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河南周口监狱组织犯人观光旅游引发热议

 

CCTV.com  2009年07月28日 18:1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7月28日电(记者 张兴军)26岁的王宏江是河南一家监狱的在押犯人。日前尚有3年刑期的他和另外9名犯人一起,身穿囚服外出参观了南街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热带植物园等地。作为监狱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这项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5年来第一次走出这个封闭的环境,感觉外面变化很大,看什么都新鲜,眼睛都不够用。”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回忆起当时的经过,王宏江仍然非常兴奋。

  周口监狱副监狱长梁爽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国监狱对犯人的改造模式正由传统的限制人身自由、劳动改造逐步转向教育改造,监狱教育改造的手段创新由此提上日程,组织犯人“观光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做出的探索。

  地处豫东的周口监狱是河南省土地面积最大、关押点最分散的农场型监狱。为了表彰表现良好的服刑人员,7月11日,狱方组织了10名犯人外出参观。

  在狱警的带领下,大家上午来到位于漯河市的南街村,游览了南街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街村创业展览馆和热带植物园,并走进村民家中做客;下午,“观光团”来到周口市的吉鸿昌纪念馆,参观这位抗日名将的事迹,并在烈士铜像前庄严宣誓:要诚信改造,做守法公民。

  作为随行的管理人员,周口监狱办公室的邹志远目睹了整个过程。他说,看得出来,所有犯人都因为这次活动而深受触动,“有的人一路都在笑,有的人激动得直抹眼泪。”

  46岁的吕本文也是“观光团”的一员。“虽然时间很短,但这是我入狱以来最难忘的一天。”他说,“再次体会了自由,才知道自由的可贵。”

  参观学习回来后,吕本文还和家属通了亲情电话。他说:“我老婆听说我出去旅游了一圈后哭了,我们哭着笑着说了好长时间。”

  据了解,作为整个活动的一部分,参观结束后,所有外出犯人都向狱友做了报告,大家都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争相提问,提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还能再搞这样的活动。

  目前,河南省的其他监狱也都在探索教育改造的新渠道,但方式各有不同。

  “对犯人的教育改造是个系统性工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他们走出去,亲眼看看,亲耳听听,有利于让罪犯树立改造信心,同时为走向社会做好基础。”邹志远说。

  周口监狱教育科科长许新军认为,服刑人员长期处在监禁封闭的环境,与社会隔绝,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让服刑人员适当走出监狱,感受社会的巨大变迁,有利于罪犯刑释后重新回归社会。

  他同时表示,很多犯人家属知道监狱推行这项措施后,也都非常赞同。一些人还寄来感谢信或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针对上述事件,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除少数人质疑犯人可能会趁机逃逸或滋生事端外,多数人对监狱的做法都持赞同态度。

  河南本地一家网站对此事的调查显示,在224份投票中,有190票表示赞同,认为不安全、持反对意见的投票数为28%。

  河南省社科院法学社会学所副所长牛苏林认为,作为一种创新,上述做法是监狱管理以人为本的表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下,有条件地组织服刑人员到社会接受教育,对其本人而言具有激励作用,对其他犯人也将起到示范效应。”牛苏林说。 他建议,在推行类似创新举措的过程中,最好能在公众的监督下进行。

  针对公众的一些疑虑和担心,梁爽表示,不是任何一个犯人都可以外出观光学习的,我们有严格、公正的考核标准,在观光时,监狱专门派出狱警一对一看护,犯人绝对不会脱离狱警视线。

  据介绍,符合条件的犯人主要是连续两年被评为监狱改造先进个人的省级改造积极分子,以及快出狱的、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宽管型犯人。

  邹志远表示,作为一次尝试,整个活动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通过各方面的反馈,今后将逐步完善。他同时强调,这并非有人认为的旅游观光,而是一次特殊的针对罪犯的教育活动。

  “在路线设计上,既要考虑监管安全,又要考虑教育效果。” 邹志远说,“一天的时间,一二十个人才花了1000多块钱,花费完全来源于监狱的教育改造经费。

  作为主管部门,河南省监狱管理局日前就上述事件公开做出表态。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有狱警专人看管的情况下,组织服刑人员走出监狱、到特定地方参观学习的探索值得肯定。

  据了解,今年国庆节过后,周口监狱还将举行一次类似活动。

  相关链接:

责编:赵德礼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