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民和县情况介绍

 

CCTV.com  2009年07月18日 19:0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突出“一城两区”建设  再造东部门户形象
——访中共民和县委书记赵雄
本报记者 鲍呈辉 通讯员 马晓晨
2009年的河湟谷地,处处蒸腾着改革发展的滚滚热浪。位于我省最东部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从春天的暖阳到夏日炎炎的骄阳,随着气候的变暖,似乎“一城两区”的建设热度愈来愈高,也许是旷世以来力度最大的建设高潮,短短的半年时间,使民和人感受到县委、县政府“努力实践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之路,突出‘一城两区’建设,再造青海东部门户新形象”的发展蓝图正在变为现实。当笔者的脚步刚刚迈过民和大桥进入县城,就已经亲身体验到旧城建设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
就在山城红崖护坡衬砌施工工地,笔者见到民和县委书记赵雄、县长马成龙、副书记沙德林等县领导在那里现场办公。于是,记者的采访由此开始了。
记者:赵书记,民和以“突出‘一城两区’建设,再造青海东部门户新形象”为发展载体,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一城两区”具体指什么?再造青海东部门户新形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问如何才能实现?
赵雄:“努力实践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之路,突出‘一城两区’建设,再造青海东部门户新形象”发展理念的提出,是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海东地委委员扩大会议、县委十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加大农业、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水利工程等投资项目、拉动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特别是省、地高度重视下川口工业区建设的机遇以及地委打造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的契机,同时认真研究民和改革发展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县域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的实践载体。我们所搞的“一城两区”,是指以县城川垣新区、旧城改造整治和八个建制镇为主的城镇建设项目,两区是指农业示范园区和下川口工业园区。
至于如何实现再造青海东部门户新形象的问题,我们进行过通盘考虑,难度大困难多,但我们有信心。民和是青海省的东大门,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关乎着青海东大门新形象的树立。因此,我们在县城建设上提出“提高城镇品位、打造特色县城、构筑新型集镇、建设整洁农村”的总体要求,川垣新区建设上注重体现民和特色、突出时代感和文化底蕴,始终贯穿“新区体现水平”的思路,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科学化建设。真正把川垣新区建设成经济发展的引擎、招商引资的平台、展示形象的窗口。在旧城建设上贯穿“旧城体现繁荣”的理念,加大旧城建筑物穿衣戴帽、旧城道路和排水工程、红崖综合整治工程、巴州河综合治理工程等,全面展示整洁、亮丽、繁荣的新型县城。在农业园区建设上,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形象、三年出效益”的工作要求,优化特色农业区域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努力在特色农业向优质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上取得重要进展。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树立“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理念,按照省政府提出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的要求,把工业区建设放到主攻工业的最前沿、招商引资的最前沿、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记者:自四月份以来,民和川垣新区、旧城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旧城的改造力度很大,请问赵书记怎样建设?目前进展如何?
赵雄:川垣新区自2002年建设以来,把宽敞靓丽与建筑品位结合起来、休闲广场与绿地建设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优化人居环境、追赶现代城市品位的思想和理念。截止目前,已累计投资9.5亿元,仅2008年共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4个,完成投资3.14亿元。新区实施的川垣大道、川垣二路、三路道路与供排水工程全面完工交付使用,川垣一路道路与排水工程6月底竣工;投资2100万元的川垣北路道路与排水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党政机关及其它部门的19幢办公大楼现已全部投入使用;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明达商城已投入运营,投资2亿元的商业步行街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修建商铺1万平方米。8个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共修建住宅楼92幢、3600套、36.1万平方米,入住率达90%。同时,新区的绿化生态建设也凸显出“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的城市园林特色。川垣新区已经成为青海东部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县城旧城区的改造以西出口山城红崖区域综合治理、巴州河河道治理、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为龙头,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强化城镇功能,着力提高城镇品位,充分体现商业繁荣。目前,总投资2680万元的山城红崖综合整治工程,于2008年10开工建设,主要实施破碎山体开挖、削坡、边坡衬砌和小游园及民和宝塔建设,预计10月底竣工;投资1890万元的老城道路、排水与路灯改造工程基本竣工;投资2020万元的巴州河综合治理工程,现已完成拦河坝坝体50%工程量,完成投资1200万元;投资3019万元的县城第三水源及输水管网工程, 投资450万元的就成主街道整治即“穿衣戴帽”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施工;投资4260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已完成部分集污管道埋设工程; 投资3000万元的胡同道拓建工程征地拆迁的评估工作已基本结束,8月份开工建设;投资930万元的马营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将在今年10月底完成;古鄯、满坪、官亭、马营五个集镇的街道排水、人行道、路灯安装等目前正在紧张施工。县城和重点集镇的环卫设施不断改善,基础条件日臻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享受到了新兴城市功能所带来的愉悦和便捷。
记者:民和是农业大县,近年来民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令人瞩目。为什么还要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示范园区规模、功能如何?目前建设情况如何?
赵雄:不错。近年来,民和县以特色农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主导地位已经形成。冬小麦、优质马铃薯、杂交油菜、精细蔬菜、制种、全膜双垄集雨栽培等优势作物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全县特色农作物占到总播种面积的76%以上。畜牧业、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当然,民和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是以省委打造“河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和地委“建设全省最大的菜篮子基地和集散中心”为契机,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上,按照“园区引领、产业带动、基地推进、项目支撑、服务保障”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高原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计划按照“一区多园,点状分布”的建设模式,投资35381万元,利用三年时间,努力建设包括一个综合功能区、七大核心示范园和十二个十大辐射基地。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菜、花卉苗木繁育、特色精品农产品生产、特色养殖业,努力将园区建成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基地,现代科技的辐射源,成为全县乃至全区、全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样板,积极引领全县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截止目前,占地349.35亩,总投资8944万元的县园艺场综合功能区,已与青海省民和湟川冶金有限公司、民和湟乳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土地转让合同和液态奶生产线土地流转协议,已支付土地转让金350余万元,完成土地流转349.53亩,年内计划投资4600万元。核心示范区以川口镇驮岭村、马场垣乡团结村、金星村、翠泉村、马聚垣村、香水村为主,总面积为3150亩,总投资11263万元。其中,优质设施果品示范园位于马场垣乡金星村,计划三年建设面积1200亩,建设冬暖式大棚500栋,年产优质果品800吨,创收250多万元。目前投资1400万元的200栋第四代高标准温室,现已完成156栋温室墙体建设,上骨架50栋,扣棚50栋,种植50栋;位于马场垣乡团结村的花卉栽培示范园,占地50亩,投资2000万元。目前,投资557.6万元的16亩钢架联动温室基本建成;位于马场垣乡翠泉村的杂交蔬菜制种示范园40栋拱棚全部完成投入使用;位于县苗圃的生态苗木培育示范园已完成投资33.8万元,建设面积72亩;生态养殖示范园已与省农科院达成协议,计划投资1200万元。目前千头奶牛养殖示范区、万只蛋鸡养殖场、盛达千头生猪养殖场、獭兔养殖示范小区等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同时,川口、马场垣、巴州、隆治、西沟、古鄯、总堡、李二堡等八个乡镇的十二个辐射基地,建设面积27.6万亩,辐射面积为64万亩,总投资15174万元。承担辐射带动全县特色农、林、牧产业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技术、脱毒马铃薯种薯、优质蔬菜、常规蔬菜制种、杂交蔬菜制种、旱砂西瓜、杂果经济林、生态养殖、肉牛养殖、亚麻蚕豆、肉羊改良等发展的功能。年内计划完成7项建设任务,完成投资6754.45万元,现已完成投资4056.37万元。真正实现抓特色、上规模、创品牌、带万家、增效益的目标。
记者:民和曾经在省内工业领域红极一时,被誉为“硅铁走廊”。但也使民和的碧水蓝天变成了灰土黑天。如今工业园区的建设,解决了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的大问题。也为民和推进工业强县打下了坚实基础。请问下川口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如何?能否为民和带来二次工业革命?
赵雄:长期以来,工业化水平低是制约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症结,虽然“硅铁走廊”为民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付出了代价。因此,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是振兴民和经济的必由之路。民和下川口工业区的建设,解决了民和高耗能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找到了出路,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奠定了基础。
为建设好民和下川口工业区,我们按照青海省政府确定的“通过对区域经济的合理划分,对一大批落后企业升级改造,让民和县的冶炼企业关小上大,集中生产,使当地群众享受原本的蓝天碧水”的目标,以节能减排、产业升级为目标,以整合迁建县城地区现有冶炼企业为基础,通过工业园区着力引进大型工业项目,打造以系列铁合金、电解铝及铝型材等为主的高原新兴工业基础材料基地。建成承接全省“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东部综合经济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可以这样说,工业园区的建设,不但还民和一个蓝天碧水,也使民和既硅铁走廊之后的第二次革命,而且是根本性的大革命。
青海民和下川口工业区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区之一。规划面积9061亩,规划总投资173.44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投资16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44亿元。工业区规划项目实施后,到2010年,可形成年产系列铁合金60万吨,铝基合金15万吨,电石40万吨,碳化硅10万吨,年可实现工业产值98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1.8亿元以上,税金5亿元,可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10月开始筹建,2007年9月26日奠基动工。一年多来,工业区建设已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总投资3024万元、全长3.4公里的工业区主干道路路面硬化全部完成;总投资3585.31万元的西垣道路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2600万元,并已具备通行能力;园区铁路专用线已完成可研报告;生活用水工程主管道全线竣工通水,1000吨高位水池建成投运;投资9000万元的110千伏变电所已完成设备安装,正在进行调试;总投资3.4亿元的330千伏变电所,主控楼已已封顶,正在进行设备安装,7月底投入运行。企业入驻园区的条件基本形成,目前开工建设或选址拟建的企业有16家。其中,兰海冶炼、湟川冶金等6家企业已开工建设。青投公司投资67亿元、年产40万吨铝基合金项目已到位资金2000万元,协议征地2200亩,地勘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计划7月8日举行开工典礼;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总投资80亿元的华能民和电厂协议已经签约,规划建设4×600MW燃煤发电机组,一期工程建设2×600MW机组,投资50亿元。总投资1亿元的乐华公司2×3万千伏安电石项目,办公楼、宿舍楼主体已完工,正在建设厂房,完成投资6000万元。
记者:赵书记,近期记者通过对“一城两区”建设的采访,感觉如日中天,如火如荼。那么除了政策上的扶持外,如何用法律来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赵雄: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和服务支持,依法行政,依法运作。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规划与规则,推动企业培训、咨询、信息服务社会化等。同时,为了创造更优越的投资环境,对规定的收费项目,全部按最低标准执行,有的项目执行零收费标准,大力吸引外来投资者。还充分发挥协调与服务的职能作用,为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排忧解难,维护投资商的合法权益。

     

2/7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