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化隆县情况介绍

 

CCTV.com  2009年07月18日 18:3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专题:大美青海——2009全国网络媒体青海行

      一、基本情况
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东径101°39′至102°42′,北纬35°48′至36°17′,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海拨在1884米至4481米之间,县城所在地巴燕镇海拔2840米。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89天,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夏季凉爽短促,冬季寒令漫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黄河沿县境南缘自西向东流过,流程达168公里。境内有已建和在建的7座大中型水电站。
化隆县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17个乡镇、2个管委会、362个行政村,总人口24.35万元,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绝对贫困人口6.3万人,占28.6%),有回、汉、藏、撒拉等12个民族,其中回族占52.5%,藏族占21.3%,汉族占21.2%,撒拉族占5%。主要工业产品有铝锭、碳化硅、矿泉水、镍等,主要生产小麦、青稞、豌豆、洋芋、油菜籽等作物。
总体来看,化隆县是农牧业结合以农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县,自然条件差,财政自给率低,发展和建设能力弱,贫困人口多,贫穷程度深。县境内群山突兀,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6人,大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海拔高、气候恶劣、生存条件差的山区,“县穷民不富”是化隆的基本县情。
二、发展思路
为顺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劳务富县、新区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一区(群科新区)、两带(沿黄河经济带、浅脑山特色农牧业经济带)、三园(加合工业园、群科生态工业园、昂思多矿泉水开发园”的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富裕文明和谐新化隆建设的新局面。
三、各项事业发展概况
(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18.01亿元,工业总产值27.6亿元,工业增加值9.4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67万元,县属固定资产投资6.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898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98元。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为7.1亿元,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工业增加值4.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04万元,县属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5857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805元。
(二)特色经济发展较快,农业生产效益明显。
农业生产方面。化隆县现有总耕地面积53.9万亩,其中川水地8.6万亩,浅山地31.9万亩,脑山地13.7万亩。2008年,全县各类作物播种面积55.3万亩,其中优势作物占72.1%。粮食总产达到5954万公斤,油料总产达到2534万公斤。种植优质薄皮核桃7022亩,新建温棚650栋,建立“一村一品”项目示范基地9000亩。今年,全县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万亩(主要品种为小麦、青稞、豌豆、马铃薯),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5.9万亩。
畜牧业发展方面。全县草场面积258万亩,草场载畜量低,主要以家庭圈养为主。2008年,全县完成畜牧业总产值2亿元。县财政贴息72万元发放贴息贷款731万元,扶持畜禽贩运及养殖户196户,全县规模养殖户达1788户。年末各类牲畜存栏43.5万头(只),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99.2%和99.8%。
生态林业方面。全县退耕还林12.5万亩,封山育林32.9万亩,荒山造林17.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4.3%。
扶贫开发方面。2004年至2008年,全县共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121个村,项目受益农户15415户77400人,投资达722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09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4130万元;实施了牛羊养殖、餐饮业、商业服务、人饮、道路、学校改扩建、卫生室建设、农田水利等项目。同时,实施了异地移民调庄工程,搬迁移民792户3938人。通过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的实施,全县贫困人口由“十五”初的15.5万人减少到现在的7.7万人。
(三)劳务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以小型餐饮服务业为主的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化隆农民增收最有效的途径。2008年,全县劳务输出规模10.85万人(次),其中常年在外从事餐饮服务业的6.6万人,9316家大小餐馆遍及全国24个省192个大中城市,劳务总收入约3.4亿元,劳务收入占到了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其中异地餐饮业收入占劳务总收入的70%以上。
为了扶持“拉面经济”发展,实现规模经营,2007年县政府贴息130万元,发放了1023万元小额贴息贷款,扶持334家农户外出创业。2008年县政府再贴息260万元,安排小额贴息贷款2000万元,重点扶持外出创业的农户。今年又发放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2300万元,有力地扶持了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拉面经济”,强化跟踪服务,化隆县委、县政府从2003年起先后选派100多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全国62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办事机构,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各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在矛盾纠纷调处、就医就学、证照办理等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实现“拉面经济”的规模经营,提升整体形象,我县还在各地推广以“统一装饰风格、统一店员服饰、统一拉面简介、统一店名牌匾”的“四统一”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我县“化隆牛肉拉面”在首届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会上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
(四)新区建设有序推进,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为顺应国家关于青海黄河谷地综合开发的思路,抢抓省委、省政府“四区两带一线”的总体发展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小城镇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与区位资源优势相适应的城镇体系,根据《海东地区城乡建设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集中紧凑发展巴燕镇,规划建设群科新区”的指导思想,我县在编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规划建设群科新区的发展思路。并编制上报了《化隆县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了巴燕镇为全县政治文化中心,将群科地区开发建设成为全县经济中心的“双中心”城镇体系格局。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准,并明确要求按照《规划》提出的“紧凑发展巴燕镇,集中力量建设群科镇”的思路,搞好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重点抓好群科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目前,新区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已动工建设,我县正在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积极引进各类项目,加快群科新区建设步伐。我县将根据《化隆县城镇体系规划》,以发展旅游服务业为切入点,把群科新区建设成为以特色有机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商贸物流、房地产为主导,滨河自然山水为特色的生态型、休闲型田园宜居新城。同时,我县不断改善各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各类资金加大了对集镇的整治改造力度,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五)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县坚持不懈地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一大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了一系列人畜饮水、渠系改造等工程,全县252个村通了自来水,解决了15.9万人32万(只)牲畜的饮水问题;交通事业有了新发展,全县基本实现了通公路网络化、通乡公路黑色化、乡村公路等级化的目标,境内有平安至阿岱高速公路,乐化公路、燕官公路、五河公路、平大公路,硬化村道2042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451公里,通过实施各类交通项目,有效改善了15.5万群众的出行条件;城乡电网得到改造,乡村全面实现了电网覆盖。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工作得到保障。
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我县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本着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断夯实教育、卫生、科技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基础,群众就医、上学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得到改善。2008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9.8%,两基人口覆盖率为100%;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共有18.57万名农村常住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4%;8678名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1%;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计划生育率为95.2%;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2%,移动、联通网络覆盖率达到95%。同时,化隆县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2008年,全县共发放各类惠民资金1.8亿元,全面兑现了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家电补贴、“两免一补”、“少生快富、奖励扶助”等惠民政策,有效地缓解了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县人民政府每年承诺为民办涉及民生方面的十件实事,进一步加快了改善民生步伐,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七)旅游资源有待开发,民俗民风各俱特色。
化隆县境内黄河段上有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三峡,峡中两山相峙,石峰突兀,巨浪排空,气势宏阔,可观赏高原峡谷的雄伟壮景,并有众多的古迹和自然景点,李家峡水库和公伯峡水库湖光山色、景色迷人。临平公路贯通河群峡谷,峡中丹霞地貌千姿百态,奇形怪状,堪称奇观。八宝山、马阴山、毛洞山是优美的自然风景区。山峰高耸,绵延数十里,气势雄壮。山上积雪泓池,灌乔茂密,有天然林场,有多处旅游景点。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和清真寺各具特色。其中夏琼寺、丹斗寺、阿河滩清真寺历史悠久,建筑雄伟,是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夏琼寺建于134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早年学经之地,是全省四大寺院之一。丹斗寺建于766年,是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发祥地,佛殿建于峭壁凹龛处,景色雄伟壮观。阿河滩清真寺建于1780年,照壁、牌坊、木那乃三重建筑气势宏阔,独具特色。县境内古代文化遗址分布众多,己登记的文物项目300余处,可供游览、勘察研究。同时,县境内居住着回、汉、藏、撒拉等民族,其宗教、文化、体育、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可开展人文旅游,供专家学者考察研究。
总之,近几年来,化隆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本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也与社会各界包括广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真诚的希望各网络媒体和新闻宣传部门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化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通过各类媒体平台进一步宣传化隆,提升化隆的知名度,使化隆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1/5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