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黄庭满)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将向何处去?中国政府怎样避险,如何应对?备受海内外瞩目。在此背景下召开的一次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就成了重要的观察窗口。
根据中国政府网的资料显示,从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措施起,到今年6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共召开了39次。梳理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个个议题、一项项决策,可以清晰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面对经济生活面临的复杂局面,精确把握中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和规律,科学远眺“国计民生”的大是、大势,运筹帷幄,沉着应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使中国继续踏出稳健的前进步伐。
一条中心红线 八大关注点
从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议题和决策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注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精心运筹危机下“国计民生”的中心主题,也是贯穿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条中心红线。
具体地看,围绕这条中心红线,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危机下的“国计民生”,着重围绕8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
——扩大内需。
在外需大幅回落情况下,抑制经济下行和通货紧缩,实现保增长,就要扩大国内需求,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去年1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被称为4万亿元人民币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同时,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调动社会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扩大投资需求,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国务院还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对现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进行调整。
内需中对经济发展起到持久牵引作用的是消费,而扩大消费的前提是要让人们有钱花、敢花钱。从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扩大需求的十大措施,到高频率出台的社会建设政策,投资目标方向明确,始终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加大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养老金标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社保覆盖面等,都有助于减少人们花钱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大居民消费。
扩大内需,既号准了应对经济下滑之脉,又抓住了保增长的要害。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