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视频][一周媒体 人物]送别国学大师季羡林和任继愈

CCTV.com  2009年07月12日 13:3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进入[中国新闻]>>

专题: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逝世

  

 

    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7月11号,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任继愈在北京逝世,让整个文化界蒙上浓郁的哀伤。各大媒体都纷纷刊登文章悼念两位大师。

    1. 新华社 季羡林:风风雨雨一百年

    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一个小村庄。由于家境贫穷,六岁投奔叔父,由叔父抚养长大。193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因为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季羡林滞留德国直到1946年方才回国。他在德国留学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奠定了其在国际东方学和印度学界的地位。季羡林回国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并任首任系主任。其后还担任过北京大学的副校长。

    2. 《中国日报》 季羡林:获印度政府最高荣誉

    无论是对于研究中印关系史、印度历史与文化、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和民间文学、吐火罗文、唐史,还是翻译梵文等语种文学作品,季羡林先生在印度古代语言研究领域的工作、成就、造诣,都具有首要的、根本的重要性。鉴于季羡林在印度文明研究方面的贡献,印度政府于2008年授予他一项特别的荣誉——“莲花奖”。“莲花奖”是印度政府授予在科学、文艺、艺术和学术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人士的最高荣誉。

    主持人:另一位国学大师任继愈是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他也是山东人,享年93岁。虽然他不为大众熟知,但是他在业界的影响与季羡林先生相比并不逊色。

    3. 香港《大公报》 任继愈:打破中国无宗教观点

    学界公认任继愈对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是他认为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并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各阶层。任继愈还提出“儒教是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的论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性质的总体认识和定位,是认识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理论贡献,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此外,任继愈先生撰写与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教科书之经典。

    主持人:两位国学大师为人们所敬仰,不仅因为他们的学识,还因为他们的品格。

    4. 《人民日报》 季羡林:把我头顶上的桂冠摘下来

    人们尊称季羡林先生为“大师”、“泰斗”、“国宝”,季羡林先生却要求请辞这三顶桂冠。季先生认为,国学比他基础好的人大有人在,自己受不起国学大师的称号,而对于学术泰斗,这几十年,他做学问的时间太少,虽然有些成绩,但是离泰斗还有距离,而至于国宝这一词,季先生认为,他和其他13亿中国人一样,都是普通人,称不上国宝。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自己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季羡林先生对这三顶桂冠的请辞,不是虚伪的做秀,而是求真求实作风的表现。

    5. 新华社 任继愈:哲学性格淡泊人

    任继愈先生说,他从小喜欢刨根问底,所以对哲学感兴趣,研究人生的根本问题。几十年的求学和治学生涯,任先生的体会是,搞哲学要敢于怀疑,不能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而在为人处世方面,任先生谈到一个小学老师对他的做人影响很大,这位老师教他们做人要正直,不要奉迎,不讲违心的话,不显示自己,尊重别人。而近年来,任继愈先生一直专注于与名利无关的古籍整理工作。

    6. 二人同为爱国人

    媒体报道,作为同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季羡林先生和任继愈都是有着很深的爱国情感的人。季羡林先生在1946年谢绝了英国剑桥大学的聘约,回到了中国。季羡林先生还在《留德十年》一书中深情地写道:“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伟大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任继愈也经常教育他的学生,“无论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还是作为一名学者,第一位的是要爱国。”

    7. 新华社 让大师的灯盏照亮未来

    两位先生可谓学贯东西、享誉中外、德高望重,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巨擘、国学大师。以使命和责任为发端、以严谨求实为阶梯的学术追求,决定了两位大师淡漠名利、甘于寂寞的品格和风格。在喧嚷浮嚣的世风中,两位年过九旬的大师愈加散发出陈酿的芬芳和人格的魅力,凸显出两位大师之于当今社会巨大的财富意义。

  相关链接:

责编:刘岩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