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枪击案折射上海安保“转身” 天罗地网正在形成

 

CCTV.com  2009年06月01日 16:4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网格化”管理密织“天网”

  在上海闹市区发生枪击案近年来极为罕见。上海警方12小时破获此案,获得网民和市民们的一致称道。上海市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斯伟江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帖:“抓到人是硬道理,涉枪嫌犯事发12小时全部被抓,上海警方够牛!”

  在上海市民的记忆中,10年前上海也曾发生过一起轰动一时的持枪抢劫银行案,虽然两名歹徒最终双双落网,但整个案件侦破前后花费了一周时间。

  也许没人会想到,正是这起枪击案日后成了上海警方重大变革历程中凝重的起步,也为上海警方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注入了“催化剂”。

  1999年4月8日上午9时,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天潼路边上的一家银行储蓄所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案。歹徒从柜台内抢走储户刚刚存入的2万多元现金,然后分头逃窜,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时间。

  案发后,一名歹徒在逃跑时被当场擒获,而另一名歹徒则去向不明。据参与侦查此案的警官回忆,当时,案发2个多小时后一线民警还没有得到对逃跑歹徒布控查缉的指令。一个昼夜过去了,五天过去了,逃跑的歹徒踪迹皆无。直到一周后,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一家旅社内,歹徒封德军才最终被抓获。

  据封德军自己交待,他在案发第二天逃出上海时曾在一个道口遇到了正在查缉的民警,但民警只是多看了他几眼就放过了他。

  当时警方的迟钝让一个巨大的质疑浮现:公安机关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传统治安防控模式和打击犯罪手段是否落伍了?甚至有人表示,天潼路枪击案集中暴露了当时上海警方在勤务模式、实战能力、警员素质、通讯装备等方面的不足。

  当时的种种尴尬让上海市公安局领导深受触动,如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改进已明显不适应形势变化的警务模式,成为当时上海公安必须破解的课题。

  于是,2000年,上海市公安局对旧有勤务模式进行新一轮改革,开启了“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上海警方拿出一半以上警力对辖区街面实施24小时全天候巡逻,并在派出所建立专职巡逻队伍。一批原本在机关科室工作的民警被调整到了巡逻一线。

  具体说来,所谓“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就是将派出所辖区划分为若干巡区,统一编号,网格布警,采用徒步巡逻、骑用自行车、驾驶机动车等方式,屯兵街面,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互相策应,实施全天候街面动态治安管理。

  2000年9月,上海首批网格化巡逻试点在上海黄浦和虹口两个区同时展开。经过近半年试点,2001年4月,网格化巡逻模式在上海中心城区陆续推开。

  2002年9月11日下午14时22分,上海市黄浦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接到110报警,称辖区内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件。接到警情,指挥长张荣秋立刻通过电台向此时正在这个巡区巡逻的民警发出出警指令。接到指令不到一分钟,附近巡逻民警相继赶到现场。出警民警随即和保安将大楼封闭,禁止一切人员出入,后续警力相继到达,对整幢大楼展开地毯式搜索。犯罪嫌疑人无路可逃,15分钟后被民警当场抓获。

  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刘凯表示:大量警力投放到街面实施“网格化巡逻”,出警速度加快,街面治安状况显著改善。网格化巡逻正逐步成为一道覆盖整个社会面的防范控制网。

  “网格化巡逻这一新的勤务模式的实施,不仅在预防和打击街面犯罪方面显示出巨大威力,更给上海公安机关日后的现代警务机制建设打开了前进的突破口。”刘凯说。

2/3 < 1 2 3 >

相关热词搜索:   枪击案  民警  犯罪嫌疑人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