  冯正霖:自中央作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后,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工作目标。此后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加快,“十一五”前三年,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18万公里,完成投资5484亿元。截至去年底,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88.6%,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0.1%和79.8%,西部地区建制村通公路率达到81.2%,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5个省(市)已全面完成“十一五”建设目标,福建、山东、广东、山西、宁夏进展较快,基本完成“十一五”建设目标。从全国情况来看,前三年取得的成就显著,应该说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云彪:我们县的情况正是这样。2004年以前,全县农村公路基本上是空白状态,总里程不到100公里。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04年我们开始大规模建设农村公路,到2008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600多公里,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到2004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16倍。

  冯正霖:你们县在中部地区确实具有典型性。

  韩兴茂:户县过去的农村公路基础差、等级低、油路少,群众出行困难,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近几年来户县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全面实施乡乡通油路,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的体制改革工作。2003年以来,先后投资9亿元改建改造县乡公路,修建通村水泥路430公里。

  冯正霖:正是由于群众积极性高,各级领导干部重视,交通运输部门狠抓落实,才有了这几年农村农路建设的大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进而普遍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要实现中央提出的这一目标,今明两年的建设任务还非常繁重。

  为此,交通运输部确定今、明两年的农村公路工作,要坚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切实抓好交通运输行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八件实事”的落实,继续开展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加快推进养护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农村公路是文明路、安全路、致富路,既要让农民群众走上油路、水泥路,还要让农民群众享受公共财政的实惠,坐上公交车

  刘鑫:农村公路村村通让我们受益太大了。我举个例子,我们刘湾村有一个废旧金属收购加工集散地,村里三分之二的劳力都从事废品收购。过去路不好,只能走人力架子车。村民们背着馒头、带着孩子,拉着架子车去各村挨户收废品。走远了当天就回不来,东西收多了,就只能自己背着孩子拉车,非常艰难。现在不一样了,各种公路四通八达,汽车、拖拉机随便跑,收废品更容易了,产业也越做越大,以前一天收不了多少吨废品,现在一天能收几万吨,连新疆、内蒙古的都送到我们那里去卖。去年我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多元,小轿车有50多辆,运煤的货车和下乡收购的农用车各有100多辆,周围的村都很羡慕我们。

  我们村紧邻淮河的最大支流沙颍河,是煤炭和粮食等货物运往华东的便捷航运通道。我们建设经营的刘湾港口,在修建农村公路之前,设计吞吐量只有110万吨,农村公路修通之后,港口货物的集散更加方便,我们计划5年之内港口设计吞吐量达到300万吨。

  韩兴茂:农村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不仅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带动了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县蒋村镇同兴村原先是有名的穷村,由于交通不便,这里享有盛名的“同兴西瓜”销售困难。道路修通后,西瓜批发价从每斤1.1元提高到1.5元,而且客商上门收购,产品供不应求。这个村大棚西瓜已由200亩发展到1300余亩,全村人均纯收入由1000余元增长到8000余元。2008年,全村实现销售收入800余万元,辐射带动全镇大棚西瓜发展到6000余亩,全县达到10000余亩。太平国家森林公园在入园道路改造提升后,年接待游客由5万人增加到30万人,旅游收入成倍增长,带动了全县旅游业大幅升温。

  冯正霖:我刚从新疆喀什回来,有的村已经修了一些水泥路,是作为示范点率先建设的。很多维吾尔族群众反映说,原来村里的果树就种在泥土路边,树上总是落一层土,果子长在树上都不新鲜,根本卖不了好价钱,甚至卖不出去。自从村里修路以后,现在水果比别的村1公斤多卖1元钱,因为水果新鲜了。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感慨地说:“这修的是文明路、安全路、致富路。”

  王云彪:修好农村公路只是我们通过交通服务新农村的第一步,我们的目的是让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城市市民的公交待遇,体现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使农民群众能够坐上公交车,目前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很多村已经有了公交车。

  冯正霖: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仅仅开通班车还不够,重要的是要努力做到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因为农村的客运毕竟是一种经营行为,没有效益没有人愿意跑。要针对农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出行特点,来解决农民的客运班线的发展问题。

  韩兴茂:我们户县也把公交车通到很多村口了,我们还计划在3年内改建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2个、四级站3个、五级站10个、招呼站100个,实现乡乡有等级站、过境村口村村有招呼站、村村通班车。

  到去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超过324万公里,建设成绩越突出,建成规模越大,养护管理的任务越重

  王云彪:农村公路的养护问题,还需要研究探讨。一是资金从哪里来?二是有了钱谁来养护?靠专业养护,农村公路这么大的面,也解决不了。因此,我们现在靠中央给点钱,县里补点钱,对县境内的县道、乡道重点养护。对于村与村之间的公路,能否给老百姓补一点钱,实行群众分段包干责任制的办法,负责自己家门口公路的养护,让群众既能尽点义务,还能有点收入。这一做法我们准备做一些探索和尝试。养护问题不解决的话,油路的寿命会缩短,会逐渐返砂,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群众会有意见。

  韩兴茂:通过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我的感觉是解决了投入问题,但是下一步需要解决正常的增长机制问题。户县日常养护费一年拿到县级财政配套214万元,市级财政配套214万元,按目前算账可以,但是三五年之后,公路里程越建越多,特别是公路的等级在不断提升,加之人工费等都在上涨,目前算账是按照一个农民工领养二级路一个月380元钱,三级以下是300元钱的标准,现在农民比较满意,三五年后,可能就不够了,因此我想,应该解决长效增长机制问题。

  刘鑫:你们说的养护很重要,我觉得管理也很重要,尤其是治理超载。现在很多路都是超载的车轧坏的,我们那里经过的最大的一个车,不算车子自重,光拉的货就重183吨,什么路轧不坏?现在农村公路修好了,很多超载车辆为了躲避治超人员,就绕道农村公路,这对农村公路的毁坏非常严重。

  冯正霖:的确,俗话说,公路都是三分建、七分养,养护管理非常重要。到去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超过324万公里,建设成绩越突出,建成规划越大,养护管理的任务越重。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颁布实施后,各地积极推进管养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适合农村公路的养护运行新机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逐步进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从整体进展看,离国务院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的目标还需付出很大努力。

  目前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就是要在管理体制上做到“三落实”,在运行机制上做到“三结合”。

  我们所说的管理体制上的“三落实”,一要落实责任主体,要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和本省改革实施方案中有关责权划分的规定落实到位,构建起“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责任模式;二要落实机构人员,每个县要成立专门的农村公路管养机构,人员纳入财政供养;三要落实养护资金。

  具体讲运行机制上的“三结合”,一是专业养护和农民承包养护相结合。既要发挥专业养护队伍的作用,又要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相结合。要创新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和养护管理模式,推进两者的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路政管理和养护管理“兼容”模式,加强管理养护和路政管理力度,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三是政府投入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各地在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爱路、护路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到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农村公路保护中来,积极为提高农村公路路况水平作贡献。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德政工程,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十分重要

  王云彪:农民对农村公路的质量问题特别关注。部分农村公路前修后坏,除了设计标准低、超载车辆多之外,对施工队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导致工程偷工减料是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我们除了把对施工队的专业监理落实好以外,也在想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自己去关心自己家门前修的路,让群众知道怎么监督施工队的施工质量,促使企业按规范操作,效果很好。

  冯正霖:确实,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德政工程,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十分重要。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建设质量,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总体情况看,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水平呈上升态势。特别是去年开展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农村公路质量水平有了新提高,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3.5%,较2007年提高1.8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部里确定的质量目标。

  要确保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关键是要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抓好管理、技术和监管三个关键问题。在管理上,要不断健全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责任档案,注意创新管理方式;在技术上,要做好“一个培训,把住两个关口”。“一个培训”,就是要发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基层交通部门、乡村一级建设单位和当地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和行业指导。“把住两个关口”,一是把住原材料质量关,要加强对原材料采购、检验、保管和使用等环节的检查和控制;二是把住现场质量控制关,要抓好路面强度和厚度、桥涵混凝土等关键指标和关键环节的现场质量控制;在监管上,要坚持政府为主、群众结合的监管模式,监管要严格,敢于动真格。

  现场质量控制关有很多经验,我们在江西挖掘的经验正在推广,他们是把技术教给农民,农民根据技术标准去监督。有的村专门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委员会,让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天到晚跟着工程队,每道工序达到标准才让工程队进行下一步。施工队伍都说这比监理还管用,修路丝毫不敢马虎,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

  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对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韩兴茂:农村公路建设最缺的是资金,我们积极探索出了五种办法筹集资金。一是向上争取;二是政府投资、机构融资;三是谁受益、谁投资,引导有条件的群众出资投劳;四是经营资源、聚资投入,对行道树和道路冠名权进行拍卖;五是包抓帮扶,捆绑投入,有效解决了资金问题。

  冯正霖: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难题,因此,我们明确中央补助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是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主体,约占70%—80%,其中国家占了近40%。截止到2009年初,“千亿元通畅工程”中央补助投资共757.8亿元,其中车购税投资438.3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319.5亿元。“通达工程”车购税投资374.9亿元。2006年至2008年3年间,车购税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共822亿元,年均递增19.2%,占车购税总量的比重最高年份达到44.2%。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对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云彪:沈丘是国家级贫困县,尽管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仍然面临着县级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去年公路建设需要配套资金2400万元,今年需要配套资金4500万元,这对我们是很大的包袱,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对国家级贫困县是不是能够倾斜一点?

  冯正霖:的确,中西部“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是一大难点,部里在对革命老区农村公路建设已给予支持的基础上,将加大对中西部“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对这些地区通建制村公路建设的中央补助标准。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交通运输部提高补助标准主要是为了减轻像你们沈丘这样的县以下的配套资金压力。地方配套资金主要由省、市财政解决,不再要求县级以下安排配套资金,也不要求农民群众集资捐钱,但在农民群众自愿条件下可以投工投劳。

  从目前看,完成“十一五”建设任务、实现中央提出的确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进而普遍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目标,重点和难点集中在中部地区建制村通油(水泥)路和西部地区建制村通公路上。从今年开始,国家对中西部“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中部“少边穷”地区建制村通油(水泥)路由10万元/公里提高到15万元/公里,西部“少边穷”地区建制村通公路由10万元/公里提高到20万元/公里。

  韩兴茂:去年实施国家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交通建设资金来源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性质变了,税费改革后,公路养路费等六费由地方交通规费变成中央税,交通部门利用规费质押贷款的融资平台被打破;二是使用方式改了,燃油税收入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分配给地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与拨付管理不同于以往了;三是手段少了,税费改革后,原先以“统贷统还”政策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融资手段,在一些地方受到限制;四是收入减了,国家对1.6升及以下汽车按50%标准减半征收车购税,加上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今年车购税收入预计有所减少。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呢?

  冯正霖:面对这些新变化,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去应对。一要用足、用活、用好中央的政策。农村公路是公益性设施,是拉动内需的投资重点,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把中央给予的政策用足、用活、用好。二要加大中央资金支持力度。在车购税收入预计下降、同时今明两年重点支持灾区300亿元的情况下,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同意并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在原“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今明两年增加安排454亿元中央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国家发改委也加大了国债资金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今年下达的第二批投资计划中,安排了120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并按转移支付的渠道下达到各地财政部门。三要保证地方财政投入。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四要搭建多渠道筹融资平台。要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平台,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公路项目特点的融资方式。交通运输部已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王云彪: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做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决策,明确要求加快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和地震灾区公路恢复重建。这对我们农村公路建设是个机遇。

  冯正霖:这正是我想重点强调的。去年四季度国家启动首轮拉动内需的建设任务,中央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1000亿元,投向公路建设100亿元,其中安排5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安排东中部地区通村沥青(水泥)路建设,西部地区通乡镇沥青(水泥)路建设,共8244个项目,涉及7977个村、298个乡(镇),建设总里程约3.2万公里。今年一季度,国家下达了第二批拉动内需的投资计划,其中安排公路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120亿元,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共安排23725个项目,建设总里程约8.16万公里。

  近一年来的情况表明,农村公路建设在“扩内需、保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央也将继续保持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这的确是农村公路建设新的历史机遇,希望我们抓住机遇,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踏着平坦、宽阔的农村公路大步奔小康。

  文/本报记者 薛志伟 李 力

责编:许桂梅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