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面临旱涝灾害双重考验 水库成为防汛"软肋"

 

CCTV.com  2009年07月09日 10:4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专题:2009年中国各地天气

  近来,我国一度呈现北旱南涝之势。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地区滴水如金,广西、江西、福建、湖南一带却暴雨成灾,这种旱涝并存的局面对中国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极大考验。

  今年防汛抗旱形势非常严峻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和乌素苏木(乡),牧民王红彪的300多只羊因为找不到草吃,“吆都吆不出圈”。

  寝食难安的王红彪告诉记者,春季已返春的草场大部分枯黄干死,放眼望去一片冬季苍凉景象。“今年的旱情比往年任何一年都严重。”

  在甘肃省环县,32万农业人口中有一半因干旱而缺粮。一位打麦子的农民在记者面前感叹:“5亩地,去年秋季下了100斤种子,到今年收了200斤瘪麦子,哪够一家人吃啊!”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告诉记者,今年旱情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受旱地区集中,主要集中在黑、豫、内蒙古、晋、皖等省区,局地旱情十分严重;二是旱情发生早,冬麦区旱情发生时间明显早于常年;三是受旱面积大。3月中下旬,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一度达2.48亿亩,比多年同期多2500万亩。

  我国中部、北部地区滴水难求,而华南一带却连日大雨,湍急的水流冲垮房屋,冲破大坝,引发山洪,造成多处险情。

  “7月3日晚9点,村干部通知必须紧急转移,我只披了件衣服,拿了件床单就走了。洪水接着就冲进屋里。凌晨4点,‘轰隆’一声,我的土坯房被水冲倒了。”江西南部南康市浮石乡蜡树村村民赵树春告诉记者。

  当地九十多岁老人说,自出生以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

  从6月30日开始,江西出现入汛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暴雨过程。据广西气象雨量站统计,受强降雨影响,柳江、桂江、融江等主要江河出现了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多处水站出现20年、30年一遇的大洪水。

  张志彤介绍说,今年以来,桂、粤、闽、浙、湘等省多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截至7月6日,洪涝灾害已造成14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67亿多元。

  据分析,我国北方黄河、海河、松花江等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综合国家防总和中国气象局的气候预测,今年主汛期,海河南部、淮河北部、黄河下游、珠江流域可能发生大洪水,其他流域也不排除发生大洪水的可能。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全国防汛工作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多年工作经验看,今年的防汛抗旱形势非常严峻。”

  防汛抗旱将经受四大考验

  7月5日,财政部、民政部向广西、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6省、区、市紧急下拨1.26亿元中央救灾应急资金,民政部向广西、江西、湖南紧急调拨5200顶救灾帐篷。

  在广西,从2日开始,各市县领导干部把办公室前移到抗洪抢险第一线;江西,启动省自然灾害救助三级应急响应,调拨棉被4000床,毛巾被3000床发放灾区;甘肃,通过引导群众开展抗旱自救,采取亲邻相帮、余缺互补和车拉、畜驮、人挑等办法已累计解决57万人的临时饮水困难;内蒙古,投入抗旱人数近240万人,抗旱资金3.6亿元。

  尽管如此,我国防汛抗旱能力“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陈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防灾减灾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大江大河部分干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沿海30%以上的重点海堤没有达标,全国病险水库3万多座;同时,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全国仍有2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每年仍有4500多万城乡居民因旱生活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二是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不强。对局部暴雨、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监测和预测、预报能力偏低,预报精度和准确率不够高。旱情监测体系处于起步阶段,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严重滞后。

  三是防汛抗旱保障能力不足。目前我国防汛抗旱经费投入渠道还比较单一,社会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防汛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数量不足,规模偏小,装备落后,抢险和抗旱服务能力普遍不强。

  四是防汛抗旱技术水平偏低。我国防汛减灾仍主要凭经验,抗旱工作基础研究滞后,抗旱手段相对落后,抗旱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之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不大。

  水库已成为防汛抗洪“软肋”

  根据中国气象局介绍,目前,甘肃东部、宁夏、山西、西藏等干旱地区雨水将呈增多趋势,有利于旱情减缓。相比之下,防汛抗洪形势依然严峻。

  7月2日,广西罗城县卡马水库因受强降雨影响,一度面临垮坝,险情惊动全国。据张志彤介绍,水库已成为我国防汛抗洪的“软肋”。

  “今年正在施工和尚未施工的病险水库数量较多,冻损、震损、水毁工程较多,修复任务较重,还有不少淤地坝带病运行,这些都是今年水库安全度汛工作的难点。”张志彤说。

  据国家防总统计,全国目前有病险水库3.7万座,病险率43.3%,列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病险水库中有3642座正在实施加固,还有7611座水毁水库亟待修复,大量汶川地震中受损的水库险情尚未完全排除,遇强降雨仍可能出险和发生垮坝。

  同时,“少数水库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不到位,一些行政负责人没有切实负起责任;相当一部分小型水库没有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管护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不少水库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落实。”陈雷强调。

  这位部长还指出,值班人员疏于职守、部分水电站管理不规范也是水库安全的重要隐患。今年3月,江西、海南分别有一座水电站和一个水库出险,原因就是值班人员没有及时开闸泄洪,以及施工单位擅自破坝放水。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鄂竟平告诉记者,国家防办将进一步强化防汛值班值守,加强对天气发展趋势的研判,及时发出预警,争取工作主动。

  “我们今年防汛的主要目标: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张志彤对记者如是说。(执笔记者韩冰,参与记者姚润丰、于文静、张爱林、王军伟、朱国亮、李泽兵、张云龙、郭明远)

  相关链接:

责编:汪蛟龙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