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年前发生了举国震惊的滑坡灾难的山区县,一个喀斯特地貌奇绝复杂的山区县,为什么在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上看不到太多地质勘察、防灾减灾的信息?难道8年前的79条人命还不足以警醒后来从政者有足够的警觉?为什么在很多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区,治理的模式往往是耳熟能详的“招商引资”、“GDP增长”,却鲜见将精力与财力投入到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治理上?
“武隆垮塌悲剧”与其说是大自然的报复和一场天灾,不如说是“武隆治理模式”——“人治不善”导致的恶果,天灾难躲但人治可为,每一次灾难的背后之所以需要不遗余力地追问“人祸”,就是希望从“人治不善”中找寻短板。
中国幅员辽阔、山地众多,尤其中西部很多地区山高沟深、地质状况复杂,各类地质灾害隐患重重,而中西部山区普遍经济落后、财政匮乏,这就在治理上出现一种可怕的模式:越落后越想促经济、出政绩,越想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到城市化建设等看得见的“政绩”上,越容易欠下地质灾害勘察、研究、防灾减灾的账,越容易出现各种人为因素下的“自然报复”。这就是“武隆垮塌”昭示的逻辑!
责编:赵旋璇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