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西北政法回应“被就业”事件:学生签协议前知情

 

CCTV.com  2009年07月28日 11:1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京华时报   

  近日,西北政法大学应届毕业生赵冬冬,以网名“酱里合酱”在网上发帖称自己“被就业”了。一时间,“被就业”成为社会热门词汇。

  对此,西北政法大学发表说明,认定赵冬冬签就业协议是为将户口落到西安。赵冬冬的辅导员未尽到审查义务,被调离岗位。此后,赵冬冬认为校方部分说法不属实。

  >>网上发帖

  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

  “我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12日,西北政法大学2009届毕业生赵冬冬以“酱里合酱”的网名,在国内一知名论坛发帖,称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与西安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而他从没听说过这家公司。

  赵冬冬称:“在我们办理档案关系转接的最后一天,看着就业协议书上的内容,我惊呆了,我居然就业了,公司和谁签的协议?”

  在赵冬冬的就业协议书上,“用人单位意见”一栏盖着的印章名称为“陕西天辉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意见”一栏盖着“西安市碑林区人事局干部调配专用章”。

  “有人告诉我,这家公司没有注册。我按协议书上填写的公司联系人电话,打过去没有人接。”赵冬冬说,“我知道我们班另一个同学,他签的是‘西安碑林工业公司’,这家公司我们在网上也没查到。”

  >>代签字者

  为留西安签假协议

  赵冬冬的同学李明(化名)承认,签协议时,赵冬冬不在学校,他在征得赵冬冬同意后代签了协议。

  李明说,毕业前,辅导员问他想不想把人事关系和户口留在西安,来自陕南某县的他给予了肯定答复。辅导员于是给他3份协议书,他在填好“毕业生情况及意见”一栏后,交了130元的人才中心档案托管费。“我填表时,协议书上没有公司和人事局公章。辅导员说,只要我们把个人信息填好,剩下的事就不用管了。后来我们取回协议时,所有公章都盖好了。那家就业单位与我没见过面。”

  赵冬冬的协议也是在这种情况下由李明代签的。对于是否知道签的是假协议,李明说:“应该是默认了吧。”

  >>西北政法

  学生签协议前知情

  24日,西北政法大学学生处处长李玉朝、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赵冬冬所在学院)党委副书记程亚冰、辅导员党振峰等接受了采访。

  据他们介绍,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程序是:学校把就业协议书发给学生,由学生落实就业单位,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签字盖章后,院(系、所)和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签字盖章。“我们经过比对笔迹,确认赵冬冬的就业协议书是他的同学李明代签的。他们还交了托管费,怎么可能不知情?”

  记者追问:“即使赵冬冬知情,就业协议这么重要的文档,同学能代签吗?如果是委托,不需要出具委托书吗?用人单位是谁去联系的?公章是由谁去盖的?是李明、赵冬冬,还是另有其人?或者就是学校代办的?”对此,老师们没有作答。

  辅导员被调离岗位

  24 日,西北政法大学在校园网首页贴出“关于我校毕业生赵冬冬同学‘被就业’一事的说明”,认定赵冬冬的就业协议是其为将人事关系和户口落到西安,委托同学代签并办理了人事代理。赵冬冬所在学院辅导员未尽到认真审查义务,未发现其所签单位没有注册。因此学校决定对辅导员做出严肃处理:令其深刻检查,同时校内通报批评并调离辅导员岗位。

  学校在说明中解释:“按照规定,学生毕业时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应派回生源地人事部门,但赵冬冬为了将人事关系和户口落到西安市,曾在辅导员老师处进行过咨询,辅导员老师详细解释了有关政策规定,认为只有办理人事代理方可实现将人事关系和户口落到西安市的目的。随后,辅导员老师与某人事代理部门取得联系,并帮助找到一家就业单位,赵冬冬委托本班同学在人事代理框架下与这家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发网帖者

  校方说明部分不实

  对于校方的说明,赵冬冬回应称,校方说明部分说法不属实。

  赵冬冬称,在领毕业证前,辅导员打电话问他是否想把档案留在西安。得到肯定答复后,后面的事情是辅导员和同学帮助办理的,在领毕业证前他一直不在学校。“责任主要在我,没有找辅导员询问。”

  对于校方说明里说:“赵冬冬委托本班同学刘某在人事代理框架下与这家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赵冬冬称不属实,“我只是让他交钱和协议书”。至于之前是否知道档案留在西安,就业协议书上需要一个就业单位,他称“算是知道”。

  对于为什么签协议时没拒绝,离校后却发帖曝光,赵冬冬说:“我不知道要签假协议,而且我曝光质疑的是被假协议抬高的就业率。”

  -质疑

  协议造假为落户还是抬高就业率

  “近几年,常有人才中心与学校联系,为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务。”西北政法大学一老师说,“本科以上毕业生在西安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能落户,希望落户西安又没找到工作的外地生,会先与人才中心签协议,单位由人才中心负责安排,学生不会真的去报到。”

  程亚冰说,赵冬冬所在班级40多名学生中有4人是在西安“人事挂靠”。记者查阅该班全部就业协议,发现用人单位为私营企业,同时盖有西安各区人事局“干部调配专用章”的有近10人。其中谁已就业、谁未就业无从辨别。

  一位西安市民称,这类事情早就不新鲜了,他就曾帮几个朋友办过假协议,“找几家‘皮包公司’盖好章,就办成了”。

  对学校来说,这类假协议提升了就业率。但西北政法大学就业办老师李君说:“让学生实现人事挂靠,是为他们提供平台,与就业率无关。前几年,就业率要向社会公布,学校间要排名,现在只需向主管部门报告,我们没必要为抬高就业率造假。”据《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

  相关链接:

责编:扈玲娟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