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国新办就能源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

 

CCTV.com  2009年06月01日 10:1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张国宝:

    前面一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后面关于核电的问题,请孙勤局长回答,因为他们在我们那里也分管核电,大家知道他过去在国防科工委当副主任,就是分管核电工作的。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一季度GDP增长是6.1%,正像您说的,一季度我们的电力消费和去年同期相比是负增长,我也注意到国内外都有一些媒体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些疑问。国家能源局对此也十分重视,我们对此也做了专门分析,我想把我们分析的几个数据与你分享,在今年一季度,中国的三次产业的结构有了较大变化,今年一季度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了3.5%、5.3%和7.4%,也就是说一季度一产增加的是3.5%、二产增加5.3%,第三产业增加是7.4%。去年同期我们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是11.5%,也就是说今年第二产业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了6.2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速超过了第二产业2.1个百分点,我们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去年同期是42.7%,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到44.3%。而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6%,下降到今年的44.1%。

    2009-06-01 10:59:00

张国宝:

    这反映在电力消费上,一季度全社会的用电量同比减少了324亿千瓦时,其中主要是第二产业,减少了516.1亿千瓦时,主要减少在第二产业上。但同时,第一产业的用电量增加了9.78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增加了70.17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加了112.1亿千瓦时。所以大家可以从这个数据看到,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都是增加的,唯独是第二产业用电量是减少的。

    2009-06-01 11:00:37

张国宝:

    另外一点,请大家注意一下,我们工业内部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通常我们重工业都是用电的大户,大体上占工业用电的80%。我们看看今年一季度轻重工业和去年一季度轻工工业的变化,今年一季度轻工业同比增加了6.8%,而重工业同比增长只有4.5%。而去年同期轻工业一季度增加了14.7%,而重工业增长是17.3%,去年一季度重工业超过了轻工业,而今年一季度倒过来,轻工业超过了重工业。今年的一季度,高载能的重工业降幅更大,从1-4月份情况来看,轻工业增长7%,重工业增长4.9%,特别是今年一季度钢铁、有色、化工,这些耗能最大的高载能的行业降幅比较大。

    2009-06-01 11:03:56

张国宝:

    这个也是影响用电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说在高耗能产业当中,还有石油加工和炼焦业是负增长,今年一季度是负5.4%,像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增长幅度都很小,只有0.3%。所以这些耗能产业拉动全社会用电量的增幅下降了3.61个比分点。相反,那些耗电比较少的一些企业反倒增速很快。比如说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15.5%,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14%,生物和生化制品增长17.2%,而通讯交换设备增长幅度更大,增长34.7%,与民生有关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长了15.5%,饮料增加了10.6%。这个大家可以看出来,耗能的产业下降幅度很大,相反那些不耗能的,跟民生有关的增长比较快,所以这也影响了用电量。

    第二个重要原因,高载能产品的去库存化,也是导致能源消费、电力消费和GDP的增长不一致的地方。什么叫高载能产品的去库存化,就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像钢铁、有色社会需求在减少,它的价格也在减少,这时候企业的库存就在增加。后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增加了投资,对这种投资品,比如说钢铁、有色金属的需求又在开始回升。这些回升的需求并不都是当期生产的,而是他们把库存里的一部分拿出来供应社会。举个例子,钢铁产生品库存指数,结束了长达6个月的持续上涨,开始下跌。在10月份的时候,这个库存指数是65.8%,到11月份下降到了45%,到12月份就下降到了37.5%。所以这就说明社会需求的一部分是来自于他们过去的库存,而不是当期的生产,可以看出来GDP在增长,但是有一部分能耗是过去的能耗,而不是现在的能耗。

    2009-06-01 11:05:47

张国宝:

    另外,大家也要注意到,我们的技术确实在进步,我们行业的节能也取得了成果,这个我也可以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今年一季度像冶金、有色、石化、化工、医药等传统产业能耗同比下降了7%。在我们能源领域当中表现得非常突出,由于我们采取了上大压小,关闭了一些高耗能的小企业,所以电力行业自己的消耗的用电量下降了7.66%,而线路损失下降了8.44%。这两部分就占了全社会用电量的12.12%,总计节省了946亿千瓦时的电量。

    2009-06-01 11:11:54

张国宝:

    我还要最后讲一点,关于经济增速和用电量不同步的问题,实际上国际经济周期变动的时候都是经常发生过的现象,不光是中国发生这种现象。举个例子,美国2001年GDP增长0.8%,而2001年美国的电力消费下降了3.6%。日本在2003年,电力消费下降了1.3%,而GDP增长了1.8%。韩国在1980年电力消费增长了5.4%,而GDP反而下降了1.5%。因为我在这个领域当中已经工作很多年了,我很多年以前就算过这些帐,我算过50年以来中国的GDP跟电力消耗的关系,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50年当中GDP和电力增长关系,我们叫弹性系数,有的时候高达1.5,低的时候低到1.3,差异非常大,看来找不到什么规律,实际上有规律。

    2009-06-01 11:14:15

张国宝:

    1850年到1860年,1860年到1870年,1870年到1880年,1880年到1890年,每十年你去算一遍,肯定是一模一样的,都是0.8。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将来有机会还可以再讨论,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分析的看法。

    关于核电的事情请孙勤局长做一些介绍。

    2009-06-01 11:16:20

孙勤:

    关于核电发展规划的调整大家也都非常关注,我简单说一下。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的核电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当时的中国的核电规划目标是到2020建成的装机容量是4000万千瓦,同时在建是1800万千瓦。最近以来能源界特别是核能界,都认为规划应该进一步做一个调整,大家认为第一个从节能减排来说,核电应该是属于零排放,应该是大力发展的。

    2009-06-01 11:19:39

张国宝:

    第二,从能源结构来说,原来我们定的目标的时候,作为整个核电在整个电力核电中装机容量占4%。当时预计2020年我们的总的装机容量是10亿千瓦。4%就是4000万千瓦,现在看来电力装机容量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电量装机容量已经达到8个亿了。这样子如果到2020年预计人均装机一个千瓦,到2020整个电力装机达到14-15亿千瓦。按照4%来说也远远不只4千万千瓦。

    2009-06-01 11:21:01

孙勤:

    第三,大家认为核电有20年的发展经历,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在核电的几个基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说设计能力、运营管理能力、设备制造能力、人力资源的培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因此,大家都积极的呼吁要提高核电发展的规划,国家能源局从最近一年多来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围绕几个重点的问题,组织课题进行专门研究。

    2009-06-01 11:21:47

孙勤:

    尽管大家都希望核电有一个比较显著的提高,但作为国家能源局来说,是把握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实事求是的认真慎重的来对待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到2020年装机容量5%左右应该还是比较适合的,到去年为止核电占整个发电的比例是15%,中国是占2%。今后可能建成到2020年整个的发电量从2%提高到7%-8%,当然那个时候世界的整个核电占整个电力装机的发电比例还是提高,这也说明作为中国核电发展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当然具体的到2020年调整的目标是多少,现在并没有确定。国家能源局也正在组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的完善方案,最后还要报领导小组,报国务院审议。

    2009-06-01 11:23:18

孙勤:

    作为整个规划仅仅是“量”的问题,实际上规划还强调“质”的问题。通过这次规划的调整,应该说要使我们到2020年能够真正做到在核电领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制造、自主运营,在核电发展的这一、二十年中算第一阶段的话,我们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离不开“洋拐杖”。随着核电发展规划的实施,到2020年我们肯定可以做到核电进入自主发展的阶段。谢谢大家。

    2009-06-01 11:24:20

张国宝:

    我就补充一个数据,刚才过多地讲到了电力消费在下降,但是整个能源的产量是在增加的,我给大家一个数字,4月份全国能源生产总量,标准煤是2.16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3%。

    2009-06-01 11:28:40

主持人 郭卫民:

    好,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09-06-01 11:29:29

责编:张仁和

6/6 < 1 2 3 4 5 6

相关热词搜索:   国新办  能源行业  国际金融危机  发布会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