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青海东部门户新形象呼之欲出
夏日的民和,沐浴着早晨的朝阳走在川垣新区宽畅的人行大道上的人们,总是喜气洋洋,精气神都聚到了脸上。那是因为县委、县政府“努力实践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之路,突出‘一城两区’建设,再造青海东部门户新形象”的发展蓝图,使人们已经享受到了新兴城市功能所带来的愉悦和便捷,农业园区建设带给农民们更大的实惠和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下川口工业集中区建设使人们看到工业强县战略正在带来的物质大变化。
新区凸显品位 旧城体现繁荣
夏日的傍晚,民和川垣新区假日广场上或搀老携幼或坐或站或漫步的人们悠闲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世居这里的广大干部群众犹如逛北京天安门广场似的,显出情绪激扬,舒适惬意的神情来。退休干部范文翰高兴地说:“川垣新区建设把宽敞与品位结合起来、休闲广场与绿地建设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优化人居环境、追赶现代城市品位的思想和理念。民和真的变了,变的大气变的美丽变的酷了……”
民和县委书记赵雄曾有言:“民和是青海省的东大门,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关乎着青海东大门新形象的树立。因此,我们在城市建设上注重体现民和特色、突出时代感和文化底蕴,始终贯穿‘新区体现水平、旧城体现繁荣’的思路,在新区建设上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科学化建设。这一点我们三届县委领导的看法是一样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设想,川垣新区的建设更令民和人感到骄傲。截止目前,已累计投资9.5亿元,仅2008年共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4个,完成投资3.14亿元。新区实施的川垣大道、川垣二路、三路道路与供排水工程全面完工交付使用,川垣一路已完成路基工程;党政机关及其它部门的19幢办公大楼现已全部投入使用;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明达商城已投入运营,投资2亿元的商业步行街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修建商铺1万平方米。8个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共修建住宅楼92幢、3600套、36.1万平方米,入住率达90%。同时,新区的绿化生态建设也凸显出“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的城市园林特色。川垣新区已经成为青海东部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世居山城村的农民李兴汉激动地说:“县城旧城区的改造自不必说,就是因为山城垣红崖挡住了县城的视线和公路的开通,愣是把山城垣一角给搬走了。真是大动作啊。”
旧城区以西出口山城红崖区域综合治理、巴州河河道治理、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为龙头,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强化城镇功能,着力提高城镇品位。目前,投资1890万元的老城道路、排水与路灯改造工程基本竣工;投资1820万元的老县城内巴州河综合治理工程,现已完成拦河坝坝体50%工程量;投资2400万元的县城西出口红崖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土方开挖、削坡等工程,将在10月底完成坡面防护及小游园建设;投资3019万元的县城第三水源及输水管网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施工;投资4260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已完成部分集污管道埋设工程;投资930万元的集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将在今年10月底完成。古鄯、官亭、马营三镇实施的垃圾收运中转项目完成投资113万元,县城和重点集镇的环卫设施不断改善,基础条件日臻完善。
农业凸现特色 园区带动产业
七月的湟水流域,田园绿意尽然。笔者有幸到民和县农业园区核心示范园马场垣乡金星村7社采访,当车子停在村中心的公路边上,一块醒目的“民和县高原优质设施果品示范园”的大标牌映入眼帘,路东占地近400亩的200栋现代冬暖式温棚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镜面似的反光来,非常耀眼。笔者弯腰进入路边第一个温棚,见7社农民魏玉忠和他的妻子正忙碌着摘西甜瓜。我的采访便开始了。“我两口子承包了5个大棚,其中今年种上了2个棚,一个棚的菜瓜收入了1.3万元,这一棚西甜瓜估计收入不下2万元,这样的收入往年是不能想的。这就是农业园区示范点的好处,只要上面给了我们搞园区的政策,大农业才能显出特色来,而且园区还能带出产业来。”
民和县县长马成龙无不感慨地说:“近年来,民和县以特色农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主导地位已经形成。冬小麦、优质马铃薯、杂交油菜、精细蔬菜、制种、全膜双垄集雨栽培等优势作物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全县特色农作物占到总播种面积的76%以上。畜牧业、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而且,民和县在农业生产上堪称海东之最的一些科技创新做法,为全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因此,民和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是以地委打造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为契机,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上,计划按照“一区多园,点状分布”的建设模式,投资31416.575万元,利用三年时间,努力建设一个综合功能区,一个核心示范园,十二大辐射基地。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菜、花卉苗木繁育、特色精品农产品生产、特色养殖业,努力将园区建成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基地,现代科技的辐射源,成为全县乃至全区、全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样板,积极引领全县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截止目前,位于县园艺场的综合功能区,占地349.35亩。已与青海省民和湟川冶金有限公司、民和湟乳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土地转让合同,已支付土地转让金350万元,按实施方案动工建设;核心示范区以川口镇驮岭村、马场垣乡团结村、金星村、翠泉村、马聚垣村、香水村为主,总面积为2.6万亩。其中,优质设施果品示范园位于马场垣乡金星村,计划三年建设面积1200亩,建设冬暖式大棚500栋,年产优质果品800吨,创收250多万元。目前投资760万元、占地400亩的200栋高标准温室,现已完成180栋温室墙体建设,上骨架80栋,扣棚60栋,种植33栋,10多个棚开始收益;位于马场垣乡团结村的花卉栽培示范园,占地50亩,投资2000万元。目前,投资557.6万元的16亩钢架联动温室正在建设之中;位于马场垣乡翠泉村的杂交蔬菜制种示范园40栋拱棚全部完成;位于县苗圃的生态苗木培育示范园已完成投资33.8万元;生态养殖示范园已与省农科院达成协议,计划投资400万元,在马场垣乡马聚垣村建立高产优质奶牛场,占地100亩。同时,川口、马场垣、巴州、隆治、西沟、古鄯、总堡等七个乡镇的十个辐射基地,总面积达到21.2万亩,建设面积为15050亩,承担辐射带动全县特色农、林、牧产业发展的功能。依托果蔬、马铃薯及蔬菜制种、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花卉栽培、生态苗木繁育以及奶牛、生猪、獭兔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目前,隆治乡李家村的旱砂西瓜基地,总投资55万元,修建拱棚152栋,已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营。投资22万元的古鄯镇古鄯村的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已完成。真正实现抓特色、上规模、创品牌、带万家、增效益的目标。
推进工业强县 园区体现实力
民和县搞了多年工业的老干部张鹏华曾感慨地说:“过去我们搞了一二十年的工业,吃尽了苦,也为民和曾经是硅铁走廊沾沾自喜过,但是也使民和的碧水蓝天变成了灰土黑天。如今工业园区的建设,解决了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的大问题。才真正是工业强县的好决策。”
民和县委常委、副县长马全兴奋地告诉笔者:“民和县建工业区,是我们按照青海省政府确定的“通过对区域经济的合理划分,对一大批落后企业升级改造,让民和县的冶炼企业关小上大,集中生产,使当地群众享受原本的蓝天碧水”的目标,以节能减排、产业升级为目标,以整合迁建县城地区现有冶炼企业为基础,通过工业园区着力引进大型工业项目,打造以系列铁合金、电解铝及铝型材等为主的高原新兴工业基础材料基地。因此,青海民和下川口工业区的建设上马,为提高民和县域经济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青海民和下川口工业区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区之一。规划面积9061亩,规划总投资173.44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投资16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44亿元。工业区规划项目实施后,到2010年,可形成年产系列铁合金60万吨,铝基合金15万吨,电石40万吨,碳化硅10万吨,年可实现工业产值98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1.8亿元以上,税金5亿元,可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10月开始筹建,2007年9月26日奠基动工。一年多来,工业区建设已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业区主干道路已具备通行能力,生活用水工程主管道全线竣工通水,330、110千伏变电所主体已完成,企业入驻园区的条件基本形成。目前开工建设或选址拟建的企业有14家,其中,兰海冶炼、湟川冶金等6家企业已开工建设。青投公司投资58亿元、年产40万吨铝基合金大板锭项目和25万吨碳素阳极项目已投入前期资金2000多万元,地勘等前期工作顺利完成,7月8日举行了开工典礼已开始建设;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总投资80亿元的华能民和电厂协议已经签约,规划建设4×600MW燃煤发电机组,一期工程建设2×600MW机组,投资50亿元。
今日的民和县正以新的姿态,新的面目迎接新的明天,一个全新的东大门形象在全省东部呼之欲出。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