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再是稀罕事儿
同样来自维吾尔语言文学系的米日古丽·吐逊说,除了生活条件的今非昔比,孩子们受到的教育也越来越好,像她这样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库尔勒出个大学生不容易,要是哪家的哥哥姐姐考上大学了,那可是了不起的事情,整个村子都轰动了。”她说。现在,她的许多高中同学考上了大学,来北京上大学的也有好几个,平时聚在一起并不感到孤独,但是回到家乡,似乎再也享受不到当年家家户户都羡慕不已的“殊荣”了。
“我爸爸妈妈那一辈人,大部分都只上过小学。”阿依谢姆古丽说,现在高中已经覆盖绝大部分地区,上大学也不那么难了,而且国家也给新疆优惠的加分政策,来了学校还可以办贷款,生活、学习都不用发愁。
“小时候看电视,看到一些大学生穿的学士服好漂亮,我就特别想当大学生,还有看到北京那么多景点,我就把目标定为一定要考上北京的大学!”吐尔逊说,这一直是他学习的动力。
“这些年,家里的电视从黑白的,到18英寸的彩电,再到现在的高清大屏幕,电视越来越大,我的北京梦也越来越近。”2008年,吐尔逊终于如愿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他介绍说,与他同期毕业的近900名高中同学里,一半都上了大学,其中50多人考到北京,还有200多人考入了内地其他城市。
“家乡人盼着我们把新疆建设得更好”
因为这次方阵训练,这些大学生可能今年不会回去过暑假了。但他们说,家里人非常支持,“代表维吾尔族为国庆60周年献礼,这是我们新疆的荣誉。”问及毕业后想去干什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回答说:回新疆工作。
“如今新疆已经变得很好了,比如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很繁荣。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只有一部《西游记》电视剧,现在可以在电影院、电视上看到我最喜欢的《哈利·波特》,我还听同学说,肯德基、德克士在乌鲁木齐有不少分店。”吐尔逊认为,要是回去工作的话,各方面条件都会很不错,新疆各方面事业在快速发展,个人发挥的空间也很大。
阿依谢姆古丽告诉记者,她打算将来去德国继续学习,因为那里的一些大学对维吾尔语言文学的研究基础很好,学成后就专门研究本民族的语言,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我觉得,这也是建设新疆的一部分。”她说。
来自哈密的阿卜拉江·玉苏普说:“新疆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未来的发展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贡献力量,家乡人都盼着我们把新疆建设得更好!”
责编:赵德礼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