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入汛后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疑因气候变暖(图)

 

CCTV.com  2009年07月15日 06:2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大气环流异常,多个地区创下降水量、高温历史极值

  记者:这样的气候异常吗?

  任福民:入汛以来,我国的气候应属异常,多个地区创下降水量、高温等历史极值,除了刚才介绍的一些打破纪录的情况,还可以举出不少例子:

  降水量方面,从6月1日到7月12日,黑龙江平均降水量为215.1毫米,创下了历史极大值;甘肃平均降水量29.4毫米,为历史最小值。

  气温方面,从6月1日到7月12日,西藏平均气温达到历史最高值,上海、宁夏为历史次高值。河南安阳(43.2℃)、河北邢台(42.4℃)、山东济南(41.2℃)、湖南岳阳(40.2℃)等地的最高气温均达到了历史极值。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记者:造成入汛以来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任福民:造成气候异常的原因很复杂,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

  记者:每一次极端气象灾害都可以归咎为气候变化吗?

  任福民: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极端气象事件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这个结论是被国际上广泛认可的。

  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继续变暖的背景下,天气气候会越来越多地“走极端”,包括台风和飓风在内的热带气旋可能更强,降水分布会更加不均。至于每一次极端气象灾害是不是都可以归咎到气候变化,还不好下结论。

  面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新趋势,要“适应”和“减缓”两手抓

  记者:面对日益频繁的气象灾害,政府和公众应该注意些什么?

  任福民:在我国,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所占的比例达到70%,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比例为1%—3%,气象灾害动辄造成上亿元的经济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

  政府要充分考虑到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新趋势,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公众也要主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相关知识,克服侥幸和麻痹心理。实际上,这也是适应气候变化的一个方面。

  记者: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积极行动来改变呢?

  任福民:世界科学家已经达成共识: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如果地球不“发烧”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会少得多。

  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公众来说,随手关灯、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开车等良好习惯,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我们现在的减排行为或许要几百年后才能见效,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从中受益。

责编:李二庆

2/2 < 1 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