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篇:
(一)洪水泉清真寺简介
洪水泉清真寺位于平安县洪水泉乡洪水泉村,始建于明代,后以清乾隆年间最大一次扩建形成现在规模。整个寺院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由照壁、山门、唤醒楼、大殿、学房等建筑组成,该寺在建筑风格上,大量融合了汉、回、藏等民族的建筑风格及特点。而且大量应用了“菊竹梅兰”、“二龙戏珠”、“吉祥八宝”、“暗八仙”、“琴棋书画”、“凤麟呈祥”、“五蝠(福)捧寿”等反映宗教民族的吉祥图案。做为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却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结合同时出现在清真寺中,这在我国伊斯兰教寺院中实属罕见,这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也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该寺院设计独特,飞檐斗拱,工艺精湛,建筑宏伟,尤以砖雕、木雕图案最为精美。该寺是青海境内及至西北地区现存修建最好的古代清真寺之一,现为青海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平安县峡群林场情况介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带领广大干部群众,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主题,坚持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开拓进取,克难奋进,大胆创新,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全县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国家重点生态等四大林业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9.66万亩,封山育林37.0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780万株。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62.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23.2%;县城绿地面积151.9公顷,绿地率达21.7%,公共绿地面积26.4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2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期的5.1%增加到现在的22.7%。
峡群林场位于平安县南部脑山地区的三合镇境内,拉脊山脉北麓,距平安县县城所在地平安镇28公里,距西宁机场30公里。属中高山地貌,海拔2650-3900米,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衔接地带,南面与化隆县接壤,东至古城乡青沙山封山育林区,西连石灰窑乡阿米基里山封山育林区,北面与三合镇庄廓村相连,场部设在林场北面的桦林台上,峡群寺林场总经营面积5.35万亩,现有有林地面积7801.5亩,灌木林地面积42741亩,灌丛地2836.5亩,宜林地114亩,苗圃地150亩,森林覆盖率94.4%。
峡群林场是平安县唯一的天然次生林林区,林相整齐,具有成片的天然云杉、山杨纯林,少量的云桦混交林及人工青杨林。绿意盎然的白杨、零星点缀的红花、青青的草地及涓涓溪流,清新自然。各种乔木高大挺拔,林地清新湿润,散发着芬芳。紫色的高山杜鹃、黄色的金露梅、白色的银露梅、叶形倚丽的茶藨子、果红似火的天山花楸等灌木镶嵌于林间,构成了峡群林场独特的自然景观。另外林区内有众多珍禽异兽,如狍鹿、猞猁、獐子、野狐、野兔、野鸡、梅花鹿等;野生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如蕨菜、蘑菇、鹿角菜、石花菜等;药用植物有大黄、黄芪、党参、秦艽等。自2000年国家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峡群林场被列入全县天然林重点保护工程区,该场抢抓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先后投资120万元完成了峡群林场苗圃(改扩建)工程;投资127.8万元完成了峡群林场容器化苗圃建设工程;投资100万元完成了青海云杉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同时累计完成天然林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峡群林场苗圃总面积150亩,是全县唯一一处针叶苗木培育基地,主要培育的品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园柏、油松、桦树。年出圃各类造林苗木40万株。
1996年2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峡群林场建立为省级森林公园—峡群寺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包括峡群林场辖区、著名的佛教胜地—夏宗寺。总面积3558公顷。2006年,峡群寺森林公园被确定为国家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近十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5万余元。
(三)夏宗寺简介
夏宗寺位于平安县瓦窑台村北红崖山凹中,地处阿尼吉利山脉的夏宗林场。夏宗是“夏哇日宗”的缩写,直译为“鹿寨”。这里环境幽静,林木茂盛,曾是鹿类动物的乐园。藏语全称为“夏宗珠代”,意为“夏宗修行处”,是历史上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僧人静修的出名静地。它与海南洲兴海县的赛宗寺、乐都县的普拉央宗寺、尖扎县的南宗寺,在安多地区同称为“安多四宗”。为藏传佛教界的名刹寺院。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著名僧人汝必多洁活佛在夏宗寺为年仅3岁的宗喀巴授近事戒。历史上许多高僧如曲结顿珠仁钦、鄂色加措等都在此寺修行过。夏宗寺规模最大时有僧人40余人,殿宇僧舍400多间,寺院有经堂院、噶玛、大小仙康(亦称参康)、汝必多洁灵塔、八卦亭及九间店均建在三面决壁的悬崖峭壁上。该建筑群毁于“文革”当中。1985年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由政府拨巨款修复经堂院,1995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又修复了大小仙康13间,后又陆续复建了汝必多洁灵塔、八卦亭。使夏宗寺这一美丽、而神奇、具有悠久历史的寺院,在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今天,不仅复为佛教圣地,而且成为一处景色迷人的旅游胜地。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