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差别化评价体系

 

CCTV.com  2009年06月27日 13:5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网  

  在县级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看,最关键的是在空间层面,推行非均衡的发展策略和分类指导、分区管理的评价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政策是无空间差别的。但是在县级层面提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一个操作层面问题。因此就必然地牵涉到将科学发展观理念在空间上如何落实的问题。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最关键的就是如何依据各地区不同的空间承载能力,实施空间差别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许多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实行非均衡的空间发展战略,即依据地球空间不同的经济活动承载能力,实现集中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我们的东邻日本,就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日本的人口约为中国的1/10,但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约1/30,日本单位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不到中国的1/5。

  我认为,放弃抽象的理论思考,当前在县域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强调的就是依据不同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充分考虑到资源的集约使用,包括土地资源的集约使用,推行非均衡的空间发展战略。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推出的划分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非均衡的空间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关键就是要依据各地区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环境、发展基础以及路径依赖等发展条件,实施差别化的发展战略,而不是一刀切的发展战略。

  在不同地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空间发展战略,是否会导致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从而和区域协调发展相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这是可以避免的。其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是鼓励要素流动。这样,生态承载能力和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相对较低地区的人口就会转移出去,就能够提高该地区单位人口的资源拥有水平,为当地居民的致富创造外部条件;第二是增加区域间的转移支付。这有两个途径,其一是民间的转移支付,转移出去的人口,在发达地区创造了更高的要素回报水平,并通过各种社会网络,回流到原居住地区,推动这些地区的福利改善;其二是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

  健全不同功能地区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推进差别化区域空间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日本经济发达、产业高度集聚的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其人均GDP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8倍。如前所述,日本全国的产业分布是高度不均衡的,但日本国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包括人均收入最高地区和人均收入最低地区之间的差距,仅为1.8:1。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在不同地区之间推行了大规模的财政转移支付。

  在县级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除了要求因地制宜地实现非均衡的空间发展战略,鼓励要素流动、推行财政转移支付之外,建立分类指导,分区管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差别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制度障碍,就是单一的以GDP考核为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忽略了区域间的差异性和GDP指标自身的局限性,也是导致许多地区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设方面,如何制定针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具有不同考核重点的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典型案例

  日本非均衡发展战略借鉴

  日本每单位国土面积人口的承载水平,约是中国的3倍,即便是这样,2007年日本的人均收入约是中国16倍以上。同时,日本单位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不到中国的1/5。

  日本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其空间非均衡发展有相当大的关系,日本的太平洋沿岸的三大都市圈,集中了日本70%的人口和75%的产出。也就是说,其他约占日本80%以上面积的国土上,实际上只有30%的人口和25%的经济活动,是低经济活动负荷的地区,这对日本的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非常有利的。这种非均衡的空间发展战略,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运用。

  《人民论坛》 (2009-06-16 第03版)

责编:肖金平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