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平安县情况介绍

 

CCTV.com  2009年07月18日 18:4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农业篇:

    (一)平安县农业生产概况     

    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地处湟水河中游,与省会西宁接壤,毗邻兰州,地理位置优越。县域总面积769平方公里,海拔2066--4167米,是青海省海东地委、行署所在地,全区政治、文化的中心。全县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8万余人,农村劳动力4.4万人。现辖5乡3镇,111个行政村。

    平安县大部分为山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气候具有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雨滋润,冬季寒冷漫长的特点,年总降水量600毫米,年平均气温0.3-6.4℃,年积温在1400-2800℃之间,地型地貌多样,湟水河贯穿全境,温光水土资源丰富,是我省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县域交通便利,青藏铁路、109国道自东向西横穿而过,西宁飞机场距县城仅6公里。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31.36万亩,人均占有4.02亩,其中:水浇地9.6万亩(人均1.23亩),浅山地14.2万亩,脑山地7.56万亩(人均占有山旱地2.79亩),川浅脑耕地面积分别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0.6%、45.3%、24.1%。

    2009年,我县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开创平安农业工作新局面。目前,各项农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地进行。

    一、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全县共完成播种面积31.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8.16万亩,油料作物7.82万亩;蔬菜2.3万亩;落实冬小麦0.5万亩,种植大蒜0.9万亩,落实农作物制繁种2.6万亩;签订订单合同165份,涉及农户9600户,农作物订单面积4.6万亩,其中小麦0.5万亩,优质油菜0.15万亩,杂交油菜0.35万亩,马铃薯种薯1.6万亩,商品薯2万亩。建立了优质油菜、全膜覆盖马铃薯栽培、脱毒马铃薯繁种、优质蚕豆、小麦繁种、油菜制种和温棚蔬菜等特色作物高产示范田22处,面积2.3万亩。同时,把推动土地流转作为促进“三农”工作的重点来抓,强化引导,注重规范,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使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了较好的态势,近两年以转包、租赁、互换、代耕代种形式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2.2亩,建立百亩流转示范点17个,500亩示范点1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以省委“建设河湟特色农业百里长廊”为目标,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精心打造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为4.2万亩,其中核心区以小峡镇下红庄村为中心,包括现代蔬菜生产基地、油菜北繁基地、特色园林苗木繁育基地及农业科技观光园、休闲垂钓旅游观光区、现代畜牧与特色养殖基地。示范园区规划期5年,规划总投资2.99亿元。2008年,全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830.14万元用于园区建设,建设第四代高标准新型日光节能温室150座,开发和改造渔塘570亩,生产食用菌菌种43万袋;中科院北繁综合试验区土地征用200亩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生产30万盆。2009年园区计划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目前,已完成投资达2691.77万元,占今年投资计划的53.84%。建设完成大蒜生产基地5000亩,杂交油菜制种1000亩,优质小麦繁种800亩,马铃薯全膜覆盖2万亩,食用菌菌种生产35.6万袋,新建第四代新型日光节能温室墙体48座,常规温棚28座,拱棚11座。另外,园区内各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实施中。

    三、农业重点项目进展有序

    (1)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推广技术全面完成:依托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在巴藏沟乡、沙沟乡、古城乡等6个浅山地区乡镇36个行政村推广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栽培技术2万亩。目前项目已全面完成。建立了马铃薯覆膜面积2万亩,建立了2个千亩和8个百亩示范点,对示范区的项目农户实施了每亩补助150元的物资补助,预计今年全县马铃薯产量达14000万公斤。

    (2)平安县现代蔬菜产业发展项目:项目总投资1099.5万元,建设日光节能温室墙体64栋,新型高标准温棚墙体48栋,拱棚12栋,大蒜标准化种植1500亩,引育新品种8个,举办蔬菜生产及标准化大蒜种植技术培训班9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种菜能手356人次。

    (3)2008年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加强服务促进沼气综合利用,推进农村能源健康发展,投资124万元,购置沼气清渣车11辆,建立起、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沼气建设成果。

    (4)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中央投资95万元,同步拉动农民投入资金300万元,补贴机具种类、补贴数额较往年都大大增加。发放各类补贴机具649台(部),有效提高了全县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

    (5)三电合一项目:实施了农业部“三电合一”项目建成了以一个语音工控机、三个人工坐席端组成的电话语音系统,开通12316咨询热线。建立起农业信息数据库和农业语音专家数据库,开展专家咨询服务。

    当前,我县农业生产进入了极为关键的时期。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加快发展平安现代农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我县农村改革稳定、和谐发展新局面。     

    (二)平安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设施农业在省、地、县设施农业项目资金的扶持和带动下,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本着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提高质量,整村推进,市场带动,规模发展的原则,突出重点区域,确定主导产业,积极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设施农业产业带。现就我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我县设施农业在省、地、县项目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目前,我县共有温棚3925座(其中新型高标准温棚248座),其中:川水地区2970座(平安镇1785座,小峡镇1185座),浅山地区955座(三合镇364座,洪水泉乡147座,石灰窑乡65座,古城乡220座,沙沟乡130座,巴藏沟乡29座)。

    2007年,农业部门多次赴宁夏中卫、永宁等地,通过多方学习对比,将设施农业发展思路定位在高标准新型温室建设上 ,积极争取省农牧厅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项目资金,逐年加大资金投入,逐步为下红庄深冬蔬菜生产基地和上庄大路无公害蔬菜基地、石家营菌种基地解决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并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社和协会, 下红庄深冬蔬菜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协会+科技示范+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了两家涉农公司入驻基地,他们在种植和管理好现有温棚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在蔬菜产业链条的下延,暨蔬菜营销和配送优势,积极为基地统一育苗和统一销售服务,极大地降低了生产和销售成本,提高了经济收入。

    农业部门在系统内深入推行了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创新和建立示范基地活动,以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科技推广为抓手,选派8名有特长的农业科技人员到基地开展技术创新、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使农业科技人员与科技示范基地成为连接农民科技需求的桥梁与纽带,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基地通过引育油桃、提子、樱桃番茄、水果型黄瓜、苦瓜等新产品,推广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农户的蔬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部门紧紧依托新型温室,将发展重点放在三个蔬菜基地建设上,促进农民通过设施农业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并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村设施农业的发展。

    2008年,海东提出并制定科技园区规划,我县根据海东的园区规划,制定平安县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县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为目标,以开发109国道和湟水河沿线,改造传统农业结构,促进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宗旨,充分利用项目区独特的地理、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引进农业高新技术、新品种进行集约化、设施化生产,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通过四至五年的发展,力争在项目区建立一个集蔬菜种植、池塘养殖、作物制种、农业技术示范、培训、推广、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今后紧紧围绕小峡镇下红庄深冬蔬菜生产基地、平安镇上庄大路无公害蔬菜基地,以这两个基地为中心,大力发展我县的蔬菜产业,辐射带动周边乡村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通过几年的大力发展,使小峡镇形成我县乃至全省特色蔬菜和食用菌基地,平安镇上庄大路村形成西红柿和黄瓜基地。通过集约经营和规模发展,让我县蔬菜和食用菌在我县市场乃至外地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发展设施农业更有利于提高我县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增加菜农经济收入。     

    (三)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

    三合镇寺台村示范点简介     

    平安县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农业区,海拔2066--4167米。全县有耕地32万亩,其中:水浇地9.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 ,山旱地22.4万亩,占70%。长期以来,由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山旱地面积大、产量低、效益差,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浅脑山区还没有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农业部门从县情实际出发,依托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切实加快旱作农业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栽培技术推广步伐,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马铃薯生产对山区群众增产粮食和增加收入的支撑作用。

    2009年,全县种植马铃薯7.01万亩,农业部门在巴藏沟乡、沙沟乡、古城乡、三合镇、石灰窑乡、洪水泉乡等6个山区乡镇36个行政村推广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栽培技术2万亩,并建立了2个千亩和8个百亩示范点。通过项目的实施,预计亩产较常规种植增产500公斤以上,亩增收300元以上,可实现新增总产1000万公斤,新增产值600万元。

    三合镇寺台村属典型的浅山地区,海拔2650米,海拔2610米,全村共有4个社,276户,903人,劳动力534人,耕地面积2648亩,今年全村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大力推广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栽培技术1086亩,预计平均亩产达2000公斤,实现总产217万公斤。 

3/5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